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張飛在水斷橋上擊退曹軍的事情,在許多典籍中都有詳細的記載,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不過從《三國演義》中列出的曹軍九員名單來看,張飛其實是抱著一隻小鹿在唱歌,他在夜裡也在吹著口哨。

古語有云:“半夜走過墓地,吹口哨,以壯自己。”張飛是在虛張聲勢,他要用自己的聲音和背後樹林裡的“喧囂”來震懾曹軍,若他真的有信心,或是僅僅是要將曹軍引到伏擊之中,那麼他就該縱馬挺矛,一鼓作氣,將敵人打得落花流水,然後轉身而逃。

張飛讓曹軍撤退,這裡面有太多的蹊蹺,按理說,曹營九將一擁而上,圍攻張飛才對,但他們並沒有出現,所有人都會問,對方九名將領,沒有一個是普通人,就連許褚這個八尺八尺,腰圍十米,怎麼不撲上去和張飛擁抱一下?

熟悉《三國志》、《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許褚是三國時期最強壯的幾個人之一,而呂布、關羽,雖然長得魁梧,卻沒有許褚那麼健碩,就算是《三國演義》,也對許褚的食量讚不絕口:“許褚,仲康,譙國譙人。身長八尺,腰圍十丈,面容雄毅,勇力驚人。”

許褚雖然強壯,但也不是傻子,用手抓著奔牛的尾巴,就能徒手接住馬超的長矛,這說明他是許褚的弟子。

搶槍不容易,想要抓住牛尾,更是難上加難。各位讀者應該還記得,那個小男孩如何譏諷戴嵩的《鬥牛圖》,說:鬥牛之力,在於牛角,而尾巴則牢牢地夾在兩腳之間,怎能象旗杆那樣挺立?

戴嵩仔細一看,果然是牧童說的沒錯,他錯了。半壺老酒還找到了不少關於鬥牛的照片,他注意到,當一頭蠻牛在狂奔的時候,它的尾巴就會被夾在兩條腿中間,當它被狠狠地撞擊的時候,它的尾巴就會像是一條鞭子。

許褚的拿手好戲,張飛自然是知道的:許褚在建安二年,向曹操投降,劉、關、張三年歸順,劉備被冊封為左將軍,領豫州牧,關羽張飛,張飛,曾與許褚並肩作戰過兩三年。

許褚與張飛在性情上有許多相同點,這兩人是否在飲酒時較勁,想必劉備與關羽也是心知肚明。

因此,荊州降將溫欽率領大軍殺至長坂橋,張飛並沒有放在心上:文聘這傢伙,武功比魏延差了一截,雖然人數上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但從巳時到未時(巳時、未時之間有正午,一個時辰就是兩個鐘頭),都沒有拿下魏延。

投降的將領都是膽小如鼠的,文聘更是如此:“文聘領著大軍追殺趙雲到了長坂橋,張飛圓睜環眼,虎鬚豎起,手持蛇槍,登橋而上,在橋東的樹林中,煙塵瀰漫,懷疑有埋伏,於是停了下來,不敢靠近。”

劉備、關羽、張飛於建安六年抵達荊州,當陽長坂之戰是建安十三年,這七八年間,文聘應當很清楚張飛的武勇,即使沒有奸細,他也不敢和張飛單打獨鬥,向曹操投降,就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曹操剛剛封他為江夏知府,封他為關內侯,此時被張飛一槍刺中,豈不是顏面盡失?

文聘率領一群降將,面對張飛的怒火,皺著眉頭,不敢上前拼命,能站在原地不動,也算是對得起曹操的俸祿了。

文聘還好,曹操的人也不是省油的燈:“俄,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都在橋上,見到諸葛孔明,怕諸葛孔明使詐,不敢上前。他們在橋西佈下了一個方陣,讓人去稟告曹操。聞聲而動,策馬而行。”

曹操一到,張飛的心就怦怦直跳:“張飛雙眼一瞪,只見青羅傘蓋,旄鉞旌旗,曹操果然起了疑心,親自來了。”

張飛很清楚曹操的能力:這矮老頭可不是那麼好忽悠的,他手下的小弟要想在老大面前好好表現,說不定就會不管不顧地撲過來,自己還要吹口哨、忐忑地繼續唱歌!

張飛鼓足了力氣,扯著嗓子大喊了一聲,曹操的軍隊再不逃,他就要自己逃命了。

張飛還沒有來得及逃走,他的姐夫,也就是夏侯傑,就忍不住了:黃口孺子,怎麼會聽到雷鳴?病弱的樵夫,不好聽的虎嘯。

曹營諸將紛紛丟盔棄甲,落荒而逃,張遼被關羽視為與自己不相上下,而許褚則是用一個眼神就把馬超嚇跑了,這明顯不符合常理,曹操可是三國第一軍事家,不僅能把《孫子兵法》背得滾瓜爛熟,更有自己的軍事著作,如果他不清楚劉備到底有幾個人,官渡一役,他就會被袁紹幹掉,更不要說佔荊州了。

曹操之所以逃走,很有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給自己找麻煩,以剿滅劉備為藉口,率領軍隊,將劉備經過的地方全部據為己有,只剩下劉備一個人,有這麼一個大耳朵的“外敵”,朝廷裡的人也不會那麼急著搗亂。

曹操的想法讓人捉摸不透,張飛估計也沒料到自己會被自己嚇得落荒而逃,他連忙拆掉大橋,翻身上馬,曹操這才不慌不忙地架設浮橋,向劉備佔領的江陵進發。

拋開曹操的陰謀不談,我們就說說長坂橋上的曹營九將吧,張飛的八蛇槍力大無窮,許褚未必不能一槍接住,若是許褚虎衝上來,避開張飛的長槍,其他曹營將領還會一擁而上,把張飛從馬來拉下來?

這一系列的事情,讓半壺老酒突然有了一個更有趣的想法:許褚要是和張飛打起來,夏侯惇和夏侯淵會不會“眼神不好”,一拳悶在許褚的太陽穴上,等許褚搖搖頭,爬起來的時候,張飛已經一溜煙跑了。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明初這一言官,向朱元璋大膽建議要常換邊將,老朱認為其說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