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上一期咱們說到東周建立之後,雖然天子仍然存在,但是已經顏面盡失,而且我們還一起說了下春秋首霸齊桓公崢嶸的一生。今天,咱們書接上回,繼續講那些春秋霸主們的那些事兒,繼續講講我這洋眼看到的歷史。今天咱們要說的是晉文公重耳。

在聊晉文公之前,還有一故事關於晉國特有意思,這個故事就叫做桐葉封弟。說當年成王和自己的弟弟叔虞在花園玩,雖說此時成王年幼,還是他的叔叔周公輔政,但是小孩兒懂事兒也不晚,知道自己是天子。於是呢就摘下一片梧桐葉子,削成玉圭的形狀,有模有樣的將葉子給了叔虞,並且說我以天子的身份將這圭賜予你,把唐地分封給你。按理說小孩兒遊戲而已。但是周成王雖然歲數是小孩兒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兒,人家是天子啊。這事兒呢就叫周公知道了。那還得了,馬上找到了成王,聽說您把唐地封給了叔虞?成王一看,情況不對,這是要興師問罪啊,馬上解釋道:“我們就是小孩兒做遊戲,不算數的”。令成王沒有想到的是,周公非但沒有責備成王,反而真的支持成王將叔虞封到唐地成了諸侯,旁的人問周公原因,周公只是說了那麼一句“天子無戲言”。而叔虞也是精於朝政,勵精圖治,政績斐然,成為晉國創業的始祖,至於為什麼晉國創業的始祖的封地卻是在唐地呢?原因呢,就是這唐叔虞死後其子燮繼位,而燮遷居於晉水邊,遂將國號改為晉,他就是歷史上的晉侯燮,這也就是為什麼唐叔虞卻是晉的始祖。

咱們說回到晉文公重耳。公元前697年也就是晉武公十九年重耳出生了,重耳可以說出生之後就算是骨骼驚奇,一個人如果說有駢肋已經算是聖人之相,那麼重耳不單有駢肋還有重瞳。這時候有看官老爺好問了,什麼是駢肋和重瞳啊。駢肋就是肋骨之間縫隙特別小基本就沒有縫隙,而重瞳就是一個人一個眼珠裡有兩個瞳孔。這樣的人就更哇塞了,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舜和項羽。當然重耳和這二位比我覺得是絲毫不慫。而且少年重耳就已經表現出了自己卓越才能,更讓人覺得稱奇的是,一個十來歲的少年,在交朋友這個問題上卻又異於常人的才能,喜歡結交士人但又不結交酒肉朋友,在自己十七歲時,已有五個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朋友: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犨。不過等到重耳的父親做上了晉國國君之後,好運並沒有降臨到重耳身上。當時晉獻公的寵妃是驪姬,而驪姬當然想自己的兒子成為未來晉的國君,於是驪姬就用手段害死了當時的晉太子,逼走了晉的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這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驪姬之亂。

離開了晉國的重耳可算是看盡了世間百態,一個不得不離開自己國家的公子自然是會受到很過國家的白眼,衛國對其冷言冷語,鄭國也不對他以禮相待,更離譜的是曹共公甚至為了看看重耳的駢肋偷看重耳洗澡。各位看官先別噴我,因為這是有史料可查的真事兒。當然也有很多國家對於重耳禮遇有加。重耳到了齊國,桓公對他禮遇有加,還給重耳許了一同組女子齊姜,有陪送了好些的嫁妝,就這樣重耳在齊國過了五年安穩的日子。有多安穩,重耳安穩到都不想走了。但是重耳這樣的天選之子怎麼可能就此沉淪,他媳婦都不能幹啊。為了讓重耳可以重新燃起鬥志,齊姜不惜背叛自己的國家,和重耳的謀士們將重耳灌醉,帶離了齊國。有的看官就好問了,怎麼的?幫自己的老頭離開自己的國家,怎麼就算背叛自己的國家了?這麼說吧,在那個年代,但凡是官方指派的聯姻,你就想能不能有些政治目的,想,您慢慢想,我在這兒等您一會兒的。想明白了吧。那咱繼續,剛才咱說的齊姜和重耳的故事,也正是醉遣重耳的故事。諸侯對於重耳的禮遇遠沒有結束,在重耳到了楚國之後,因為楚國對於重耳的禮遇,重耳與楚定下了退避三舍的約定,而秦國不單給重耳一下許配了五個女子,秦穆公還幫助重耳在之後的日子裡重新回到晉國復位,可謂又是秦晉之好的又一具體表現。

再次回到晉國的重耳,沒有忘記自己身上的責任,重用了追隨自己逃亡的那些老夥計們,而這些老夥計們也沒有讓重耳失望,都用自己擅長的能耐幫助重耳的晉國國力越來越強大。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只有一個人沒有受獎做官,就是那在重耳最艱苦的時候“割股奉君”的介子推,這“割股奉君”就說這重耳在逃亡的途中,因為無水米下肚,已經餓到發昏,介子推見狀,主動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給重耳吃。雖說這不是長久之計,重耳到底能因為這塊兒肉能頂多大事兒也說不準,但足可以看出介子推對於重耳的忠誠。而且重耳也對介子推許下了承諾,他日復位必將重賞。但是真到了重耳復位之後,其他追隨重耳漂泊的大臣們紛紛主動請賞,文公也是豪爽答應。但是這就讓介子推覺得不舒服了。介子推覺得晉文公返國,實為天意,忠君的輔佐文公的行為是發乎自然,沒必要得到獎賞,並他還以接受獎賞為恥辱。同時他還對接收獎賞的那些功臣們說了些很不客氣的話,當然這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介子推沒有做官,而是帶著自己的老母親隱居綿山,還賦詩一首:“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於中野。”實際上這也就是介子推表達一下自己的態度,我真覺得幫助了晉文公還要獎賞是一件恥辱的事兒,並且我對晉文公沒有什麼怨恨,我看不上的是那要獎賞的人。但是他的詩被旁人看到,還將其謄寫,掛在城門之上。此詩被文公看到,文公頓感自己的不周到,趕緊派人找介子推受封,但是介子推已經隱居綿山之中,而文公選擇親自帶人前去尋找,怎奈何這綿山蜿蜒數十里,重巒疊嶂,谷深林密,竟無法可尋。要說這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過去你介子推為了一時的舒坦,說了些得罪人的話,那受了封賞的功臣們此時可是國之重臣,那在文公耳邊說些什麼可就頗有分量了。而就是這些人告訴文公,你將這綿山三面點燃,面對火勢,介子推必然會出來。文公可能也是急於想見到介子推,便命人放火燒山,怎料大火燒了三天,介子推仍然沒有出現,文公就命人在山前山後放火,而這把火又燒了三天才熄滅,但是介子推終究還是沒有出來。後來人們在山上的一棵枯柳樹下發現了介子推母子的屍骨,在安葬事故的時候發現了介子推用脊樑擋住的一個樹洞裡有片衣襟,上面是介子推寫的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聽聞此時,文公身為悲傷,命人取下那枯柳的一截樹幹,為自己做了一雙木屐,每當看到木屐便會想到介子推,從而發出一聲感嘆“悲哉足下”,而足下也就成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而為了紀念介子推,文公命自己的百姓,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不得燒火做飯,這也就成了寒食節。而第二年當晉文公領著重臣前去祭拜介子推的時候,竟然發現那棵枯柳竟然復活了,於是就給那棵樹命名為清明柳,而寒食節的第二天就命名為清明,這又是清明節的由來之一。

文公復位之後,真的是勵精圖治,而春秋的霸主們也時刻都在想著稱霸事宜,晉國的強大與勢力範圍的擴張就引起了楚國的不滿,晉楚為了中原霸主地位的戰爭一觸即發。實話說,對於這一戰楚軍那是信心滿滿,畢竟當年晉文公在楚國可給了楚國“退避三舍”的承諾,就是萬一哪一天晉楚兩國發生戰爭,晉軍無條件的將戰線後移三舍的距離。要問這三舍的距離有多遠,按古時候的長度單位,一舍相當於古時候的三十里,也就是說三舍就相當於古時候的九十里,這還不是把三視為古時候的虛數來看。但是為什麼要加上古時候這個限定詞呢?很簡單,古時候的計量單位和現代的計量單位不一樣的。倘若都一樣,那中國古代籃球肯定超厲害。說我們堂堂七尺男兒!這個身高怕是全中國也找不出幾個純爺們了,三尺為一米,七尺男兒可是兩米三三啊,姚明都不行。而關羽更可怕,身長一丈,三米三三,這要是活到現在中國男籃可是有能用臉扣籃的大中鋒了。總的來說,古代的計量單位要比現在小,而且古代人普遍比現代人長的要小。反正不管遠近,晉楚一戰楚國認為自己是佔盡了優勢。這一戰終究還是來了,晉楚雙方列陣於城濮,還未交戰,晉軍變調轉方向向後撤退,不為別的,只為實現自己當年退避三舍的諾言。而楚軍此時,對於晉軍讓出的空間也是欣然接受,昂首挺胸的向前挺進了三舍的距離。但是當年晉文公好像沒有說過我退避三舍之後應該幹嘛?我該投降嗎?很顯然不是,我該大敗你的楚軍了,因為這三舍的距離,晉軍做到了請君入甕,之後甕中捉鱉。城濮一戰楚軍大敗,也為晉的稱霸,走了最重要的一步棋,不久之後文公在踐土與眾諸侯會盟,終於成就了自己霸主的地位。

這就是春秋霸主晉文公的故事,你若問文公最終結局如何,形容起來很簡單,壽終正寢。而下期,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春秋時期就敢稱王的另一位霸主,楚莊王!我們不見不散!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魏文帝曹丕,貶抑諸弟惡貫滿盈,但毫不影響他的文領風騷千古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