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我們的文明臻於成熟之後,一代強過一代,這是歷史事實。在這些進步之中,遺憾的是,大部分的成就其實是因為少數人的成果。大多數人的努力,是不能夠被忽略的,但是我們文明的進步本質上的改變,就是因為少數高智商人群的突出表現。

舉例來說,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且不說民以食為天這樣的道理,光是養活十幾億人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近代中國,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的,就是我們敬愛的袁隆平先生。

他憑藉著刻苦鑽研,研究出的雜交水稻技術,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到禾下乘涼夢,更解決了十幾億華人民的吃飯問題。而在明朝,也有一位“袁隆平”,他當年從菲律賓偷回了一根藤,養活了中國近3億多人。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一般來說,能夠載入史冊的歷史人物,其生前肯定是幹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件的。要麼保家衛國如霍去病、岳飛一般,要麼救死扶傷同孫思邈、華佗一樣,再不就是包青天、海瑞一樣的絕世清官。

然而,撐起這一片天的不僅僅是那些,在歷史上頗有名望的人物,很多名不見經傳的、人們不熟悉的底層人物,也能夠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甚至為人類的進步做出巨大的貢獻。

今天要介紹的故事主人公,就是這麼一個默默無名的小人物。他出生在明王朝時期,他所做的事情說大也大,說小也小。當年他漂洋過海,遠渡重洋到了菲律賓,就為了從那裡偷回一根非常特別的藤。

此人名叫陳振龍,出生於明王朝時期,他們家祖祖輩輩都是務農的普通百姓。那時候,像陳振龍一樣的家庭,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能夠好好學習。然後考取個功名,能夠報效朝廷,過著榮華富貴的日子。

陳振龍也是如此,他和別人一樣從小開始在私塾讀書,學習也非常用功。他本人也一直抱著考取功名的想法,但是讀了多少年書之後,到了中年的他依然一事無成。

就這樣,陳振龍才慢慢地明白,讀書不適合自己,他也老大不小了,不可能讀一輩子書,這樣背後人們也會說閒話。想通了這件事情之後,他決定另尋他路,因為他的家鄉地處沿海地區,所以有很多有錢的商人。

看到這種現象,陳振龍也動了心思,他拜訪了家鄉一些經商有道的前輩們,然後就決定跟隨這些人去做出海貿易。很快他就加入了船隊,一路跟隨著眾人,就到了當時的呂宋島,也就是現在的菲律賓。

當時的菲律賓和現在不一樣,並不是主權國家,當時在島上的人都屬於西班牙殖民政府管轄。當然,陳振龍他們是來做出海貿易的,跟這些都沒有關係。但正是在這個地方,他發現了一種從來都沒有見過的東西。

陳振龍在菲律賓發現的,是一種植物,準確來說是糧食的一種,就是我們現在最常見的紅薯。只不過,在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百姓壓根兒就不知道還有紅薯這種東西,食用就更談不上了。

陳振龍在菲律賓經商的時候發現,在那裡的土地上,雖然種植環境不怎麼好的,但是紅薯到處都可以看到。這完全說明,這種農作物的存活率非常高,很容易種植。看到這種情況,他心裡漸漸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陳振龍所生活的年代,百姓在溫飽方面有著很大的問題。他曾經在經商的路上,親眼看到多少百姓流離失所,沿街乞討,土地種不出東西。天下沒有糧食,這麼嚴重的問題朝廷根本不在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早已經見怪不怪了。

但陳振龍的感觸非常大,他覺得紅薯這種東西,對種植環境要求太低了。要是能把這種東西帶到自己的國家,那對百姓來說是一件大好事,有了這個想法,他就開始付諸行動。

因為菲律賓當時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當時陳振龍所發現的紅薯,這種特殊的糧食作物,其實也是殖民者從他們的家鄉帶過來的。

因為紅薯本身就不是島上的原生植物,所以西班牙殖民者規定:紅薯這種植物只能在菲律賓本地種植,是嚴禁帶出去的。因此最開始的,陳振龍雖然有這種想法,但想要付諸行動是非常難的,根本找不到任何下手的機會。

只不過想著大陸的百姓流離失所,陳振龍還是於心不忍,他自己也沒有放棄過,把紅薯偷偷拿回大陸的想法。過了一段時間,商隊準備返航,但他並沒有跟隨船隊一起回國,而是決定留在島上。

一來,他是想看一下紅薯這種農作物是怎樣生長的;二來,是看準機會,想把紅薯的種子帶回國內。某天陳振龍在勞動的時候,發現紅薯的藤蔓和一般他們船上綁貨物用的繩子非常相似。所以他計上心頭,決定就用繩子和藤蔓的相似性來矇混過關。

通過這種方法,陳振龍神不知鬼不覺將紅薯的種子帶回了明朝大陸,並且開始在他的家鄉試驗種植。

一年多之後,他終於成功的培育出了,屬於中國土地上的第一株紅薯。從此之後,紅薯這種農作物,就開始在中國的土地上大力推廣,並且隨著這種技術的推廣,一種新的、可以作為糧食的植物,出現在了中國的土地上。

粗略估計,按照當時的災荒情況,陳振龍的這一發現,至少挽救了當時3億人的性命。也正是因為他的歷史貢獻,才被後人稱為明朝時期的“袁隆平”。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2022西泠春拍|佛、道、儒三教之跡,美美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