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尚七十二歲娶六十八歲的馬氏後,又被姬昌贈妾申姜(膠鬲的情人),申姜生邑姜(實為膠鬲之女),申姜多次往返朝歌在膠鬲處獲取商朝情報,後被姬發娶為妻,所以呂尚其實是姬發名譽上的老丈人,瞭解到這這一層關係,就不難理解呂尚被重用的原因。
呂氏得以被賜姓呂氏(今天的呂姓),並不是在周文王、周武王時期,而是比這個時期更加久遠。太顛、泰顛、泰山指的一定是周武王的岳父,也就是我們說的那位姜太公。師尚父是一種敬稱,和項羽稱呼范增為“亞父”、秦始皇稱呼呂不韋為仲父是一樣的。我們不能因此說范增氏為亞,呂不韋氏為仲。
實際上那時候的呂氏是姜姓,在先秦史料中,我們也不曾找到“師尚父”這個稱呼。按理說得到周武王的如此禮遇,一定會大書特書的。但從近兩年整理的《清華簡》和《北大簡》中找到了“帥上輔”這麼一個詞組或者稱呼。個人認為,這就是“師尚父”。今天的師字和帥字一筆只差,讀音和指代的意思完全不同。前者指代老師教育者,後者指代相貌或者軍隊首領。但在古代,卻都是一個意思:軍隊或者軍隊的指揮者、領導人。上輔是對輔佐之臣的一種肯定,尚父更是對輔佐者的敬稱,意思是相同的。
姜太公是誰?個人閱讀的史料中,沒有發現關於姜太公、呂尚、呂望、的記載,僅在前不久清華北大整理出來的簡書中發現“帥上輔”的詞彙。個人認為這就是“師尚父”。目前,把目標鎖定在:我們今天的人說的姜太公,指的究竟是丁公呂汲(第一代齊國國君、呂候、呂候汲),或者丁公呂汲的父親,目標鎖定在這二人之間。人是一定存在的,不然解釋不過去我們今天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是姜太公的後代。
傳說姜子牙活了一百多歲,這一點實在無法苟同。根據湖北曾國墓地發掘情況,那時候就算貴族平均壽命也就三四十歲,活五十多歲(今天的歷法)已經算長壽。無論是姜子牙還是丁公呂汲,都可以被稱作姜公。連丁公呂汲的繼任者,仍舊可以被稱作姜公。因此,為什麼康王六年去世的“姜大公”就不能是別人呢?
根據現有的資料,齊國的第一代國君,所記載的也不是齊侯姜子牙,而是呂候、呂候汲。魯國的第一代國君:魯侯禽父。因此考證出的資料,無法驗證出我們所說的“姜太公”指的是丁公呂汲本人,還是丁公呂汲的父親。但根據平均壽命和醫療水平推算,姜太公不可能活到我們今天曆法說的一百多歲。就算是齊國的其他國君、姜子牙的後人,在康王六年去世,我們仍然可以記作“姜大公或者姜公”。其次,丁公呂汲的叫法是:呂汲,不可能是姜汲。因為他們是呂氏,稱氏不稱姓,只有外嫁的女子才稱姓,比如成王的母親,被稱作“文姜”。
丁公呂汲為周天子南征北戰、東征西討,被他滅國的就有湖北一代的殷商方國,和魯侯伯禽一起征討滅亡唐國(山西陶寺一代)、魯侯踐庵,也有丁公呂汲的參與。而這個庵,指的就是秦國公室和趙國公室的先祖。魯侯踐庵,征討的就是惡來,後人被周天子廢姓絕祀。到了造父時期,才被賜姓趙氏。到了後來非子才被賜姓贏,而且自己家的那塊地兒(山東博古縣一帶)被姜齊佔了。姜子牙肯定是存在的,絕不是虛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