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讓理性多於感性,不使人陷入迷信的深淵,同時又具有信仰本身所應該具有的虔誠。

世界上所有的信仰都是基於神靈而構建的,都是以超自然的神為信仰對象。

給人們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之上,提供了一種遠遠高於現實生活的精神寄託。

我們立足於認識論而專談因緣法,解脫道,避免一切怪力亂神,不迷各種神仙皇帝,相信人本身的認知能力和創造力量。

它以正念和當下的力量來解除人們內心的煩惱悶和苦痛,使人們的生命與真相、真理相伴,而永不再迷失。

世上的學說有勸人向善移風易俗的的好處,同時也有使人心靈軟弱,不敢面對風起雲湧社會變革,也就成為導師們所詬病的精神慰藉。

世上的學說都是聖人以神道設教,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促進人心和平、世界和平。

我們所看到的參神拜佛經過了兩年多年的發展與演變,已經與流俗的一切信仰無二,也變成了一種專注情感上的訓練,而忘記了師尊的本懷:為了自我的覺醒而致力於修習。

當今一些人不提倡覺醒和解脫,卻提倡在生死輪迴中度眾生,這個想法相當美妙,然而卻經不住推敲。

人在生死輪迴中深受大苦,自顧不暇,怎麼能度得了眾生呢?

我們基於基本的義理,引導大家走解脫之道,不說鬼神,不談度眾生,只談滅掉自身煩惱。

當所有人都滅掉了自身的苦,世界就太平,關係就融洽,就不會再有爭鬥、糾結、煩惱和痛苦。

這是因為現代社會的人太苦了,陷入了巨大的生存壓力,而變得異常焦慮,人們迫切渴望從生活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密約療愈團隊是一個專注於幫助大家從家庭、職場和社會生活中的痛苦中解脫的半公益組織。

自從融入了智慧系統,眼界變得更為開闊,目標更大了,我們專注於療愈困惑和焦慮的社會,使人們獲得精神上的解脫。

解脫觀是一種輕修行,它引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修習正念,從而守住自己的心,並從習性煩惱中解放出來,做一個真正覺醒的人。

所謂的輕修行便是區別於正襟危坐地修行,我們不入深山,不搞儀式,只要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提起正念,來修正念,時時不忘對治自身的習性。

斬斷習性才能看到內心的光明,這是歷代祖師的教誨,修行就是一個磨習性的過程,習性斷除一分,就得一分光明,斷除十分,就得十分光明。

若完全斷除了習性,就得內心通體光明。這就是斷除煩惱的境界,也是一切修行者獲得成就後的境界。

我們不提倡過於關注道德,卻在無形中又維護了社會道德。

它有自身的戒學,主張正語、正業、正命,事實上都是要求按中道,不走極端的方式生活,實質上又支持了道德觀念。

關於不提倡道德觀念,這是修行正念的需要。

因為道德觀念往往是基於種種標準而建立的,關注道德觀念的人,往往是帶著“標準”來看待一切事情,然後就會評判,貼標籤,這恰恰是修正念時所要拒絕的。

當我們修習內觀也即正念的時候,就是把注意力轉移到自身,然後,如實觀察身心當下正在發生著的一切現象,而絕不可以帶著評判的心去觀察。

於是禪師就說,覺知和平等就是內觀。

如果我們是帶著評判去觀察,就是有意識地扭曲了當下發生的現象,就開發不了洞察的智慧,而又讓位於自身的評判習性,便失去了內觀的意義。

一些出家人執著於戒律,一旦犯了一些戒律,就自我懲罰,終生糾纏在過去的故事裡,內疚、自責、悔恨不休,好像再也洗不白了。

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要制定戒律,又要求修行者守持戒律。這明顯是跌進道德論的深淵裡去了。

比如,某些在身體上被傷害過但又沒有造成實質上傷害的人,他們若不持道德論,就可以避免長久的內心傷害,就好像肉裡扎進個刺,刺拔出來後內心裡要想方設法不留下陰影。

若他們持道德論,甚至社會持有強烈的道德評判,他們就會感覺自己被弄髒了,怎麼洗也洗不乾淨,終身就帶著這個愧疚、遺憾、傷痛在苦苦掙扎。

然後就影響了事業、婚姻,一切都葬送在這個曾經的傷害裡。

這就是道德論的弊端。

在古代,竟然堂而皇之地流傳著這麼一句傷害廣大女性的道德怪論,說什麼“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這顯然不是從人本、人性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這世上還會有什麼事比生命本身值得我們關注呢?

我們不拿道德說事,又從不挑戰社會道德,自身有良好的行為規範。

以正念涵養道德,而又不陷入道德主義的怪論,便有著真實的修行利己又利人內涵。

在生活中修行正念,是輕修行的本質含義,本著把修行變得一種輕鬆、有趣的活動,這是生活的歸宿。

在生活中時時提起正念,修習正念,自助療愈一切基於身體傷痛或道德愧疚所造成的創傷,使選擇新佛系生活方式的人過上圓滿、安樂的生活。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五大新發展理念——變局下的破局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