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是北魏末年權臣,雖然在高歡執掌北魏大權期間,宇文泰並不躋身於北魏權力核心。但是由於高歡於北魏孝武帝關係破裂,導致孝武帝投奔宇文泰,宇文泰因此也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建立西魏,與高歡的東魏對抗。雖然宇文泰成功建立西魏,但西魏的體量與東魏相比,根本不是一個層級。
東魏由於佔據關東富庶之地,其經濟與軍事實力數倍於佔據西北一隅的西魏。且高歡手下名將輩出,軍隊也是經歷了北魏末年六鎮之亂與軍閥割據中歷練出來的百戰之師。在這種情況下,東魏的國力又數倍於西魏。看起來宇文泰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令人吃驚的是。
西魏不但撐住了東魏的進攻,甚至在之後北齊與北周的對峙之中,獲得了最後的勝利。北齊與北周對峙,北周贏的最後的勝利,這並不難理解,因為高歡之後的北齊皇帝們,就一個高演正常,結果還是個短命鬼。沒有受到疾病奪命,卻被打獵的意外所殺。
所以北周能贏,幾乎是可以預見的事,除非北周也跟北齊一樣混亂。但是宇文泰的西魏能夠抵抗高歡東魏的進攻,這就有些讓人難以理解了。後世史學家將其原因簡單歸納為高歡在戰略上不如宇文泰,導致反而被實力弱小的宇文泰所擊敗,失去戰略優勢。
可在我看來,僅僅是戰略上的不足,就能彌補高歡與宇文泰之間巨大的差距,我想這種說法也未免有些天真了。就算高歡真的在戰略能力上不如宇文泰,但他的軍隊戰鬥力,與將領素質,都與宇文泰相當,甚至超過宇文泰。這種情況下,僅靠戰略能力無法彌補巨大的差距。
那宇文泰又是如何對抗高歡的呢?其實我認為,宇文泰最大的優勢或許是地理上的優勢。為什麼這樣說呢?關中之險只要熟悉歷史的網友都應該很清楚,秦國能夠統一六國,最大的原因不是國力最強,而是依靠關中之險保護核心地區的安全。
就算一時戰敗,只要基本盤不受威脅,假以時日就能恢復。關東六國就沒有這個優勢,所以像齊國本來戰國至強,結果一個樂毅伐齊就摧燈拔蠟,從此沒有恢復。宇文泰也有秦國的優勢,高歡就算打敗了宇文泰,他縮回關中,據險固守,高歡是一點轍也沒有。
高歡唯一一次有機會擊敗宇文泰,是邙山之戰後,宇文泰下落不明,西魏軍隊群龍無首。這時如果高歡直取關中,拿下宇文泰的根據地,宇文泰也就玩完了。可惜高歡贏的代價很大,根本沒有餘力繼續進攻宇文泰。而在此戰之後,高歡就再也沒有機會打敗宇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