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569年,剛剛繼承了隨國公爵位不久的楊堅,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兒子。在這個兒子之前,楊堅已經和自己唯一的妻子獨孤伽羅,生下了一子一女。而這個剛剛出生的孩子,同樣也是獨孤伽羅所生,算是楊堅的嫡次子。

這個男孩出生之後,楊堅給他取名為楊英。但是後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楊堅又給這個孩子改了個名字,取名為楊廣。相比楊英這個名字,後者顯然更被後世所熟知。

不管是楊英還是楊廣,這個男孩的出生,對於當時的楊家來說,顯然都算是一件喜事。只不過楊堅大概怎麼都想不到,這個男孩的出生,日後會給楊家乃至整個中國歷史,帶來多大的影響。

楊廣出生的時候,楊家正處於一個很敏感的時期。當時正是北周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期間,就在楊廣出生一年之前,他爺爺楊忠剛剛去世。

楊家的基業,基本上都是楊忠奠定的。楊忠早年出身底層,但是在北魏末期的那個亂世當中,楊忠靠著過人的勇武和智慧,逐漸爬了上來。後來北魏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楊忠則是選擇了西魏,並且給西魏立下了汗馬功勞。

楊忠雖然半生都在為西魏徵戰,但是到了楊忠晚年的時候,西魏卻被宇文家篡權,建立了北周。宇文家的篡權,對於楊家來說,原本倒也不算是一件壞事,因為楊忠本就是宇文家的支持者。但問題在於,北周開國之後,皇位雖然一直都在宇文家手裡,可是權力卻是由宇文家的一個旁系成員宇文護把持。

對於掌權的宇文護,楊忠並不願意依附。所以到了楊忠人生最後的幾年裡,楊忠在北周內部,基本上就處於一種‘靠邊站’的狀態。多虧了當時北周有外敵環伺,楊忠又是宇文家最倚重的一個大將。所以,楊忠雖然在朝堂上被排擠壓制,但掌權的宇文護依然不敢太難為他。甚至在北周開國之後,還要給他一個‘隨國公’的爵位。

而到了公元568年,也就是楊廣出生一年之前,已經62歲的隨國公楊忠,終於是因病去世了。而楊忠去世之後,他這個‘隨國公’的爵位,自然也就落到了他的長子楊堅的手裡。

而楊堅繼承了隨國公的爵位之後,處境則是同樣非常艱難。一方面,楊堅當時只有28歲,自身也沒多少軍功和聲望。除了他爹留下來的爵位和權勢之外,自身擁有的其實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當時雖然是皇帝宇文邕在位,但權力卻大都掌握在權臣宇文護手裡。

楊忠活著的時候,就因為不肯站隊到宇文護那邊,被宇文護排斥。宇文護也曾拉攏過年輕的楊堅,而楊堅也同樣拒絕了。如今楊堅繼承了爵位,成了楊家的頂樑柱,自身又沒什麼聲望和戰功。更要命的是,楊堅的老丈人,也就是獨孤伽羅的生父,獨孤信,早在十年之前,還曾經計劃武力除掉宇文護,最後被逼自盡了。

在這種情況下,楊堅但凡有點什麼疏漏,犯了什麼錯誤,結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楊廣出生的時候,楊家的情況大體上就是如此。雖然看起來是高門大戶,有公爵爵位在身。楊堅年紀輕輕,卻已經繼承了父親的權力,成了軍中的實權將領。但實際上,當時楊家的情況,可以說是舉步維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徹底家破人亡。

不過,楊廣的出生,卻似乎給楊家帶來了一些好運。此後的十二年當中,隨著時局動盪,楊家的處境,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首先,在楊廣四歲那年,也就是公元572年。皇帝宇文邕發動了政變,直接乾死了大權臣宇文護,徹底獨掌大權。隨著宇文護身死,一直懸在楊家頭上的一把刀,終於算是徹底消失了。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宇文邕掌權之後,為了籠絡下面這些將領,更是直接選中了楊堅,和楊堅結成了親家。

就在宇文護被殺不到一年之後,皇帝宇文邕便替自己的兒子宇文贇,向楊家求親,求娶楊廣的大姐楊麗華。所以,在這之後,楊廣的大姐直接成了當朝太子妃。這對楊家來說,顯然是喜上加喜了。

非但如此,就在楊家大姐成為太子妃之後,不到兩年。隨著皇帝宇文邕徹底掌握了大權,宇文邕開始向外擴張,對東邊的北齊開戰。原本宇文邕也只是想著能夠多打下一點地盤而已,沒想到的是,當時北齊正是昏君在位。所以後來,這場接觸戰直接打成了滅國戰,僅僅一年多以後,北周就徹底吞併了北齊。

在北周吞併北齊的戰事當中,楊堅也開始率領軍隊,逐漸立下了很多戰功,在軍中打出了自己的聲望。此時的楊堅,終於不再是那個名不副實的‘隨國公’,而是真正擁有足夠的軍權,成了北周內部少有的實權派人物之一。

更幸運的是,就在北周剛剛滅了北齊不到一年之後,皇帝宇文邕突然去世了。宇文邕去世之後,原本作為太子的宇文贇,自然就成了新的皇帝。這一年,楊廣剛好十歲。

隨著宇文贇繼承皇位,楊廣的大姐楊麗華,瞬間就成了當朝皇后,而楊堅則是成了當朝國丈。再加上楊堅之前剛剛立下大功,在軍中也屬於熾手可熱的實權派人物。所以此時的楊家,瞬間就成了整個北周高層,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

但是,驟然權勢膨脹,對於楊家來說,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雖然楊家現在有了實權,但同時也招來了新皇帝宇文贇的忌憚。

所以,宇文贇登基之後,對自己這位岳父楊堅,那是相當忌憚和猜疑。當然,宇文贇也不是隻對楊堅一個人猜疑。實際上,當時在北周內部,還有好幾個宇文家的王爺,權力和地位都排在楊堅之前。要論猜疑的話,宇文贇顯然對那幾個宇文家的王爺更重。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宇文贇登基之後,就開始大力清理宇文家的幾個王爺,導致宇文家的宗室力量大幅衰落。至於楊堅,則是再次開始韜光養晦,甚至自請外調,去南方領兵對抗南陳。楊堅這樣做,既是為了遠離中樞,同時也是為了藉助軍隊保全自己。

但即便如此,宇文贇依然對楊家非常不放心。後來,宇文贇乾脆荒唐地立了五個皇后,還一度要賜死楊廣的大姐楊麗華。至於原因,只是因為楊麗華過於端莊,讓宇文贇挑不出錯。後來還是楊廣的生母獨孤伽羅,進宮不斷給女兒求情,當眾給宇文贇磕頭,甚至磕出血來,這才保住了楊麗華的性命。

宇文贇的存在,無疑成了楊家頭上的又一柄刀。

但諷刺的是,這柄刀僅僅只存在了兩年之後,就消失了。因為宇文贇登基之後,僅僅只過了一年,就想嘗試一下做太上皇,所以就把皇位讓給了自己的長子宇文闡。而宇文贇禪位之後,因為縱慾過度,過了不到一年之後,就去世了。

隨著宇文贇去世,北周的內部局面,瞬間再次大變。

宇文贇去世後,在位的小皇帝宇文闡,僅僅只有8歲而已,根本無法處理朝政。宇文闡雖然不是楊麗華所生,但楊麗華作為前朝正宮皇后,此時還是可以作為太后攝取權力。最重要的是,就在宇文贇臨死之前,楊堅匆匆趕回了京城,聯合幾位中樞近臣,篡改了宇文贇的遺詔,讓楊堅輔佐皇帝。

所以,宇文贇去世之後,大權瞬間就落入到了楊家的手裡。

此時的北周,宇文家的幾個實權王爺,都已經被宇文贇打壓得差不多了。而楊堅不久之前,剛剛自請外調,控制了南方的軍隊,北周的大部分軍隊,基本上都在楊堅的控制之下。而且,楊堅本人奉命輔政,楊堅的女兒,還是當朝太后。

所以,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此後的一年時間裡,楊堅先是把京城以外的宇文家王爺,全都召了過來,然後解除了他們的權力。同時,地方實權派將領尉遲迥等人,不滿楊堅把持大權,所以就起兵反抗,但是後來還是被楊堅鎮壓下去了。

隨著尉遲迥等人被鎮壓,整個北周內部,已經再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反抗楊堅篡取了。所以,公元581年,楊堅正式逼迫宇文闡禪位,自己搶過了皇位,建立了隋朝。

這一年,楊廣13歲。

以上這段歷史,基本上楊廣只是一個見證者,基本沒有參與。這倒也不奇怪,畢竟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楊廣還只是一個小孩,什麼都做不了。

但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童年經歷的這些事情,對楊廣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楊廣的童年,親眼目睹了宇文家是如何壓制楊家。這讓楊廣明白,只有權力,才能讓自己過得舒服。只有擁有最高權力,才能讓自己更加安全。

楊廣的童年,親眼見到了自己的父親楊堅,是如何忍辱負重,裝作對權力毫無興趣的樣子,麻痺了宇文家三位掌權者,最後成功篡權。這讓楊廣明白,做人,有的時候,必須要學會偽裝。

楊廣的童年,基本上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自從他出生開始,他爹就已經是一個國家內部地位最高的男人之一了。這導致楊廣從來沒有接觸過平民階層,更不關心平民百姓是怎麼生活的。所以,這些經歷讓楊廣誤以為,治理一個國家,只要管好精英階層就可以了。至於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怎麼過日子,根本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童年和少年時代,耳濡目染的這些事情,最終塑造了楊廣的性格,同時也導致了隋朝二世而亡的悲劇。

當然,在隋朝剛剛開國的時候,這些問題還只是隱患而已。

隨著隋朝正式開國,當時僅僅只有41歲的楊堅,便打算開始實現自己的理想,徹底統一天下。自從西晉滅亡以來,中原地區已經分裂了兩百多年的時間。在這兩百多年當中,中原內部雖然也曾有過數次統一的機會,比如最鼎盛時期的前秦,或者拿下關中之後的劉裕。但是後來,他們最後還是都錯過了統一了機會。

直到此時,楊堅又來到了這個階段,有了統一天下的希望。楊堅接手的北周,不但統一了整個北方,而且還佔領了四川地區以及荊襄地區的一部分。比之三國末期,滅吳之前的晉朝,此時的隋朝只強不弱,完全有統一天下的希望。

但同時,隋朝如果想要徹底統一天下,除了要面對南陳政權帶來的挑戰之外,還要面對北方草原上的突厥。當時的突厥,正處於最鼎盛的時期,隨時都會威脅隋朝的北方。想要在擋住突厥的同時,南下滅了南陳,這個難度同樣也不低。

不過,就算難度再高,總歸是有統一天下的希望。所以接下來,楊堅就制定了先北後南再北的策略。首先擊退突厥,確保隋朝北線的安全。然後再派大軍南下,徹底滅了南陳。等到統一中原之後,隋朝可以集中力量的時候,再去北方徹底解決突厥。

按照這個思路,接下來的幾年裡,隋朝派出大軍,和北方的突厥交手。在此期間,楊堅採納了名將長孫晟的建議,利用突厥內部的矛盾,拉一派打一派,最後把突厥給打分裂了。隨著突厥分裂,突厥內部開始長時間內戰,隋朝北線的安全,暫時無憂,接下來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滅了南陳。

在和突厥交手的這幾年當中,隋朝其實也沒忘了南方的南陳,一直不斷派兵襲擾,干擾南陳的耕種時間,削弱南陳的國力。再加上南陳當時正是昏君陳叔寶在位期間,這對於隋朝南下滅陳,自然就更加有利了。

所以,到了公元588年的時候,已經暫時解決了突厥的隋文帝,開始正式集結大軍,準備對南陳發起滅國戰。

但到了這個時候,一個新的問題,又擺在了楊堅面前。

到底該派誰去統領這支大軍,完成對南陳的滅國行動呢?

要知道,滅南陳和擊退突厥不一樣。一旦滅了南陳,就等於是幫隋朝徹底統一了中原,結束了中原地區兩百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不管是誰去打這場仗,只要能完成目標,註定都會名垂青史,成為一個永遠被後世銘記的角色。同時,任何一位將軍,只要完成了這個任務,瞬間都會擁有難以想象的聲望,這對楊堅的皇位來說,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所以,思量再三之後,楊堅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乾脆直接讓自己的兒子領兵,同時讓那些名將去給自己的兒子打下手。如此一來,就算最後滅了南陳,功勞也是老楊家的,不會出現下面將領尾大不掉的情況。

而這樣一來的話,又該挑哪一個兒子上場呢?

和其他皇帝不同,楊堅在很長一段時間當中,只有獨孤皇后一個妻子。所以楊堅的所有孩子,也全都是獨孤皇后所生的。獨孤皇后一共給楊堅生了五個兒子,這其中年齡最大的,是長子楊勇。但楊勇當時已經是太子了,不可能外出領兵作戰。所以滅南陳的這個任務,就只能交到自己的嫡次子,楊廣的手裡。

就這樣,公元588年,年僅20歲的楊廣,率領五十多萬大軍,正式對南陳發起滅國戰。

正是真正的前無古人。

在楊廣之前,歷史上從來沒有過任何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可以統領五十多萬大軍。哪怕是當年的戰爭天才霍去病,麾下指揮的其實也就幾萬精銳騎兵而已。至於幾十萬軍隊的全線出擊,翻翻之前上千年的歷史,也就只有那麼幾次而已。而那幾次,沒有任何一次,是由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統領的。

光憑這一項,楊廣就可以名垂青史了。

不過,在這場戰爭當中,楊廣作為統帥,發揮出來的作用其實相當有限。這主要是因為,楊廣能夠坐上隋軍統帥的位置,本來就是為了掛名的。真正幹活的,其實是下面那些隋軍名將。坐鎮中樞居中指揮的,是隋朝開國名將高熲;在前線坐鎮的,是楊素、賀若弼、韓擒虎這樣的頂級牛人。

而且,當時隋軍分兵八路,楊廣名義上是隋軍統帥,但真正歸屬他指揮的其實只有五路,另外三路,歸楊家老三楊俊統領。同時,這八路大軍背後真正指揮的,是坐鎮京城的隋文帝。至於楊廣的工作,基本上就是高熲給他出主意,然後他把命令寫出來,蓋上自己的章,下發到下面的軍隊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是,隋朝之後的唐朝,史官對楊廣的評價很低。所以很有可能在寫歷史的時候,也故意抹去了一點楊廣的貢獻。這就導致歷史上出現了有趣的一幕:楊廣作為一個全家統帥,統領五十萬軍隊南下滅陳,最終成功。但是在整個戰爭過程當中,那些名將打得很出彩,楊廣本人卻好像是一個打醬油的。

不管真相到底如何,總之,一年之後,在隋朝的全面碾壓之下,南陳終於被徹底吞併了。21歲的楊廣,完成了一個前無故人的壯舉。

如果沒有後來的那些事情,哪怕楊廣就此躺平,楊廣這個名字,也可以出現在古代軍事史上,並且成為軍事上最閃耀的一個名字,未必比霍去病這個名字遜色。

但問題就在於,楊廣不想躺平。

有時候,不想躺平,也是一個麻煩。

當楊廣滅陳歸來,再次站到朝堂上的時候,楊廣看著站在自己前面的那個人,忽然覺得越看越生氣。

站在他前面的那個人,是他的大哥楊勇。

對於楊勇,此時的楊廣很服氣。

歷史上真實的楊勇,其實更像是一個文藝青年。他喜歡詩文,太子府內招攬的也都是一些文學憤青。至於政治上,楊勇其實並沒有太多作為,而且他似乎也不喜歡政治。

相比之下,楊廣就截然不同了。

年輕的楊廣,才華橫溢,在詩文上極具才情。他寫出的‘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那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在軍事上,楊廣前無古人,二十歲便一統天下。在政治上,楊廣積極進取,政治眼光和手段,都比楊勇強了太多。

但問題是,就是因為楊廣晚生了幾年,所以他就當不上太子。

嫉妒的種子一旦種下,遲早會生根發芽的。

如果楊廣沒有滅南陳的貢獻,或許還不會想到去奪嫡。但恰恰是滅了南陳之後,這份功勞讓他的地位迅速提升,野心也極度膨脹。所以,滅了南陳歸來之後,楊廣開始打算奪嫡了。

但是,想要和自己的親大哥競爭,顯然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從根本上來說,能決定誰當太子的,只有他爹楊堅。而楊堅本人,當時顯然不想讓楊廣做太子。

按照楊堅的規劃,長子楊勇未來會繼承國家,去做那一代仁君。至於次子楊廣,則是會走揚鞭大漠,留名青史的名將路線,成為一位千古名將。這個安排,本該是最完美的結局。但問題在於,楊廣不願意接受。

楊廣為什麼不願意接受呢?

因為少年時代,他耳濡目染的,就是那些權謀宮鬥。他知道,只有絕對的權力,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他更知道,如果將來真的是由楊勇即位,而自己成了所謂的‘千古名將’,最好的結局,也是自己打遍天下之後,被自己的親大哥猜疑,然後軟禁京城,再也沒有任何權力。

運氣不好,可能就會直接被殺了。

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自己去做皇帝。只有自己做了皇帝,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抱負。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接下來的十多年裡,楊廣開始發揮自己善於偽裝的特長,將自己儘量偽裝成父母最喜歡的那個孩子形象。在軍事上,楊廣此後多次率軍出征,平定江南叛亂,擊退突厥的進攻。雖然實際工作是其他人乾的,那名義上還是他統領。

在生活上,楊廣極度簡樸,因為隋文帝喜歡這樣。在私生活上,楊廣只寵愛自己的正妻蕭氏。至於寵妾之類的,楊廣最多也就是拉出來湊數而已。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討好自己的生母獨孤氏,因為獨孤皇后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的支持者,不喜歡看兒子亂搞。

在政治上,楊廣積極進取,不但在朝堂上非常活躍,對朝臣禮讓恭敬,私底下還拉攏了楊素、宇文述等一批實權大臣,積極為他謀取太子之位。

如果不考慮後面那些事情,單從一個王爺的標準來說,楊廣幾乎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完美的王爺,他做到了古代對一代賢王的所有定義。這種賢明王爺的形象,往往只出現在小說當中,被後世虛構出來。但是在正史上,楊廣做到了。

反觀太子楊勇,那就真的只是一個典型的文藝青年而已。喜歡詩文,喜歡奢華的生活,喜歡養一堆漂亮的侍妾。這些事情,如果單從太子身份來說,其實也不算過分。但是有楊廣在旁邊做比較,那就瞬間高下立判了。

所以,比了快十年之後,楊堅終於覺得,還是老二楊廣做太子更好一些。因為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楊廣似乎都比楊勇更適合繼承皇位。就連作為生母的獨孤皇后,同樣也是這麼認為的。

所以,公元600年,楊堅正式下旨,廢黜了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

隨著楊廣被立為太子,朝野上下很快就是一片讚譽聲。因為所有人都相信,楊廣未來一定是一個好皇帝。至於楊廣後來做的那些事情,當時沒有任何人能預判到。

如此,又過了幾年,獨孤皇后去世,隋文帝楊堅也逐漸病重,楊廣即將接班。

但接下來發生的,就是一個千古之謎。

據史書記載,楊堅病重的時候,楊廣作為太子,自然要在旁邊侍奉。不過按照宮裡的規矩,晚上太子是不能留在楊堅身邊的。而在楊堅病重的那個夜晚,楊廣為了瞭解情況,曾經寫過一個小紙條給裡面的人,想要問問楊堅的情況。

但不知道為什麼,後來這張紙條,莫名其妙地傳到了楊堅的手上。

沒有人知道,楊堅當時到底是怎麼想的。有可能是彌留之際,腦子清醒了很多,意識到天底下不可能有這麼完美的太子。也有可能是,楊堅誤以為楊廣見到他病重,忙著篡位。而且據說當時楊堅身邊有一個寵愛的陳夫人,這個陳夫人還說楊廣輕薄了她。

總之,拿到這份小紙條之後,楊堅忽然下令,要召回楊勇,改立楊勇為太子。

但是在之後,在楊堅病重的深夜,楊廣麾下的心腹大臣張衡,進入了楊堅的寢宮。

然後,天亮之後,大家發現,楊堅死了。

沒有人知道,楊堅到底是病死的,還是被楊廣派人弄死的。所以這件事,後來就成了一個千古之謎。而在演義小說當中,楊廣則是徹底背上了弒父的黑鍋。

不管真相到底如何,總之,在這之後,楊廣確實繼承了皇位,成為了隋朝新的皇帝。

望著下面跪服的大臣,楊廣忽然覺得雄心萬丈。

從這一刻開始,這個國家是我的了,我可以隨意施展我的政治抱負了。

想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壞就壞在,楊廣想要隨意施展。

所以接下來,局面就開始逐漸失控了。

楊廣剛即位的時候,從他爹手裡接過來的,是一個極為富庶的隋朝。隋文帝不光生活簡樸,在治政理財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在他二十多年的治理下,隋朝不但統一了天下,而且還攢下了非常雄厚的家底。楊堅一代人,幾乎就完成了當年漢朝文景之治兩代人的積累。

但問題在於,楊廣太能敗家了。

此後的六年時間裡,楊廣先後上馬了好幾件超級工程。比如開創科舉制,遷都洛陽,在各地建造宮殿,修造大運河,多次出巡,征討突厥、吐谷渾、高句麗……

這些事情,不管是哪一件單拎出來,都是對國家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好事。

但問題在於,當這些‘好事’全都聚在一起,老百姓就受不了了。

對於後世的歷史愛好者來說,楊廣身上最大的爭議焦點,就在於此。楊廣本人做的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開創科舉制,可以打破世家大族對上升通道的控制;遷都洛陽,可以擺脫關隴集團的束縛;修造大運河,可以溝通南北,確保以後不會再出現南北朝那樣的歷史;多次出巡,可以更好地知道國家的情況;征討突厥、吐谷渾、高句麗,那是因為他們確實威脅到了隋朝的邊境安全。

毫不客氣地說,為什麼後世上千年的歷史,中國再也沒有出現過南北朝這樣的歷史?根本原因,其實就在於楊廣這裡,在於楊廣開創了科舉制,以及大運河的完成。光是這個貢獻,就大的難以想象了。

就連最為後世爭議的大修宮殿,其實也不全是為了享受。楊廣建造的這些宮殿,本身也是一座座戰爭堡壘,每一座宮殿當中,都留有大量的武器裝備,隨時可以使用。這些宮殿,其實也是在強化隋朝的統治。

但同時,當這些事情,全都在短短六七年之內做完,那對老百姓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了。

後世的歷史愛好者,或許會對楊廣存在爭議,但對當時的隋朝百姓來說,恐怕就不會了。因為楊廣上臺之後的所作所為,直接導致隋朝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暴跌,甚至連吃飯都吃不起了,還得被拉去當壯丁。不是去挖運河修宮殿,就是去外邊打仗。

對於隋朝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楊廣那些超級工程,根本就是噩夢。至於那些工程對後世的意義,就算再大,這對當時的老百姓來說,其實也沒什麼意義。老百姓想要的,其實只是一個豐衣足食而已。

當對這一點,楊廣不懂。因為楊廣從小接受的就是精英教育。在他的世界觀裡,皇帝才是最重要的,手裡有了權力,下面的人就得為他服務,去實現他的野心和理想。至於百姓,他們生活得怎麼樣,和自己有關係嗎?楊廣甚至曾經偏執地認為,隋朝的人口還是太多,最好減員一多半之後才合適。

所以,楊廣登基七年之後,經過連續數年的壓迫,隋朝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一個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大亂子的臨界點。

如果楊廣此時及時收手,或許還沒什麼問題,但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楊廣偏偏選擇繼續行動,選擇從全國徵調了上百萬軍隊,去征討高句麗。

結果,征討高句麗這件事,徹底成了壓垮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楊廣率領百萬大軍,連續三年在遼東地區作戰的時候,已經飽受摧殘的中原百姓,趁勢揭竿而起。最開始的時候,隋朝還能輕易鎮壓這些農民軍,楊廣也沒把這些問題放在眼裡。

真正的轉折點,發生在楊廣徵討高句麗的第二年。

這一年,就在楊廣在前線和高句麗死磕的時候,楊廣身後負責後勤補給的隋朝大貴族楊玄感,忽然發動了叛亂,企圖徹底截斷楊廣的歸路,改朝換代。可惜因為楊玄感指揮失誤,最後還是被楊廣平定了下來。

如果楊玄感成功了,後面或許就沒那麼多事情了。

楊玄感的起兵,導致楊廣在前線的戰事徹底崩潰了。再加上楊廣本人指揮能力確實不強,當他真正獨立領兵的時候,問題就凸顯了出來。所以,隋朝上百萬的精銳,最後都折在了遼東。

而當這上百萬的精銳,全部折損乾淨之後,楊廣就再也壓不住大陸的農民軍了。

此後的幾年裡,各地農民軍起義越來越多,隋朝的統治開始全面崩壞。最後,楊廣不得不選擇離開長安,帶著最後一部分精銳,前往揚州地區,打算依靠最後一部分精銳,偏安江南。

如此,大業十二年,楊廣離開了長安,前往揚州。而隨著楊廣本人離開長安,隋朝在北方的統治,開始徹底崩潰。同時,在這之後,起兵造反的不再是單純的農民軍,而是各地的隋朝貴族或者官員。尤其是到了大業十三年的時候,這一年,很多隋朝末年的割據梟雄,比如李淵、劉武周、薛舉、蕭銑等人,都開始陸續起兵。

隨著這些人逐漸起兵,隋朝徹底沒希望了。因為之前楊廣統治天下,依靠的就是這些人。如今百姓反對他,這些官員也反對他,楊廣已經等於是走到了窮途末路,再也沒有任何希望了。

到了大業十三年年底,楊廣還能控制的,就只剩下了洛陽地區,以及江都地區而已。

而當時間來到大業十四年之後,在揚州地區的禁軍當中,開始流傳一個傳言:大家傳聞,楊廣似乎不打算再回到長安,而是想要永遠留在江都。對此,下面的士兵幾乎都不支持,因為大家都是關中地區的人,如果永遠留在江都,就等於是大家要徹底告別家人和朋友。

所以,在這之後,禁軍當中陸續出現逃兵的現象。一些高層將領,甚至打算直接洗劫江都,然後帶著揚州地區的財富,返回關中,再也不管楊廣了。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一個名叫宇文智及的奸臣,站了出來,攛掇禁軍的幾個統領造反,並且提議,讓自己的大哥宇文化及做帶頭人。在宇文家兄弟的攛掇下,最後,禁軍放棄了洗劫江都,而是打算直接發動政變,幹掉楊廣。

於是,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初十。

在那個深夜,禁軍忽然發動了叛亂。楊廣本想換上衣服逃走,但是卻被禁軍堵住。此後,楊廣要求自己飲毒酒自盡,但是幾個禁軍頭領卻拒絕了他的要求,而是直接將其勒死。

就這樣,一代暴君楊廣,最終死於三尺白綾。而隨著楊廣身死,隋朝也就徹底亡了。

這就是楊廣的故事。

或許,一直到死,楊廣都沒能想明白,為什麼自己明明這麼努力工作,最後所有人卻都要反對自己?

楊廣大概永遠也不明白,真正決定一個國家的,從來不是一兩個人,或者少數高層大臣,而是那些看似普通的百姓,那些似乎一直默默無聞的芸芸眾生。

和楊廣這位皇帝相比,老百姓其實才是隋朝真正的主人。

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寶藏犬種——喜樂蒂牧羊犬,喜歡的別再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