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房子究竟是黃金價、還是大蔥價?
單從最近頻頻爆出的負面消息來看,房企債務危機、業主停貸…極大多數人對房價未來的走勢還是抱著比較悲觀的情緒。
就拿7月份的房價數據來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數據中,除了一線城市房價環比微漲,二三線城市的數據同比降幅還在繼續擴大。
而大中城市數據中,成都的數據算是最好看的了,新房和二手房漲幅分別為1%、1.3%。
照理來說,房住不炒已經是N多年的口號了,房子的投資屬性、投資邏輯已經發生質的改變,但是房價經歷一輪冷靜期,也該觸底了,為何都過去半年多了,數據還這麼差?
房子為啥還在跌?
幾個原因吧!
其一,城市化率上升到一定階段
到去年底為止,咱們的城市化率已經實現64.72%。
咱們用20年時間,實現了其他發達國家耗時百年才能實現的70%—80%城市化率,這樣的發展速度,已經是特別快了。
也就是說,咱們能進城的人,基本都已經進城了,後期城鎮化自然會放緩。
進入城市的人口減少了,對房子的需求就會下降,房價上漲就失去了支撐。
其二,持有房產成本增加,收入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
且不談有關於房子的稅收相關落地情況,就拿物業成本來說,眼下的物業費,比以前確實增加不少。
還有大家對收入穩定性的擔憂:抗疫幾年,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企業老闆訂單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降低。
企業生存壓力增大,對打工者而言,曾經穩定的工作收入就多了幾分不確定性。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貸款買房,如遇上個風吹草動收入降低,最後面臨的可能是房子被拍賣的結果,多年努力攢下的錢就付諸東流。
其三,買房質量是關鍵,能不能準時交房更是個擔憂
以前買房,不擔心質量,不愁交樓。業主帶著合同按時驗收拿鑰匙入住。
可如今呢?
自從去年大量民營房企出現債券違約潮、融不到錢以後,房企躺平、表演式停工,甚至停工、無限延期,種種雷人的事件一樁樁出現以後,這些個房企就等著救市了。
且不探討究竟救與不救,就單單假設上面出資救市,最後實現房企順利交房,試問:能不能保證原有的配置?標準會不會降低?交房的品質能否保證?
這個應該是一部分人現在挺擔憂的。
看看,這一樁樁的,沒法讓人省心,這種情況下,大家對樓市的信心還能像以前那樣打雞血?
眼下,有需求的買家基本都在觀望,比方說那種有換房需求、改善居住的買家。
可關鍵一點是,買家能等,賣家可等不了。等不了的,就只能繼續降價了。
那麼,現在還能不能買房?
關於能不能買房,5年後房價到底是蔥價還是黃金價,這事還得聽聽王健林王總怎麼說。
王健林的回答大概是這樣的:
從歷史來看,任何一個國家的房地產行業興盛期,都不會超過50年。可是咱們的地產行業已經實現了近30年的高速發展。
未來,咱們國家發展較好的,還是那些不斷有人口淨流入的一二線城市,這樣的房價還會繼續上漲。
其實說白了,就是馬光遠說的那一套邏輯:得人口者得發展。
因為人口能夠持續流入的城市,才能繼續支撐房地產的活力,房子還能繼續有發展。
而眾多城市中,那些發達的一二線城市,對人口有更強的吸引力。一旦人口流入持續,購買力相應增加,房地產在這樣的城市發展還會繼續。
也就是說,5年後,還會有不少房子依然保持“黃金價格”。
但是,與之相對應的三四線城市的情況就截然不同,人口流失,購買力下降,5年後,類似鶴崗這樣“房價如蔥”的城市可能也會越來越多。
所以,現在究竟買不買房,還得依據自身實際情況,除了要衡量自身發展需要、自身經濟實力,還得根據所在城市的發展情況來判斷。
對此,你怎麼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