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牌坊常被視為傳播朝廷國家治理理念、儒家文化的重要建築。明清時期,牌坊隨著貴州政治及社會的發展、儒學的傳播,在貴州逐漸興盛起來。在清代黔中地區保存下來的牌坊以及該區域內後來復建的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的牌坊。黔中地區,指的是清貴陽府、安順府及都勻府西北部,今具體指貴陽市全境、安順市、修文縣、清鎮市、福泉市、貴定縣、龍里縣、息烽縣等地。

這一區域在歷史上發展起步較晚,元以來逐漸受到重視。元代大部分在八番順元府管轄內;明朝時受貴陽府、安順府、都勻府管轄;清代在貴陽府、安順府、平越府、都勻府管轄。這一帶在明清之際一直是貴州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發達的地方,同時也是漢族、彝族、苗族、布依族與仡佬族交流交融發展的地方,因此形成了特別的文化風貌。牌坊正是在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中修建的,該區域牌坊修建多而精美,其不僅體現出儒家文化與土司文化的交流交融狀況,也體現出漢族與少數民族交流交融的歷史文化景象。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髮展,人們在滿足物質生活之後會力求精神生活的需求得到滿足。國家大力倡導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歷史文化的發掘遂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貴州現發現的古牌坊中,現多為文物保護單位,除了貴陽市內的牌坊和其他零星牌坊外,多分散在鄉鎮。

對貴州牌坊文化內涵、藝術價值與特色、保護現狀的研究有利於對當地歷史文化的發掘。加之,在滿足當下人們對文化需求的同時,也為後世的研究積累一定前期基礎。

通過對黔中現存牌坊進行田野調查、整理分類,分析其藝術價值與文化內涵,進一步補充完善貴州地區牌坊研究的基本知識。黔中牌坊是黔中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記錄者,是黔中清代歷史文化的載體,對牌坊進行調查整理和研究,以期增添黔中清代牌坊研究中的材料,為以後研究黔中社會歷史、民俗文化提供參考的材料。此外,黔中牌坊正面臨微生物損害、雨水侵蝕、風化等病害,對牌坊進行調查研究,有助於對牌坊資料的保存。

大陸牌坊研究綜述

全國的牌坊研究成果豐富,關於牌坊的研究,以1990年為分界線,1990年之前研究研究較少,最早見於劉敦楨的《樓牌算例》;1990年以後,學界對牌坊的研究逐漸增加,關於牌坊的研究的專著有20餘本。與古牌坊研究相關的論文有135篇,其中期刊有74篇、學位論文有32篇、會議論文2篇;研究的視角多樣化,深度逐漸提高,研究的內容多從牌坊的整體描述、建築形制、雕刻藝術、文化內涵、保護與利用等多方面進行論述。

對牌坊進行整體性描述的主要是著作類文獻,其主要從全國性和區域兩個角度研究,區域主要集中在牌坊數量豐富地方,如北京、昌隆、徽州等區域。對牌坊其他方面內容的研究主要見於論文類文獻和零星的著作。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牌坊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梳理。

牌坊的綜合性描述。在全國各地的地方史志中都有關於古牌坊建造信息的相關記載,可查詢到牌坊的旌表人物及旌表時間。對中國牌坊進行綜合性描述的多見於著作類文獻,一般書中還輔之較為精美的牌坊圖片資料。其研究內容多從牌坊的起源、功能、形制方面進行論述。

(1)牌坊的起源。對於牌坊地起源的探討,學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劉敦楨雲:“牌坊的起源年代雖不能具體考證,但其起源是衡門和烏頭門兩者糅合演變而成。”馬炳堅從建築形制的演變分析牌坊,道:“牌樓即牌坊。衡門是柱不出頭式牌坊的前身。衡門和烏頭門是樓牌的雛形,樓牌的功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王捷則認為,牌坊起源於宋,興盛於明清之際。劉致平則雲:牌坊是由衡門和華表柱演變而來,同時認為,牌坊與牌樓的區別在於牌坊汲取華表柱的建造精髓。梁思成雲:“牌坊為明清特有之建築,蓋自漢代之闕”。

金其楨、崔素英認為,宋是牌坊發展的階段,並非起源階段。同時認為,“牌坊起源於周代時期的衡門,衡門加上門扇後成為坊門,部分坊門與華表結合形成烏頭門,烏頭門在經過一段歷史時期的發展變為沖天式牌坊;而一部分坊門汲取闕的特點,在額坊與柱頂蓋上樓頂,從而演變成屋宇式牌坊。”

萬幼楠、葛振剛則持不同的意見,認為“牌坊是在坊門和欞星門的基礎上形成的,樓牌則是牌坊的高級形式。”許康則認為,牌坊是經過衡門、華表、裡坊門的糅合,三者結合演變為烏頭門與沖天牌坊,後烏頭門有發展為欞星門,最終成型於明清之際的牌坊;而樓牌則是門闕和裡坊門的發展演變而來,樓牌與牌坊的形制與建造極為相似。

牌坊最早起源於周代的衡門,經過不同時期的發展,汲取闕、坊門和華表的特點後,演變為烏頭門,烏頭門發展為欞星門,最終穩定於明清之際的牌坊,牌坊由於建造地點與旌表人物等因素的不同分為樓牌、沖天式牌坊與樓簷式牌坊三種形式。

(2)牌坊的分類、功能及形制。學界也對牌坊的分類、功能及形制進行探討。關於牌坊的功能,《辭海》雲:“牌坊用於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何兆興雲:“牌坊最早的功能以關啟和控制出入的物質功能為主,其與牆脫離後成為單獨的建築,其功能演變為以標誌性的精神功能為主。至明清時期,其主要向標誌性功能轉變,”同時,其也是當時封建王朝管理民眾的物化形式,“成為統治階級加強封建統治的工具。”

牌坊的分類和形制上,馬炳堅認為,“按建築造型,可分為柱出頭或柱不出頭兩大類。”韓其昌認為從牌坊的目的來分,可將牌坊分為貞節、功德、街道、橋、山門等牌坊;從建造材質來分,可分為木牌坊、石牌坊、琉璃牌坊三大類;還可按牌坊的形制來分,結合牌坊的柱數、間數、樓數進行分類,古牌坊的柱數一般為偶數,間數為奇數,樓數也為奇數,遵循了古代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的觀念。

金其楨講到,關於古代牌坊的建造形制,朝廷有嚴格的規定,“一般官民只能建四柱三間七樓牌坊,而六柱五間七樓只能帝王神廟及陵墓才能建造,唯一例外的是山東曲阜孔廟的牌坊。”金其楨、崔素英認為,按照牌坊的形制來分,牌坊可分為十二柱雙主樓牌坊、三柱兩間非對稱不分主次間牌坊、坊柱傾斜形牌坊、“樓頂疊坊”形牌坊、四柱八字形牌坊、四柱“口”字形牌坊、六柱字形牌坊、十二柱槓鈴牌坊、八柱“亭”形牌坊、八字長方形牌坊十種形式。張玉艦將中國的牌坊分為廟宇、功德、百歲、節孝、標誌、陵墓六大類。

黃明光、王興文等根據浙江現存牌坊的具體情況,將科舉牌坊分為舉人、進士和狀元三大類。苗紅磊在對山東老石牌坊的分佈和類型進行調查時,將山東的石牌坊分為節孝、廟宇、陵墓、功德、標誌坊五大類。他認為,牌坊還可以根據形制的不同進行分類,按此分類方法,可分為四柱三間三樓和四柱三間五樓兩大類。

當然,還有許多關於牌坊、分類和功能的研究成果。總的來說,就牌坊的功能而言,其主要起到傳播功能,其是古代人們追求榮歸故里理想的物化形式,也是封建國家治理理念的物化形式,是封建家族“標榜閭里”的見證。就牌坊的分類方法有三種。

分別是:其一按按建造材質分可分為木牌坊、石牌坊、琉璃牌坊和磚石木結合的牌坊;其二按作用及目的分類可分為功德、陵墓、廟宇、節孝、標誌五大類,其中有的學者所研究的橋牌坊、街道坊屬於標誌坊中的小類;其三按柱的形態,可分為柱出頭或柱不出頭兩大類。牌坊形制主要根據牌坊建造的柱數、間數及坊頂的樓數所決定。朝廷對牌坊的建造規格有嚴格的限制,且建表旌表需層層上報。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徐庶:比龐統還讓人惋惜的奇才,若能一直追隨劉備,關羽就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