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清代時典當行業十分發達,據不完全統計乾隆時期,京城的當鋪多達700家之多。典當是當時利潤最高的一個行業,而且門檻也比較高,沒有背景的人還真進不了這一行。這一期御史就與各位聊一聊清代的當鋪。

典當行業歷史很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清代以前,對於當鋪的開設朝廷尚沒有多加干涉,但到了雍正六年以後,規定凡開當鋪者,需向官方認領經營許可證,每月需向朝廷納稅。

當鋪的性質也分很多種,有私人經營的“私典”和官方性質的“公典”。還有一種是半官方性質的,背後老闆多為王公貴族。比如清代皇子成年分府後,皇帝按例會賞賜錢莊、當鋪,作為其私產。

典當的本質實際上就是以抵押的方式放高利貸,人們臨時缺錢用,可以把手頭一兩件值錢的東西,或珠寶首飾、或文物衣飾、器具等,送到當鋪裡作抵押,向當鋪借錢。

不過以貴重物品向當鋪抵押是一件虧本的買賣,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會選擇這條路。因為當鋪有規定,典當者不但要到期還本,還要付高額的利息。利息有高有低,有月利二分的,也有二分半或三分的。官府規定,所有當鋪最高月利息不得超過三分,一旦超過此數就算是違法獲利了。

然而即便是最低的二分利也是很高了,相當於年利24%。也就是說,典當者到當鋪拿著物品到當鋪抵押一百兩銀子,按月利二分算,滿一年贖回就要交一百二十四兩。若按三分算,就是一百三十六兩。這比我們現在在銀行貸款的利率要高數倍。

典當行業對期限是有規定的,最長為三年,短的只有兩年。到期如果無力贖回,便成了“死當”,典當之物品自然也就屬於當鋪。

當鋪開門做生意,如果大家都能贖回典當之物利潤已經很高了。而要是出現死當那麼更是巴不得。因為當鋪在起初估價的時候,從來都是就低不就高。為了壓低價格,當鋪在填寫當票時也是煞費苦心。

如果看過《大宅門》的讀者應該有印象,老七曾拿著一件上等的皮襖去當鋪典當,掌櫃的收了皮襖後高喊“蟲吃鼠咬、光板無毛,面兒糟裡兒破皮襖一件!”

七爺不懂典當行情,還與掌櫃吵了一架,他拿起皮襖又到另外一家當鋪去典當,結果掌櫃也用同樣的行話收當。

當鋪之所以要這樣做,一是可以少付抵押款,二是將來客戶贖回時,若因當鋪保管不善而真的被“蟲吃鼠咬”,當鋪也可以不負責任。而典當者急於用錢,火燒眉毛,當然也不會與掌櫃去較真。

其實對於不同的典當物,當鋪都有行話,目的就是為了把當鋪的風險降至最低,以獲取最大的利潤。

不過典當行業不是所有物品都收的,他們有自己的行業規則,清代時稱為“三不當”,即神袍戲衣不當,旗鑼傘扇不當,低潮首飾不當。“神袍戲衣不當”,防的還是那些死人的壽衣、殮服。“旗鑼傘扇不當”“低潮首飾不當”,主要的還是指那些拿瑣物來遊戲開涮的人。

按照典當流程,當鋪會給典當者出具一張當票。從現存的清代當票來看,是一種紙質證明,比一張B5紙略小,用柔韌的桑皮紙印製的。上方橫欄印著當鋪的名稱,下面三欄豎行,右邊一行寫著物品名稱及其數量、質量狀況;中間一行記錄著典當的銀錢數字,左邊一行記著典當日期。這三行都是臨時填寫的,至於典當期限等文字,則事先印在當票上。

由於當鋪獲利很高,所以當時很多的王公貴族以及內廷太監都爭相入行,來搶奪這塊大蛋糕,這些人因為都有官方背景,所以競爭力要高於一般的當鋪。人們也更願意到這樣的當鋪來典當,畢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一旦當鋪關門也不怕找不到人。

從乾隆朝開始,京城乃至各省重要城市的當鋪,其背後老闆有很多是在朝為官者,其中又有一大部分都是內務府官員。他們藉著貪汙受賄得來的銀子大肆開設當鋪,以此來剝削商人、百姓。

比如清代最大的貪官和珅,僅當鋪就多達數十個,每個當鋪的本銀也在數萬兩之上,可謂財大氣粗。這些當鋪後來被嘉慶沒收,一部分收入內府,一部分分給自己的兄弟。

清末時期隨著銀行的建立,典當行業走向沒落,但在民間依然還有市場。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當鋪才壽終正寢,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乾隆年間饑荒不斷,縣令卻吃著豆腐火鍋,乾隆皇帝是怎麼整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