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乾隆年間天災不斷,民不聊生,有錢都買不到糧食,一個小小的錢塘知縣,卻能吃著豆腐火鍋喝著美酒,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貪官們在京城中歌舞昇平,而城外的百姓卻餓殍遍野,難道就沒有官員站出來管管嗎?其實還是有清廉的官員,劉統勳、盧焯不畏權貴,與朝廷中的貪腐勢力做對抗,最終匡扶正義。這其中發生了什麼故事?

乾隆年間饑荒不斷,縣令卻吃著豆腐火鍋

劉統勳整治貪官

乾隆登基的第一年,各地接連發生天災,民不聊生,欽差大臣劉統勳在返回京城的途中,巡察民間的賑粥現場,卻發現鐵鍋中的粥寡淡如水,劉統勳立馬詢問粥廠的官員沈石,沈石卻說賑災的糧食本就不多,而災民饑民眾多,粥廠早已無力承擔。

劉統勳下令按照大清律令斬殺這些官員,而當他打開庫房的時候,裡面卻是空蕩蕩的一片。劉統勳這才明白,朝廷賑災的糧食很有可能,被某些貪官剋扣了

影視劇中的劉統勳

反觀那些貪官汙吏,吃著大魚大肉,喝著小酒,只顧著自己貪圖享樂,並不在意民間百姓的生活,好像這一切都與他們無關。

但還是有很多清廉的官員,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和這些貪官對抗,為百姓求得生存之道。早在漢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儲備糧食的倉庫,在朝廷的監管下,糧倉多次發揮了救命的作用。但到了乾隆年間趕上天災,糧食本就不多,糧倉中的糧食遭到多次突襲。

《千里餓殍圖》

作為大臣的劉統勳認為,若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讓皇上知道百姓的難處,於是劉統勳冒死將《千里餓殍圖》送到皇上面前。作為忠臣,劉統勳敢於和乾隆皇帝說真話,雍正年間的洪災導致民不聊生,希望皇帝不要忘記過去的災難。

劉統勳的諍臣氣概打動了乾隆皇帝,他決定不再嚴懲劉統勳,反而重用劉統勳查明冤案。劉統勳也趁機向皇上說明,要想解決糧倉問題,首先要解決雍正年間的冤假錯案,在災難之年要防止人禍。

饑荒

乾隆派給劉統勳的第一個任務,是平反刑部葛久松的冤案。當官員拿著特赦令到監獄的時候,他已經用自己的辮子懸窗自盡了。這讓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良之臣,剩餘被冤枉的大臣,紛紛用血在手心寫上“求死”二字。

乾隆知道牢獄中的情景,只恨沒有早日平反冤假錯案。乾隆也意識到如果在不重視《千里餓殍圖》帶給他的警示,那將是天災發生的時候,於是便下旨恢復他們的官職,協助劉統勳解決糧倉的問題。

劉統勳命官員查案

乾隆年間饑荒不斷,浙江巡撫盧焯奉劉統勳之命,微服私訪調查秤砣一事,結果被老闆誤以為是小偷,直接打暈送進大牢,這到底怎麼回事?清官和貪官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施粥

乾隆受到警示之後,決心派忠臣調查糧倉一事。因為他知道國家的糧食生產,和國糧的儲備非常重要,而在饑荒之年,竟然還有官員魚肉百姓,本就民不聊生,百姓的生活更加艱苦。

雖說有糧倉,但是掌管糧倉的官員,卻貪汙了多數糧食,亦或是有糧卻未下放給百姓,縣令的官員甚至還在秤砣上動了手腳。盧焯從監獄中放出來以後,被任命為浙江巡撫,來到錢塘縣調查秤砣的來歷。

被關在大牢中的人,基本上是抗糧的農戶,因此盧焯也瞭解到了錢塘縣官員的水深。他還聽說杭州知府孫敬山收糧食的手腕,怪不得民不聊生,原來糧食都在這些官員手中

影視劇中的盧焯

在當時饑荒年間,主要是有自然災害引起的,而糧倉的存在就是為了提前存糧,在遇到災害的時候能夠開倉濟民。盧焯本是作為清官來調查案件,卻被誤抓至監獄。監獄中的人並不知道抓來的是新上任的巡撫,還對盧焯使用刑罰。

只有查明錢塘縣的糧倉,這些問題才會被解決,於是盧焯快馬加鞭趕到了錢塘縣。得知消息的孫敬山提前做好了應對,只要收上來的糧食,立馬放入糧倉填補虧空。

盧焯進入糧倉以後,拿著紅繩仔細盤點糧食數量,卻發現多了五百斤糧食,知府卻說是鼠爺所為。

糧倉

盧焯連夜拜訪了鼠爺,邀請他當倉管。在鼠爺的透露下,原來杭州的知府、知縣都是貪官汙吏,大量收押老百姓的糧食,充當被貪汙的官糧,盧焯也因此開始整治汙吏,為杭州的百姓造福。

在當時乾隆饑荒的背景下,也不止錢塘縣一個地方這樣。但是有貪官為非作歹,就會有清官按律判官。歷朝歷代都有貪官為非作歹,但惡有惡報,這些人終究會被皇帝整治。

乾隆皇帝舉行耕藉大典

乾隆正在耕田,沒想到黃牛雙膝一跪,淚流不止,震驚了在場的大臣,大臣也紛紛下跪不敢多言,這難道是上天對乾隆的暗示嗎?

影視劇中的乾隆

天災是不能避免的,但還有人為的原因,貪官汙吏的問題一直存在,如果無法解決,大清江山的根基根本沒有辦法穩固。

乾隆皇帝畢竟飽讀詩書、通曉歷史,他分析了歷朝歷代的發展,國家要想發展得好,最重要的是君臣同心。但在歷朝末年,要麼是因為君王的昏庸,或者是大臣有二心,最終導致百姓生活疾苦,以至於填不飽肚子,最終就會導致起兵造反。

雖然已經派劉統勳等官員,前往各地整治汙吏,解決糧倉糧食問題,但如果不能震懾朝廷的大臣,也無濟於事。

耕藉大典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也為了百官能夠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事,於是乾隆在祖制找到了耕藉大典的相關事宜,就是為了告誡眾人節約糧食。

乾隆決定恢復祖制,舉行耕藉大典。乾隆下令在耕藉大典前,君臣要忍耐飢餓三日,以表示誠心。這場考驗大臣們的齋戒開始了,京城的文武百官們坐在乾清宮門前,忍受著豔陽高照,接受這三日的米湯果腹。

乾隆皇帝這麼做的原因,大臣們應該不想而知,他也不知道大臣們能否通過考驗。滿朝文武雖然很無奈,但這畢竟是乾隆皇帝的命令,沒有人敢不服從。

於是在耕藉大典的前三天,眾位大臣都放下手裡的工作,都穿上官服在乾清宮門外的官場靜坐,這期間什麼都不允許做,如果要上廁所也必須有官員陪著。

官員們穿著官服在太陽下暴曬,沒多久大臣們開始口渴,皇帝命士兵為他們準備碗勺喝水。到了吃飯時間,沒有山珍海味,更沒有美味佳餚,而且必須經過皇帝的批准,禮部才能取出一些五穀雜糧,熬成粥給各位大臣喝。

大臣們喝粥的數量也是有限的,每人一碗,更重要的是,皇帝也會陪著眾臣一同節食。皇帝的毅力也讓大臣們佩服,第一天的時候大臣們精氣神還很足,第二天的時候,很多文官便堅持不住了。

第三天的時候,很多年邁的大臣已經開始偷吃自帶的糧食,有不少臣子已經昏厥過去。乾隆皇帝便派人將其送回家中,派御醫為其治療。但是偷吃的大臣要被嚴查,一旦被查到,無論什麼職位,頭頂的烏紗帽直接被摘除。

乾隆皇帝整治吃喝之風,這也是為了警示百官不要貪汙,否則會讓百姓過上艱苦的生活,果然這件事情之後大臣們,都十分盡力為大清朝做事,在加上乾隆皇帝派忠臣整治貪官汙吏,從官員的角度緩解饑荒的壓力。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濟水河:曾與長江、黃河齊名,享受最高祭祀,為何現在卻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