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82年的某個深夜,女青年蕭芸正在點點燈光下奮筆疾書,憑藉多年的文字功底,她將自己的希望毫無保留地宣洩在紙上。幾天後,她便把這封信投進寄往中央的信箱中,引起全國軒然大波,8000萬知青的生活和前途由此被打開,但她本人卻銷聲匿跡她是誰?為什麼她的信能夠改寫一個社會群體的命運?下面就慢慢道來。

歷史裡的下鄉青年

蕭芸,湖南湘潭人,出身書香門第,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還曾經是湖南常德農校的校長,所以蕭芸的文化水平不僅出自後來的學習,家庭也給她提供優秀的讀書環境。

在上世紀60年代,興起一股“下鄉”風潮,數百萬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前往農村,洗淨身上的讀書人的迂腐,年僅15歲的蕭芸也認為勞動光榮,積極報名參加第一批下鄉大學生名額,很快被下放到農村接受改造。

雖然是同批知青中年紀最小的,可蕭芸不僅沒有喊過苦累,反而是同伴中最能吃苦的。當時,他們的工作是開山,男女老少都是挖土、抬土,沒在城裡乾重活的知青們都叫苦不迭,只有年幼的蕭芸不僅不退縮,反而咬牙將自己的工作做好。

三年後,開山任務順利完成,知青們就要被重新分配進其他生產隊繼續工作。一項最賣力、最積極的蕭芸卻被分到了最偏遠的生產隊。但蕭芸卻毫無怨言,反而在新生產隊任勞任怨,很快又闖出新名聲。

這麼好的姑娘自然受到鄉親們的喜愛,很快就有人給她說媒了,對方是生產隊支書的兒子。年齡相仿的兩人很快墜入了愛河,但在談婚論嫁上,蕭芸卻露出了猶豫的神色,因為她還在思考回城的問題

和其他的知青一樣,蕭芸也在掛念著回城的消息。可是時間一天天過去,回城的願望也越來越遠,蕭芸便只能選擇結婚、生子,打算就這樣就此定居。只不過命運就是這樣戲弄人,過了幾年後,知青返程熱潮興起,千萬知青得以返回城市。蕭芸在猶豫之後,就帶上女兒,回到了家鄉株洲,當了一名幼兒園老師。

撰寫“知青福音書”

事實上,當年的“知識青年”和今天的意思差距有點多,當時下鄉的青年學歷並不算很高,很多知青的學歷可能只有初中水平,所以在回城後,還是從事工人等體力勞動工作。

蕭芸在教師的工作之餘,還被經常拉進知青們舉辦的聚會。不過說是聚會,倒不如說是訴苦會。這些返城的知青並沒有過上想象的好日子,多年的農村生活讓他們對城市感到陌生,新工作的技能還要重頭學起,更嚴重是自己攢的工齡就此清零

長久以來,工齡是和工作中的薪資待遇和職位升遷掛鉤,所以這些從農村回來的中年知青的待遇反而成了最低的一檔,升遷更是遙遙無期。

時間久了,怨言也逐漸升級,終於有人提議要寫聯名信,向省裡提提意見。並且很快就推舉文筆斐然的蕭芸來擔此大任。

蕭芸倒也沒有推脫,畢竟自己的朋友們也確實有苦衷。但同樣的,她對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或者說找到根本矛盾在哪

這封聯名信不能寫給省裡,要寫進中央才行!因為知青沒有工齡是中央敲板才能真正解決,只有中央文件指示,全國的知青問題才能得到有效解決。

於是就出現了開頭那幕,蕭芸將自己當知青多年的經歷敘述下來,把自己身邊知青的遭遇簡單敘述,希望國家為這些曾經奉獻青春的人們提供一些幫助和關懷。

百折不回的人生

當她的這封信寫好後,那些慫恿她寫信的知青卻打了退堂鼓,本來只是想給省裡提點改善福利的建議,變成了對中央政策的修改。當時的人們思想還沒有完全開放,誰也不願意當這個出頭鳥。

只不過總是有勇士願意幫蕭芸的,有一個女知青的表姐夫是湖南省一家編輯社的主任,可以幫忙把這封信傳遞到湖南省委辦公廳,從幾個渠道同時向中央寄信,可以增加被看到的成功率。

信寄出後,蕭芸就在不安中等了半年,當聽說自己的信已經送抵中央時,她才放下心來。後來蕭芸也沒有聽到任何波瀾,只是在幾年後,她輾轉到合肥的報社做編輯時,有人問道為什麼放棄自己將近四十年的工齡重頭開始時她如夢初醒,這才明白自己的那封信居然成功了!

報社的總編一聽說是蕭芸寫的請願書後趕緊要她把原稿拿過來,將她的事件刊登報道,一時間全國震然,沒想到這項福澤千萬知青的政策,居然源於一個返城知青的一封信!一時間,蕭芸成了風雲人物,各路的讚美和懷疑蜂擁而至,也攪的她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也許很多問題蕭芸可能回答不清,但有個問題她始終回答的很清:寫這封信並不是沽名釣譽,這件事也從來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

後來,蕭芸選擇下海經商,在時代的浪潮裡,再次選擇從零開始,最求更美好的生活。

結語

奮鬥的人生是幸福的,蕭芸憑藉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和堅強的心智,不管是在下鄉、回城,還是最後的經商,她都擅長在“歸零”的人生找到新的起點,一往無前,為自己的人生再次闖出一篇新篇章!

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欲控制非洲必先控制剛果:五眼聯盟暗殺盧蒙巴,蘇聯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