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前言:在南宋時期,特別是南宋中後期,有越來越多的文人開始不注重功名利祿。當時國家處於外敵不斷侵擾過程中,而南宋朝廷一味苟且偷安,為了待續統治只求屈膝投降,並不去真心組織抵抗。這引發了文人們的高度失望情緒,因此他們對這樣的朝廷十分失望,不再繼續像以前那樣有強烈的參考科考以求榮華的心理。這裡就有一位,學問造詣深厚,但卻終生未進南宋官門一步。他就是著名的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藏書家、書畫家王柏。那麼他有怎樣的事蹟呢?其思想達到了怎樣的境界?

思想家、教育家:王柏王柏的人生王柏於公元1197年出生於婺州金華(即如今的浙江省金華市)。他的一生以教授作為主業,也就是說是一職業教師。當然,他的身份不只是普通的教師,而是一位有影響力的教育家,一生拜在他門下的學子數量極多。他有段時間在麗澤書院、上蔡書院等當時最有名的書院講學。王柏一生創作了許多作品,比如《詩疑》、《書疑》等書籍,但由於時間的長遠及戰亂等原因,多數並未流傳下來。他本來創作了一本極為有名的詩文集,名為《甲寅稿》,可惜也沒有流傳於世。直到明朝正統年間,他的六世孫王迪裒收集了王柏的著作,編寫了《王文憲公文集》一共20卷,交由當時義烏縣正,名叫劉同,在正統八年(也就是1442年)刊印發行。此事,在《續金華叢書》所附屬的《王文憲公壙志》以及《宋史》中均有記錄。

王柏作品《研幾圖》王柏一生除了以教育為己任,他熱忠於藏書,數量巨多且類別齊全,也是位藏書家。此外,他的書畫造詣深厚,也是有名氣的書畫大家。他一生收集了歷代有名畫作,尤其以人物、花鳥書畫作品最甚。在學習上,他日夜研磨,成就其高。後來他編寫了《魯齋清風錄》共一十五卷,並自己創作了序言,寫道“有書萬卷,手帖石刻數百種”。在後來清代時期的《四庫總目》裡,收錄進他的讀易記、書疑、詩疑、研等數幅他創作的圖畫,由此傳世至今。他創作的詩作《詩疑》共二卷,其它作品比如《書疑》及《研幾圖》等各有若干卷,因此史書稱他“頗有竄亂,攻駁毛、鄭之說”。

《王文憲公文集》王柏思想境界甚高,影響深遠王柏出生於文化世家,但一直並清楚其家學的淵源。直到他三十歲時,才瞭解家學之緣由,因此放棄了俗世學問,而去問學求道。當時朱熹道學影響深遠,王柏心中對此甚為嚮往。在拋棄俗學一心求道後,他數次造門造訪朱熹門人楊與立與劉貴。後者劉貴是朱熹道學的執掌者(當時稱為執堂)。到了後來,王柏聽人說何基曾經得到過朱熹真傳,他就拜了何基為師。

圖:朱熹,這是王柏嚮往的理學道家自從踏進道學之門,王柏心中就再也沒有出仕為官的念頭,而是把精力盡數放在研討生命之本源上。之後,他經常受聘在麗澤書院、天台上蔡書院去講學。在朱學上,他在金華地區是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同他的教師何基以及金履祥、許謙三人,被人們合稱是“金華四先生”。為此,他先後培養出一在批弟子,其中較為有名的弟子有楊珏、金履祥、周敬孫、以及徒孫王相、族子王佩等眾人。王柏雖然未在官門,但他卻十分關心國家的安危。那時南宋處於中晚期,國家風雨飄搖,但統治者卻一味偷安,這讓王柏十分心痛他極力地痛陳時弊,心中十分希統朝廷能改弦更張,挽回國家的頹勢。對於流於形式的科舉,他極力指斥它是“一次於三日之虛文”,如此不能治天下,而極度主張恢復古時以來的擇仕制度

王柏十分關心國家的安危他清醒地認識到當時情形下之所以國貧民病,其根本的原因在於國吏治的腐敗,因此他說“勢家巨室,不輸王賦”。針對此現象,他提出瞭解決的方法,即如果要“富國強兵,必以理財為本”,主張“理財無巧法,止得輸其所當輸者足矣。但輸其所當輸,當自公卿大夫始”(詳見《魯齋集》第四卷裡的《送曹漵序》)。

《魯齋集》在朱學道家理論上,他繼承了“理一分殊”的理論,但推崇其中的“分殊”優於“理一”,從而他理解“統體一太極者”,就是“理一”。對此,他以《易》為例說:《大傳》裡有“易有太極”的說法;這是易作為理說的一個方面,而後面的兩儀、四象、八卦,則演變出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裡面每個卦和交備都擁有一個太極;在那49策當中,每一揲每一變都各自擁有一個太極,這就是所謂的“易的分殊”。王柏繼續用人身來舉例,說人的四肢乃至百骸,人身體上各處的疾痛病癢等,完全都是相關聯的,這就如同上一個道理一樣。另一方面,人眼睛看耳朵聽,用手拿東西用腳走路,嘴上說話心中想思維,這些又不能同時進行,這就是“分殊”了。在“理一分殊”的基本下王柏呼籲世人不要無緣無故去毀壞草木蟲魚等自然界的生物,而應當要“立法定製,品節禁戒”,且要“著書立言,開導勸止”。他主張將“分殊理一”的內容實際運用到學術裡,因此需要“由傳以求經”,對儒家學問的教育要給予重視。另一方面,他主張對事物要有所懷疑,這卻讓他產生了對經傳的教條內容不拘守,不輕信,不盲從的作法。因而,王柏認為聖人之道的作用,僅在於以書而傳,並以書而晦。王柏主張注重儒家思想的傳授,但他對儒家傳統經典卻產生了許多的質疑對於《詩經》,他認為裡面那三百篇詩歌並不是產生於同一個時代的作品,其作者也不僅僅只有周公一人,更不是孔子所刪(史書記載了孔子曾經刪詩)。王柏認為在周公時,詩品數量不足百篇,而被孔子刪除的那些詩作,只是周公之後出現的雜亂的詩作。而《詩經》一書經歷秦楚時期以後,如今所說詩三百篇,是否都是周公、孔子時期的作品,就更加值得去懷疑了王柏對《詩經》中的愛情詩持否定態度,他以自己“正道”為身份,將裡面的愛情詩看成是“淫”詩。王柏由此主觀地認為這些愛情“淫”詩,早就已經被孔子所刪除。《詩經》中之所以又有這些“淫”詩,是漢儒們又將它們重新編錄進來。而這並不不符合孔聖人刪經的本旨。故而,他極力主張要“有力者請於朝而再放黜之”,以便洗淨這些愛情類“淫”詩的千古蕪穢。

王柏對《詩經》有眾多懷疑在其他方面,王柏駁斥了“孔壁之書皆科斗文字”的觀點,從而論證了《古文尚書》的觀點是錯誤的。對於《今文尚書》的觀點,他一樣認定並不真實。他的理由是,漢代初期時,伏生這一個人已經年老體衰,並且說不出話來了,因此讓他的女兒替他傳話去教晁錯這個人。而伏生的女兒是齊人,但晁錯則是州人,他們所講的語音並不相同,因此其中傳授過程中造成的錯誤及訛傳的內容太多了,因此需要糾正其中謬誤之處從這個想法出發,王柏創作了《書疑》共九卷,其他認定的錯誤之處朝廷重訂移補。王柏的這一本書,確實並不嚴謹,紕繆百出,但總體上看也有一些學術成就值得後人學習。在此書中,王柏指出姚方興增加的二十八字裡“玄德”這兩個字,在《六經》中並未出現,這是晉代時期老莊之言詞,因此揭露了《古文尚書》中的虛假記錄。王柏後來創作了《堯典疑》一書,書中對上古歷史表示了懷疑。他在《大誥疑》一書中,又對宗教神學思想極力批判。結語王柏並不是對所有的古代書籍的內容都懷疑或批判,比如對於《四書》,他就十分推崇,認為這是“經天緯地之具,治世立教之書”。當然,秉承一貫的批評思想,他對《四書》部分內容及未熹對此書的集註,也提出了不少的懷疑。比如,對其中《大學》、《中庸》,認為是出自於《子思》那23篇文章,而認為《論語》是出自於古時的《家語》,此外《孟子》應當是孟子本人自創的之書籍。我認為,這裡需要指出,王柏對經史的懷疑,其目的並不是為了顯擺自己的學問,而是為了對更深進行發展。王柏提出的“分殊理一”及其懷疑經史的思想,對理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由於王柏推廣朱學貢獻巨大,因此深受此外各封建統治者讚揚,因此被後人列入正統的理學範疇。

後人立像記念王柏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這位著名文學家,一生科考未中,文化造詣卻很高深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