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深宮後院,經常可以看到一種身份特別的人群,他們生理上有殘疾,心理上會扭曲,而且大多地位低下。可有些人一旦得勢,卻又影響著歷史的發展。這個群體就是太監。
太監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近兩千年,秦朝時期的宦官趙高就是早期有名的太監。不過太監是怎麼來的?要想當一名合格的太監,需要經過哪些步驟?而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太監,他們又需要經歷怎樣的考驗呢?這些問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肯定是疑惑重重,接下來就聊聊太監這個職業。
趙高
太監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深宮後院不缺的就是女子,皇帝為了保證血脈純正,自然就要用那些淨了身去了勢的人,這是古代宮廷文化的需要。
那要想成為一個太監,都需要經歷怎麼的步驟呢?受影視劇的影響,有人就會說,還需要啥步驟啊,揮刀自宮不就成為了一名太監。錯,大錯特錯,太監淨身不是這麼來的。那古代太監是如何淨身的呢?
古代太監要淨身是絕對不能自己動手的,這樣是不合法的。那麼誰來給太監淨身的呢?歷朝歷代都設有專門機構來負責太監淨身工作,而做這個事兒的人還有個專業的名詞,叫“刀子匠”。
要成為一名太監,還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程序。首先,想做太監的人得立好文書,說好是自己自願的,永不反悔。其次,除了備好費用和養傷時間的生活用品包括糧食、銀子、柴火等,還需要選擇時間段,不是所有時候都可以淨身。一般會選在冬末春初。這個時間天冷溫度低,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感染。而到了春天,人體新陳代謝加快,恢復得比較快。儘管如此,風險還是有的,加上古代醫療條件比較差,還是很有人因為感染而送命。
闖過了鬼門關,就可以成為太監了嗎?不,淨完身到成為一名太監,還有一道程序是必不可以少的,那就是必須要有個宮廷信任的擔保人的推薦,那上哪兒去找一個宮廷信任的擔保人呢?那就必須要提到一個地方,中官村。咋一聽是不是以為是北京的中關村。現在的中關村是高科技的代名詞,而在古時候,這裡就是中官村。那當太監和這裡有什麼聯繫呢?
在古代,一些年紀大的太監因為身體原因離開皇宮,他們並不選擇回到家鄉,而是在中官村買棟宅子住了下來,幹嘛呢?等待老家有人想進宮當太監,他們充當引薦人,從中賺取介紹費。
淨完身了,也找到了引薦人,那就可以成為一名太監了嗎?不,還早得很。為什麼呢?這裡就要普及一下“太監”這個職業。大多數人把皇宮裡面淨了身的統稱為太監,其實這是不對的。他們之間是分了四個等級的,每個等級都有不同的稱呼。
剛一進宮的時候,可不能叫太監,叫什麼呢?侍童。他們只能幹一些最低等的活兒,比如刷碗倒馬桶等等這些;熬上幾年,自己勤奮努力,加上得到賞識,可以上一個等級,叫監丞。監丞在往上一個等級,叫少監,到這個少監等級,手裡就有一點兒權利了,可以負責分管一攤子事兒了。少監再往上一個等級,那才是真正的太監了。
那皇宮裡面那些被淨了身的人,最高級別才能被叫太監,那我們常說的大太監李蓮英,這個“大太監”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大太監其實就是太監,只不過是因為李蓮英深得慈禧的寵信,手底下的人為了拍馬屁,在他的稱呼面前加了一個大字,以示尊重而已。
在影視劇裡面,對於在皇帝、皇后身邊資歷老、級別高的太監,一般稱呼公公,那這個稱呼也是尊稱嗎?其實不然,在歷史上真實的後宮裡面,公公這個稱呼其實是貶義的。一般只有皇帝、皇后、妃子、皇子公主等才可以稱呼他們公公,如果下邊的人敢稱呼他們公公,那是要被扇嘴巴的。
那宮廷裡面是怎麼稱呼這些統稱為“太監”的人呢?如果級別一樣的,相互之間稱“爺”,前面加上姓氏。如果級別不一樣,比如監丞見到太監,要尊稱“師爺”。
事實上淨身進了宮,其實離太監還很遠,絕大數人是當不上太監的。因為要當上太監,那是相當相當的難。那要怎麼樣才可以當上太監呢?首先,在剛進宮還是侍童時期,要把皇宮禮儀學好,如果行錯禮說錯話,輕則挨罰重則砍頭。其次,要對服侍的主子言聽計從,甚至要敢於犧牲,這是太監想要上位必須的經歷。
“太監”這個職業就揭秘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