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南侵,北宋滅亡之後大片國土相繼淪喪,國土任由金軍肆虐,人民遭受金軍欺辱。華夏民族自然不甘心臣服於蠻夷的鐵蹄之下,奮而抗爭。
先有各路義軍守衛故土,反抗金朝暴政;後有名將岳飛大破金軍直搗黃龍府。無數華夏男兒前赴後繼投身抗金大業,捐軀報國者不計其數。
與下層人民浴血奮戰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上層統治者的賣國求榮,宋高宗趙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北伐大業功虧一簣。後岳飛因“莫須有”的罪名慘遭殺害,一代名將沒有死在敵人手中,卻被自己人下了黑手,實在讓人唏噓。
從靖康恥到黃龍府
可以說在宋高宗執政的這一時期,是北伐收復故土的最佳時期。雖然金人南侵奪取了大片土地,但金軍南侵的速度過快導致金軍在其侵奪的北宋故地上並未建立有效的統治,立足不穩。同時沒有來得及南遷的下層人民自發組成義軍反抗金軍的殘暴統治,南宋完全可以集結軍隊趁機北伐,和黃河流域的義軍相呼應收復故土。國破家亡的恥辱和金人的殘暴統治也使得南宋軍隊渴望一雪家仇國恨。
在岳飛等名將的帶領下,南宋軍隊連戰連捷士氣大振,一掃北宋末年的腐朽羸弱。剛開始的宋高宗趙構倒也順應大勢,積極籌備北伐,但同時他對於金朝還是抱有幻想,對主張割地議和的秦檜委以重任,極力壓制岳飛等主戰派的請求。後來隨著各路宋軍在北伐中節節取勝,宋高宗擔心各路宋軍將領功高震主逐漸坐大,下令各路宋軍班師回朝。最終南宋簽訂了極為屈辱的“紹興和議”,作為漢人王朝的南宋向金朝稱臣納貢,甚至趙構的皇帝名號都是金朝冊封的。
(圖:宋高宗趙構)
宋高宗一朝,臣有收復河山之志,而君無此壯志。一味求和的宋高宗白白浪費了本可以收復河山的大好機會,致使南宋窩囊的偏安一隅。
太祖後人趙昚
讓我們把目光重新轉回1127年,後來的宋高宗趙構還只是康王,這一年的十一月一位叫趙子偁的趙家宗室生了一個嬰兒。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個出生在國家飄搖時的嬰兒,將來會成為南宋歷史上最有作為,最為熱血的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趙昚。
從輩分上來看宋孝宗趙昚雖然是北宋趙匡胤的七世孫,歷經王朝更迭歲月滄桑趙匡胤這一脈早就籍籍無名,雖有宗室之名,卻毫無宗室之實。趙構的兒子在顛沛流離中早夭,他也在逃難中失去了生育能力。皇位後繼無人,趙構只好在趙氏宗室中挑選合適之人來繼承皇位,最終趙昚被選中成為太子。
不知是趙昚年少經歷過靖康恥的緣故,還是他是宋太祖趙匡胤一脈的後人,趙昚所表現出來的特質和他的便宜老爹趙構完全不同。公元1161年金帝完顏亮率軍南侵,宋高宗趙構意圖南逃避禍,而趙昚這個日後的熱血皇帝不僅上書闡述了抗敵舉措,甚至主動請求率領宋軍和金軍決戰。如果說宋高宗一生中還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那大概就是將趙昚送上皇帝的寶座。
(圖:宋孝宗趙昚)
熱血天子初長成
宋孝宗趙昚登上皇位兩個月後,立馬為抗金名將岳飛昭雪,將岳飛官復原職並加封王位,這位民族英雄最終得到了認可。趙昚逐步將原先被罷免貶謫的主戰派官員官復原職,還將已經年邁的老將張浚任命為樞密使,主持北伐事宜。這一系列的行動預示著這位熱血皇帝準備一雪前恥,收復河山!
前面說過宋高宗一朝是臣有收復河山之志,而君無此壯志。到了宋孝宗這一朝卻恰恰相反,雖然宋孝宗有意收復河山,但朝堂上下持反對意見的人不在少數。太上皇宋高宗就是最大反對者,雖然此時的宋高宗已經讓位於趙昚,但宋高宗對於朝堂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宋高宗自然是不願意趙昚發動北伐,萬一趙昚北伐成功收復河山豈不是顯得宋高宗是個昏君?朝堂之上的官員也大都不思進取,只願偏安一隅維持著所謂的和平局面。
北伐!北伐!
在層層阻力下,宋孝宗還是發動了北伐,史稱“隆興北伐”。宋軍分為兩路,一路是由李顯忠率領,另一路則由邵宏淵率領。在北伐初期,宋軍在一個月內接連收復故土,直逼中原。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很致命的問題李顯忠和邵宏淵出現了矛盾無法調和,主帥戰前失和對宋軍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在李顯忠被包圍陷入苦戰的時候,邵宏淵不僅沒有加以救援,反而按兵不動。最終導致李顯忠孤軍奮戰士氣大跌,加之金軍反撲宋軍大敗潰逃。雄心勃勃的宋孝宗意圖收復河山而發動的隆興北伐最終以失敗告終。
隆興北伐失敗後,南宋再次和金朝議和,史稱“隆興和議”。南宋不再對金朝稱臣,兩國開始以叔侄相稱。雖然這種改變意義不大,但對於南宋來說將原先不平等的臣屬關係改為平等的叔侄關係也算得上是一場小小的勝利吧,也算聊以慰藉吧。
隆興北伐的失敗並不能掩蓋住宋孝宗的光芒,在北伐失敗後宋孝宗開始重視南宋的農業生產興修水利,使得當時南宋的社會經濟有所好轉,出現了天下太平的富足景象,史稱“乾淳之治”。
(圖:中興四將局部)
如果說宋孝宗手下有諸如岳飛等名將的話,再加上宋孝宗這個意志堅定的皇帝,北伐金朝收復河山或許不再是虛幻一場。可惜歷史沒有假如,只能空留遺憾一聲長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