悲哉,鎬京
周幽王瀟灑地當了回王,為引小三開心放了把火之後,便這樣不明不白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周幽王自己是玩的開心了,但是最終買單的卻是鎬京的老百姓們。周幽王的岳父申侯,帶來的僱傭兵和外族犬戎,以對鎬京的掠奪和搶劫作為他們這次的打工的報酬。雖然,也許這也不是周幽王岳父他們的本意,但是外族犬戎到來之後,後果又如何能控制呢?造成的結果便是生民塗炭、民生凋零,至此西周的首都——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徹底地被毀了。
詩經中的《黍離》便是一位大夫對鎬京頹敗的感慨。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各懷心思的護法們
周平王一看以前的首都被毀,無奈只能選擇遷都,最終經過各方考量選擇洛邑(現今洛陽市)。護送周平王東遷的一共包含了四大諸侯,分別是秦襄公、晉文侯、鄭武公、衛武公,實際上這時候的秦國,還很弱連諸侯國都算不上(至少從品極上)。
秦襄公,當時已經將自己的妹妹穆嬴嫁給了西戎豐王為妻。同時秦國從剛開始的秦地(今甘肅天水),不斷地向東發展,已經逐漸逼近了鎬京附近的區域。秦襄公實際向通過以護衛為名,迫使周平王的勢力離開鎬京地區,自己以便可以得到這塊“龍興之地”。
晉文侯,當時看到周平王東遷,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對於這個東遷的計劃,並沒有什麼危險,而且並不費事。最重要的是洛陽一帶是中原最好的地方之一,人口眾多,土地肥沃。這讓晉文侯非常看好平王的未來,所以他也參與了這件事情。
鄭武公,繼承父意(鄭恆公為護衛周幽王而戰死)一方面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另一方面進一步實施攻滅虢國和鄶國。在這次東遷勤王之中,獲得了大片“賞賜”給他的土地,並且在平王東遷之後,控制了周王朝的朝政。鄭武公可以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開山鼻祖,周平王甚至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鄭國作為人質。作為天子的周平王不得不看鄭武公的臉色行事,這就是史書上的周平王“政由方伯”。
衛武公,在這次護衛周平王東遷之中,似乎沒有像秦、晉、鄭那樣獲得大規模開疆擴土的機會,可能也是由於衛國的國力比較孱弱。但是衛武公據說就是西周時期流放周厲王的共伯和,作為一位極有領袖慾望的強勢人物,他不會放過這次左右時局、出風頭的機會。
最後,自己想說下週平王作為這次東遷的主角,似乎自己的戲份全部被配角搶光了,自己完全淪為了一個跑龍套的了。其實,平王東遷之時年紀最多不過12歲,一般說法是七八歲的小孩。一個七八歲的小孩怎能做出遷都的決定,周平王也不過是個傀儡,真正的後手一定是一位隱形而不能說明的手握重兵的大諸侯。大家都想通過東遷這個大工程,來撈到一杯羹到自己的碗裡。周平王也是個可憐之人,遷都到洛陽之後的的平王也變成了一位“政由方伯”的憋屈帝王。真是天子勢微,強藩諸侯必虎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