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互聯網金融的模式及影響,互聯網金融定義。2012年開始,中國金融行業湧現出一個新興的分支——互聯網金融。在這一年,國內掀起金融創新的熱潮,“互聯網金融”開始頻繁見諸媒體及各大網絡平臺,互聯網企業紛紛開始涉足金融業務,這年被業界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

以阿里巴巴集團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天生具有較高的“創新”基因,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結合的新業態與新模式不斷湧現。在得到業界廣泛關注的同時,隨著“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金融必將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將是顛覆傳統行業的重要領域之一。

銀行業是引入信息技術最早、應用最廣泛的行業之一,隨著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信息技術應用的擴展和水平的提升,相應地出現了電子銀行、電子金融、網絡金融及互聯網金融等概念。

近兩年興起的“互聯網金融”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並非國際上帶趨勢性的普遍現象,英文中通常使用的概念是“NetworkFinance或“EFinance”,即“網絡金融”或“電子金融”,並沒有與“互聯網金融”對應的英文詞彙。即便在國內,關於互聯網金融也並沒有形成一種被廣泛接受的權威概念。

大家對互聯網金融普遍認同的是運用互聯網技術,包括互聯網思維對金融業帶來的融合和漸進式的變革,是互聯網+傳統金融行業的新興領域,其理想目標是金融脫媒,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或者從廣義上看,具有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可統稱為互聯網金融;狹義上則將互聯網金融限定在依託互聯網實現資金融通和其他金融服務。

以上界定從不同視角提出了對互聯網金融本質的理解。商業銀行在傳統金融業務中承擔了四項基本職能: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創造與金融服務,從目前發展情況看,互聯網金融幾乎覆蓋了除信用創造之外的所有基本職能,而若是隻從狹義金融的角度(資金融通)來看,互聯網金融是指金融機構及互聯網企業藉助構建網絡中介平臺來實現個人或企業借貸活動的一種新型數字化融資方式。

因此,本研究傾向於從商業銀行基本職能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的體現以及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對傳統金融模式帶來的影響角度。

互聯網金融模式。按照互聯網金融的定義,目前能看到眾多的服務模式:網絡支付、虛擬貨幣、P2P網絡借貸、眾籌、互聯網金融超市、網上保險和網上證券等。

互聯網融資模式。進入新世紀,基於互聯網的創新模式層出不窮,互聯網融資也不例外,出現了形態各異的融資模式。從最簡單和直接的角度看,互聯網融資是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向彼此領域滲透的結果,因此,首先可根據網絡平臺創建者的不同,將互聯網融資模式分為金融機構自建融資平臺模式和互聯網企業創建融資平臺模式。

1.金融機構創建融資平臺模式

(1)資金來源於金融機構。為應對IT技術對傳統金融業務的衝擊,金融機構開始嘗試金融服務互聯網化,這一類模式以銀行自建電商平臺為主要形式。通常做法是平臺將購物、理財、融資統一整合,構建客戶數據倉庫,釆用消費貸款、訂單融資、供應鏈融資等金融工具,組建“支付+融資”的綜合電子商務平臺。

融資方式也與線下多樣的傳統業務相關聯,大多需要有效的質押和擔保,為信用級別較高的企業提供信用貸款,並將信息獲取渠道、貸款授信流程等電子化,加快了平臺入駐企業的融資效率。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有中國建設銀行推出的電子商務平臺“善融商務”、中國工商銀行的“融e購”和交通銀行的“交博彙”等。

(2)資金來源於民間資本。這類融資模式一般擁有大型金融集團的背景,註冊資金數額較大,且懷有利用自身傳統金融優勢向新興互聯網布局的目的,因而業務模式上具有更多金融色彩,風控與審核方式多與傳統類似,而授信渠道和資金來源卻有所不同。

平臺往往採用線上線下模式相結合審批項目,引入平臺或擔保公司為投資人提供本金保障和借款擔保,從而實現理財市場與小貸市場的對接。

2.互聯網企業創建融資平臺模式

(1)信用融資模式。信用融資模式是指當資金需求方需要貸款時,憑藉以往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累積的交易信用,無需提供資產抵押,向投資方申請,經電商平臺提供擔保,即可獲得所需貸款。

按照融資用途的差異,目前信用融資模式包含了生產經營類信用融資模式和消費性信用融資模式。前者的典型代表為阿里小貸,後者的典型代表則是京東“白條”。

生產經營類信用融資模式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對風控機制進行了較高程度的創新,尤其在授信環節,基本取消了傳統的擔保質押方式,釆用純信用貸款,且全程線上進行,弱化了金融機構在信貸過程的主導地位,使其更多地偏向融資服務末端。

同時,通過建立多層次微貸風險預警和管理體系,對貸款從申請到回收進行了全程監控,以實現貸前、貸中、貸後三個環節的緊密結合,有效控制貸款質量,規避和防範貸款風險。

還有一種信用融資被稱為消費性信用融資,即電商平臺通過對消費者歷史消費數據的分析,按照一定規則給予消費者信用額度,消費者可直接使用信用額度購物,在規定期限內還款,也就是所謂的賒購。電商平臺則通過向簽約商戶收取中介服務費獲得利潤。這種模式適合在電商平臺所形成的生態閉環內使用。

(2)混合融資模式。混合融資是相對於傳統融資和信用融資而言的,即當資金需求方需要貸款時,一方面和傳統流程一樣要求企業提供相關質押,但同時依靠電商平臺上積累的交易信用數據作為輔助,以電商平臺為擔保向資金方申請,最終由金融機構審核放貸。

目前業內談論較多的訂單融資和供應鏈貸款都屬於該類模式的範疇,典型案例有阿里的訂單融資及京東、蘇寧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等。

(3)線上整合模式。線上整合模式也可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融資者中的具體業務在線下已存在,網絡僅是將其線上化,並利用信息平臺進行了有效整合,使融資流程中的申請、信用評估與審核、質押物形式、授信、貸後監管等環節都更加電子化,為融資企業帶來更多的便捷性與更好的體驗度,典型代表為金銀島的“e單通”。

第二種則是為多家金融機構提供融資前端的增值服務,類似於“網絡貸款超市”,其典型代表為“生意寶”。

不同機構的涉入給網絡融資市場帶來了百家爭鳴、蓬勃繁榮的景象,也衍生出多元化的融資產品。它們互補滲透,較好地完善了金融市場體系,豐富了融資市場層次。

這些不同於傳統融資的特點正是網絡融資的核心所在,網絡的便捷性不僅給小微企業和個人創造了更靈活的融資機會,也為傳統融資市場擴大了更有效的大眾渠道,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創新力量。

傳統金融互聯網化。在互聯網金融概念誕生之前,“金融業的互聯網應用”作為傳統金融行業的業務創新早已在各大銀行蓬勃開展。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互聯網在金融業務中逐步應用,通過各類基於互聯網的展示和交易平臺,從銀行、證券到保險業,金融行業首當其中地站在了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前沿陣地。

金融服務的邊界也從過去的專有網絡擴展到共享的因特網空間。對金融機構而言,互聯網金融本質上是開闢了一個面向全體用戶的新渠道,金融機構的核心功能並未發生變化。

和之前從銀行櫃檯,到ATM、電話銀行、自主銀行等渠道的誕生一樣,基於互聯網的新渠道,可以對傳統金融領域進行流程和技術改造,使金融業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結語

這類金融領域的互聯網應用,本質上都只是技術的進步和效率的提升,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在於融資模式的創新和改進,網絡信息技術的引進提升了固有融資模式的效率和範圍,線上融資平臺的出現更是使傳統金融機構在融資流程中的主導地位逐漸淡化,這些改變是互聯網金融的真正意義所在。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劉娥垂簾聽政11年都龍袍加身了,為什麼不稱帝,是不想還是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