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成王敗寇,霸佔妻女,最能瓦解敵人的意志力。然而,項羽抓住呂雉時,嫌棄得連連擺手:“帶下去,帶下去!”項羽為何不霸佔呂后?
事情發生在公元前205年。
當時,劉邦帶領漢軍,趁項羽在齊地不能脫身,直接奪取彭城。項羽脫身後,直接率領大軍反攻,劉邦打不過,拋棄妻女直接逃命去了。
項羽就抓住了劉邦的老父親劉太公和妻子呂雉。
為了逼劉邦投降,項羽直接把劉太公綁了上來,對劉邦喊話:“你要是不投降,我就把你爹活煮了!”
結果,劉邦的回答非常無賴:“你我是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要煮你的父親,記得分我一杯羹!”
(《史記》: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這場對峙,兩人不歡而散,而劉邦的家眷自此一直握在項羽的手中。
2年後,楚漢議和,出於誠意,項羽將劉邦的家眷送了回來。 換句話說,劉邦的妻子呂雉在項羽的陣營裡,足足待了2年。 在古代,羞辱一個男人最好的方式,莫過於殺掉他的父母,欺辱他的妻子。 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是任何人都難以承受的怨恨。 但是,項羽抓住呂雉的2年裡,別說染指她了,就連呂雉長什麼樣,他估計都不記得了。 為什麼項羽不霸佔呂雉呢?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
第一,西楚霸王項羽,需要考慮政治名聲。
項羽是個坦坦蕩蕩的人,他自小就立志成為受萬人敬仰的帝王。
學武時,他學的是能夠“萬人敵”的兵法;看秦始皇出巡時,他直接感慨:“彼可取而代也。”
有著如此雄心壯志的人,會考慮自己的政治名聲。
活煮劉太公這件事上,劉邦正是摸準了項羽對名聲的在乎,這才敢放肆挑釁。
畢竟,當時項羽在軍事上佔了絕對優勢,若是他脅迫劉邦投降不成,霸佔他的妻女,殺掉他的父親,那麼,他的名聲將一落千丈。
雖然太過在乎名聲的人,難成大業,但在項羽功敗垂成之前,大家都重視名聲。
因此,項羽做事一直合乎禮節,而劉邦則不拘小節。
第二,西楚霸王項羽,有著自己的傲氣和修養。
項羽出自楚國貴族,他的祖父項燕是楚國大將。而楚國,是最講究禮儀的國家之一。
從後來別人的口中,我們可以得知,項羽也有恭敬愛人、謹守禮節的一面。
《陳丞相世家》中,陳平評價項羽:“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淮陰侯列傳》中,韓信評價項羽說:“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
以上這些,都是在說項羽說話和氣,講究禮儀,非常能夠關心他人的生活細節,是個有仁愛的人。
由此可知,項羽的君子行為,早已深入骨髓。他不屑於玩這些上不得檯面的手段。
劉邦和項羽不同,失敗了,他可以拋棄妻女逃命,但項羽絕對幹不出來。
虞姬自盡了,他也就在江邊自刎了。
換劉邦,他絕對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第三,項羽是個痴情的人,不好色,感情專一。
項羽身邊唯一出現過的伴侶,就是虞姬。
楚漢相爭的後期,項羽被圍困垓下,四面楚歌,他看向了身邊的虞姬,不禁發出感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稱《垓下歌》)
在絕境之際,項羽除了感慨自己的命運,更多的是對虞姬的擔憂。
呂雉被抓,項羽不會碰她;但若是虞姬被抓,劉邦絕不會放過她。
這就是兩人的不同。
但項羽沒有想過讓虞姬自盡,他只是擔心虞姬的未來,但虞姬卻直接回答:“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復垓下歌》)
虞姬願意和項羽同生共死,可以倒推得出結論:在平時,項羽對她情深意重。
司馬遷是西漢人。就算他客觀中立,也難免有一定的偏向。
從《史記》的記載來看,項羽缺乏謀略、不懂識人用人,也非常殘暴,可唯獨沒有“好色”“濫情”這條罪名。
因此,我認為,項羽應該是一個不好色、感情專一的人。
既然不好色、感情專一,那麼項羽是絕對不會隨便欺負另外的女子,哪怕她是敵人的老婆。
因為他是驕傲的,是認為自己珍貴的,不會用這種方式去羞辱敵人,也羞辱自己。
第四,最重要的是,呂雉的容貌在項羽這裡完全不夠看。
呂雉是富家小姐,可被劉邦抓獲後,就一直過著苦日子。被抓時,呂雉已經生了一兒一女,歷經磨難,容顏憔悴不堪。
在項羽眼中,這就是個農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