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一直都講究視死如生,甚至有一些人對身後事的重視,更遠超於生前。古人認為人死去,只是到達了另一個世界,而子孫們所供奉的食物、器具,以及隨葬的珍寶,都將跟隨著他們一起去亡靈世界。雖然這些在如今的我們看來是不科學的,但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種種喪葬規定,已經變成了一種固定的習俗。
而在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國家,對待逝者不同的習俗,例如中國就有立碑、陪葬、扎紙人等諸多習俗。這些習俗中有一項最為特別,這就是扎紙人。
在中國的習俗中,紙人是不能夠畫眼睛的,對此也流傳出了諸多說法。那麼為啥紙人不能畫眼睛?是因為古人的迷信嗎?接下來我們就走近這個謎題。
中國的喪葬習俗十分繁多,從上古時期開始,人們就重視死亡,對死亡有一種特別的敬畏。而根據民族、居住地等方面,中國的喪葬習俗也很多樣。
光是在下葬之前就有不少說法,在入殮時會有家族子孫外出“買水”,來為逝者擦洗全身,在夜間時,還會在逝者周圍點長明燈。而在接下來的出殯下棺環節,也都要選擇吉日才能進行,有一些富貴人家,在這時總要請道士和尚來唸經超度亡靈。
辦喪事的家族也有一些特別的規定,他們要身著孝服,忌酒色、飲食上不能沾葷腥,如果是長輩過世,小輩們還要為其守孝。中國古代的官員如果有直系長輩去世,那麼他就要辭官回家守孝,這稱之為丁憂。
此類種種足以讓我們看到,古人是如何重視喪葬的。但令人更想不到的是,這些喪葬習俗只是平常而已,更加駭人聽聞的還在後面。
中國有一種殘忍的喪葬習俗叫做殉葬,在奴隸制社會就有此類習俗。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殷商時期,當時的君王在下葬時,都有無數的陪葬品,這些陪葬品無一不是非常珍貴的東西。
但是帝王們又不滿足於此,他們希望在死後的世界,仍有人來侍奉他們,這時殉葬就誕生了。基本上商朝的帝王死去後,他的姬妾都要被活埋進去為其殉葬。
這種殘忍的習俗到漢代才有所改善,漢代帝王較為開明,並且漢朝的女性地位也是屬於偏高的。因此這種殘忍的習俗在漢代就沒有出現,但隨著漢朝的滅亡,人殉又死灰復燃。
我們所說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他死後足足有上萬人為他陪葬,這一殉葬規模史上罕見。等到明朝時期,朱元璋死後也有50位姬妾為他殉葬,這一殘忍行徑也使得他被後人所詬病。直到明英宗時期,殉葬制度才暫時又隱藏了起來。
中國歷史傳承千年,朝代也經歷了很多更迭,因此明朝的滅亡也是有跡可循的了。而清朝是以滿族人為主導的,滿族人在入關之前,就有以人殉葬的習俗。因此在他們入主中原之後,也依舊有殉葬之事。
直至清聖祖康熙即位,這種血腥殘忍的制度才徹底被廢除掉。但從殷商到清朝,這種制度竟然能夠延續了千年,實屬駭人聽聞。那麼在這千年之中,所有的家庭都可以採用這種習俗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中國在喪葬制度上的另一個鮮明特點,就是等級制度分明。王公貴族們自然可以使用殉葬,因為在他們眼裡,人命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但普通百姓的家庭不可能效仿他們。
於是在戰國時期,出現了早期的木俑殉葬,秦始皇時期又通過鍛造陶俑兵馬俑來取代了人殉。但這些對於百姓來說還是過分奢侈,他們是沒有那麼多的餘力去製造陶俑的。
於是扎紙人,就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人們開始用紙紮出紙人來作為僕人去侍奉逝者。有些地方的人也常常用紙紮出金童玉女,讓他們來引領死者到達亡靈的世界。
而隨著扎紙人的流傳,這也逐漸變成了一種固定的習俗,而在流傳過程中,扎紙人也有了它特定的規矩。就例如說引路的童男童女,他們也有固定的顏色,也就是所說的紅男綠女。
除此之外,扎紙兒的師傅還有三不扎的規定,這裡三種人是指孕婦,潑婦以及同道中人。他們陰氣重,為其扎紙人是很危險的。然而在這些規定中最特別的,無疑是不為紙人畫眼睛。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甚至古人在寫文章時,也用畫龍點睛來形容一個地方寫的特別精妙。那麼由此可見,眼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且具有神采的的器官,扎紙人又為什麼不讓畫眼睛呢?
原因也正與眼睛的特殊有關,關於這一點,民間流傳著很多說法。有人說紙人是服務於死後世界的,當紙人有了眼睛就會被賦予神采,它將擁有溝通陰陽的力量,就會將晦氣帶來,這是非常不吉利的。
另一種說法則是認為,當紙人有了眼睛,它能看到世界上的萬物,於是紙人就開始貪戀人間,不願意到地下去侍奉逝者。那麼這時燒到地下的紙人,就會變成一具空殼,先祖自然會發怒,不再保佑子孫。
不論是何種說法,最終的結論都是絕對不能給紙人畫眼睛。於是紙紮匠們就用針將紙人眼睛的位置扎出兩個小洞,以此來代替眼珠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工序只能由紙紮匠人來完成。
雖然對於紙人制作的說法眾多,相關故事也傳得神乎其神,但卻至今沒有人能證明這些規矩的真實性。甚至所謂的亡靈世界,也沒有相應的科學依據。
雖然科學告訴我們,這種猜想的真實性幾乎是微乎其微的,但是誰也不能肯定自己的想法。那麼紙人不能畫眼睛的說法,是否迷信也就無從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