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們經常將寺和廟並稱為“寺廟”,其實二者最初並不是一回事。寺是政府辦公的機構,廟是祭祀祖先的宗祠。
本期“三分鐘文史冷知識”就帶大家走進寺和廟,瞭解它們的前世今生。
寺的歷史
寺大約出現在秦朝,最初是作為政府機構而設立的,比如“三堂會審”中“三堂”之一的大理寺,就是負責司法的政府機構之一。
東漢時期,漢明帝派人請來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兩位西域高僧,並將他們安頓在鴻臚寺(和大理寺一樣屬於政府機構,主管迎接賓客),請他們翻譯佛教經典《四十二章經》。
後來為了紀念兩位高僧,漢明帝命人修建了白馬寺。這是中國第一座佛教建築,也是寺由政府機構向佛教建築轉變的開始。
廟的歷史
廟的出現要遠早於寺,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的宗祠而設立的,比如“宗廟”“家廟”等。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土地和宗族情結深厚,很早就有祭祖祈福的習慣。當時甚至有“天子至士,皆有宗廟”的說法,擁有廟的數量還成為禮法的重要規定。
後來的廟不僅僅是祭祖祈福的場所,而是逐漸演變出各種祈福的用途,包括求雨的龍王廟、求豐收的土地廟、求平安的關帝廟等。由此引申為佛教的場所,用於拜佛祈福等宗教活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