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世的最後一個年頭。春三月,皇三子,晉王朱棡離世,朱元璋苦心經營的局面被打破。
一年後,沒有了後顧之憂的皇四子朱棣起兵,歷時三年推翻建文帝,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當了皇帝。
朱棡何許人也?為什麼能夠影響到最高層的政局呢?
朱元璋立儲的坎坷之路
朱元璋,少年家貧,曾出家為僧,雲遊四方。二十五歲從軍,累積戰功,獲封元帥,公爵。三十七歲稱吳王,四十一歲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七十一歲駕崩,諡號太祖。
朱元璋的戎馬生涯,從基層開始,逐步建立起以淮西二十四將為班底的政治軍事集團。後來,群雄爭相來附,紛立戰功。
洪武三年,朱元璋依功而論,冊封了六位公爵,二十八位侯爵,十一位伯爵。後世流傳的“打江山的三十四人”,就是這次冊封的公爵和侯爵。
朱元璋建立大明時,幾個兒子尚小,皇長子朱標不過十三歲,還上不得戰場。所以,大明的江山,可以說就是那三十四個老哥們給打下來的。
洪武元年,朱元璋立長子朱標為儲君。一番勵精圖治,穩定大陸局面後,朱元璋開始大殺功臣,為日後朱標上位鋪平墊穩。開國三十四位公侯中,有十四位死於非命。
儘管歷代多有誅殺開國功臣的情況,但是超過四成的橫死率,仍然是相當少見的。
好不容易鋪好了路,哪曾想,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離世,年僅三十八歲。
悲痛之餘,朱元璋再立長孫朱允炆為儲。其時,皇太孫朱允炆年僅十五歲。
前一波殺戮功臣中,倖免的大多是朱標的支持者。到了立儲朱允炆,這些人反倒成了新的威脅。
於是,朱元璋又開始大殺對朱允炆有威脅的功臣,就是為了保證皇太孫能平穩上位。名將藍玉就死於這一時期。
同時,朱元璋還將十幾個能征善戰的兒子封到邊疆守邊,遠離京師之餘還可以互相牽制,避免這些叔叔們搶了侄子的皇位,可謂用心良苦。
一番操作之下,時間來到了洪武三十一年春,朱元璋環顧四方,心中大安,正欲小憩,有黃門來報:晉王薨!
朱元璋一口老血差點沒噴出來——壞了,普天之下,還有誰能製得住老四?
洪武帝諸子就藩的精心佈局
朱元璋心中所想的“老四”,就是當時北京駐紮的燕王,後來南京登基的永樂帝,皇四子朱棣。
大明建立時,朱元璋已經有了七個兒子,最大的十三,最小的四歲。
洪武元年,朱標立儲,洪武三年大授勳的時候,其餘的六個兒子皆封為一字王。
朱棣封燕王,二哥朱樉封秦王,三哥朱棡封晉王。
朱元璋認為,元朝的滅亡,有一條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強,皇帝不得藩屏之助。分封諸王便是要讓藩王拱衛皇帝,以維護朱家皇朝的統治。因此,諸王成年後,就紛紛遠赴邊疆,承擔起戍邊的重任。
洪武十三年,二十歲的朱棣前往北平,開始真正的藩王生活。
十年後,開始統兵出征,戰功赫赫。捷報傳到京師,朱元璋高興地說:“肅清沙漠者,燕王也!”
朱棣的兩個哥哥也不遑多讓,其中尤以晉王朱棡為甚。皇三子朱棡長目美髯,不怒自威,多智殘暴。動輒鞭笞甚至車裂他人,也是個狠主兒。
當時在北部邊境,有多個王爺戍邊,其中包括了秦王,晉王和燕王這些年長的王爺。北部諸王中,又以晉王,燕王勢力最為雄厚。
秦王比晉王大兩歲,晉王又比燕王大兩歲,年齡差距不算大,又都雄兵在手,互相不服不忿總是有的。所以說,朱元璋如此安排,暗中就帶著互相牽制的意味。
等到太子朱標繼承皇位後,可以居中協調,以皇帝加仲裁的身份,穩坐江山,豈不美哉。
可惜了,人算不如天算,朱標剛過不惑之年就溘然長逝,把一攤子的事重又留給了老爸朱元璋。
調整後的三王制燕形勢
此時,朱元璋已經六十五歲。陪他打江山的老夥計大多凋零,後起的藩王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如何壓制藩王,保證皇太孫朱允炆能登基,就成了朱元璋最操心的事兒。
作為見多識廣的老一代政治家,朱元璋的政治智慧不遑多讓。老皇帝看出諸多王爺中,以老四最不安分。
所以在其後一年多里,閃轉騰挪,又布了一場三王制燕的局。
前文說過,秦晉燕三王中,以晉王,燕王勢力最為雄厚。而燕王朱棣的王妃又是老牌功臣徐達的女兒,在朝中的關係更是盤根錯節。
前文還說了,晉王朱棡為人殘暴。朱元璋一度起了廢除朱棡王爵的念頭,被尚在人世的太子朱標勸阻。因此,朱標有恩於朱棡,朱棡也感念朱標之恩。
洪武二十六年,太子朱標離世的第二年,朱元璋將以勇猛著稱的朱權封為寧王,送往北方戍邊。
看看地圖,形勢就很明顯了。燕王朱棣鎮守北京,西邊是二哥秦王朱樉和三哥晉王朱棡,東邊是十七弟寧王朱權,手下有精銳騎兵朵顏三衛。
朱棡左可牽制燕王,右可震懾秦王。寧王居於燕王側後,名為鎮邊,實為監視。
朝堂中,朱元璋給孫子朱允炆留下了老將耿炳文——以善於防守著稱。一旦將來有變,耿炳文只要能擋住南下的兵鋒,晉王和寧王就可以統兵斷了叛軍的後路。這一佈局,已經妥妥地將燕王當做假想敵了。
以燕王之智勇,一時也難破此局。哪知道,天有不測風雲,洪武二十八年,秦王薨,洪武三十一年,晉王薨。
二王都死在四十歲的邊緣,時間,成了出乎意料的破局之人。
結語
此時,距老皇帝離世已經不足三月,再也沒有時間重新佈局了。朱元璋只能試圖以情動人,給四兒子朱棣寫了一封情深誼長的信:
“我這麼些兒子就你能幹,現在你二哥,三個都死了,你年紀最大,帶領其他王爺守邊安民,就靠你了……”
臨死前,朱元璋還留了個詔書:“守邊的王爺,不能來首都南京;王爺手下的官員,一切行動聽朝廷。”欽此……
可是,又能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