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抽穗時節,田野裡充滿陣陣清香,孩子們早已脫去厚重的棉衣,奔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池塘裡的水隨著一場難得的春雨漲了不少,毛茸茸的鴨娃兒歡快地嬉戲著一池春水,勤快人家的小菜園裡荊薺異殊的香味依然是那麼誘人,筍瓜秧也早已撲愣開泛著深綠的顏色,蝶飛蜂逐在耀眼的光芒裡,遠近的種藕人家也在忙碌著,成了這晚春最後的風景。
池埂起了二、三尺高的土壟,男人女人掄起手中的大木榔頭,一榔頭一榔頭地夯實了,灑上一層薄土防止開裂,下沿邊角處再細細地夯實或是衫上塑料薄膜,池內的的黃土一茬壓一茬地翻動著,夯實底層,一個佔地三、二分的藕池就基本成型了。
長長的拔杆在村頭、田邊高高地樹起,一桶桶清冽的井水便傾倒進新夯出的藕池內,要用上半天功夫,那池內的黃土便被泡泛了,一層薄薄的水面覆蓋著泥土最佳,也就是種藕人說的“瓜皮水”,水多了則泥稀如湯,少了則和攪不開。
莊稼把式把牲口牽進水裡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哦哦吁吁了一陣子後,騾馬便順順當當的下水了,稍微的適應是必須的,套上簡單的耙床子便來來回回地趕著牲口在泥水中穿行,熟練的把式還會玩出稜形或是橢圓形的花樣來,直到泥巴成了細稠的糊狀,藕池便和成了。
下藉種是有技巧的,輕輕地平放在泥水裡,慢慢地把藕身子下壓進泥巴里,翹出尾巴是為了防止水進入藕節,壞了種子,壓下藕身是為了讓其生根發芽,頭節藕的藕尖是最關鍵的部位,它的生長直接影響著藕的產量與品質,因而要求更高些,大致在水下泥巴里一指最好,這樣既可以吸收足夠的水分,更容易接受Sunny的普照,而且方向一定要順,否則會相互撞車爭養分的,當然最外側的一圈最好尖頭向裡,以免藕尖拱破了藕池埂而漏水。
藕秧子下池了,一年的希望也就種在了泥土的清香裡,保水是必須的,那根高高的拔杆仰俯之間,一桶桶清水成了池藕生命的泉源,用不了幾天,幾株嫩嫩的小荷葉便露出嬌美的小臉,迎風輕輕顫動著,喧囂著生命喜悅。
年復一年的勞作,生生不息的耕種,種藕人家的故事延續著記憶的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