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南宋立國一百五十餘年間,建康府作為當時重要的政治要衝,又作為抵禦北方金國和蒙古南下入侵的重要軍事要塞,基於這兩點南宋統治集團對建康府地區的掌控非常重視。因此所派遣的地方官員也以精明能幹居多,其中部分官員因其個人魅力和主政時期的政績,而獲得當時各個階級尤其底層的勞苦百姓廣泛讚譽。

一、南宋建康的行政區劃及自然地理

(一)行政區劃

建康府在歷史上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稱謂。在周代被稱之“吳地”,春秋末年屬於越國,楚國滅了越國之後,稱此地為“秣陵,屬鄣郡。”西漢建立之後,此地又改稱作“江都”屬於荊吳地區,漢武帝即位之初,在江都這裡設置刺史,“屬丹楊郡,”後漢沿襲。

建安十七年(212)孫權改稱“建鄴”,西晉滅吳之後,又改稱“建康”,東晉以及後來的南朝建都於此,未更名。隋滅陳後,改建康為“蔣州”,到了唐代此地名稱又發生了變化。

(二)自然地理情況

1、鐘山

鐘山坐落於南宋建康城東北十五里,周圍六十里,高一百五十八丈,東面與青龍山相連,西面緊挨著青溪,南面靠著中埔,北面緊靠著雄亭山,美麗的秦淮河從中串流而過。東漢末年,秣陵縣尉蔣子文,在此山上逐盜被殺,後被被三國時期的孫權封為“蔣侯”,並且在山上立廟祭奠。

2、石頭山

石頭山坐落於南宋建康城西二里,“環七百里一百步.緣大江,南抵秦淮口,去臺城九里”,周長七百里一百步,緊鄰長江,南面靠近秦淮河,距離臺城(南朝梁國的皇城)只有九里。

3、茅山

茅山坐落於句容縣東南四十五里,方圓一百五十里,最初因其形態曾被稱作“句曲山”。後來傳說曾有一位姓茅的道士在此地修煉成仙,這就是被後人稱作“茅君”罨的得道之人,因此這座山被稱為茅山:也正是因為如此從古至今,茅山上求神拜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同時“茅山道士”也不斷出現在文人小說和當今的影視劇之中,使茅山的神話形象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二、南宋建康府管理機構及其職能

中國古代對地方基層權力機構建設是非常重視的,把都城建好,把基礎設施建好可以安定邦民,這種觀點在歷代統治集團中深受歡迎,南宋時期自然也不例外。

(一)建康府府治機構的佈局

北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大將曹彬率軍攻陷南唐國都.不久以南唐故都為異州,以舊南唐宮殿為昇州府治。

建康府府治佈局十分工整,總體呈長方形分佈。在清心堂的後面是忠實不欺之堂,其堂名的寓意無非是告誡一府長官要誠實為官,不可欺上瞞下。在忠實不欺之堂的後面是靜得堂,在忠實不欺之堂的左面是玉麟堂,在其左邊是錦繡堂,在錦繡堂的上方是忠勤樓,為建康府主管官員辦公的地方。這座忠勤樓因“夫霍去病之志滅匈奴,祖狄之誓清中原,此疆場之臣之所謂忠。諸葛亮之經世綜物,陶侃之運甓惜陰,此疆場之臣之所謂勤。”粵從忠勤樓和忠實不欺之堂的命名中,也可以發現當時南宋統治階級對建康府權力機構的高度重視。

(二)建康府主管官員及其職能

南宋時期,建康府位於抗金以及與後來蒙元作戰的前線核心地帶。因此他不太可能像其他那些遠離戰線城市那樣只可能有一個“知某府事”這樣品級較低的官員坐鎮,從這方面也決定了他的特殊性。因此像前面提到的安撫使、制置使、宣撫使等一干高級軍政官員,都先後在建康府主持過當地軍政要務。

1、宣撫使

宣撫使這一官職最早於北宋真宗鹹平年間設置。而建康府設置宣撫使這一官職始於南宋高宗紹興元年“七月十六日,江南東路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充壽春府、滁、濠、廬、和州無為軍宣撫使李光”。此官職在選用官員時多任用執政這樣位高權重的大吏來充任,可見此職務所承擔的責任之大以及重要性之高。又因為很多在此任上的官員多有武將背景,也為此加上了很濃重的軍事色彩。

2、制置使

制置使這一官職設立於北宋末年,並不常設,其職能是“掌經畫邊鄙軍旅之事。”豈具體職責為掌經畫邊防軍務。北宋時期,因其權力過大設置此官職的地方較少。

最初與安撫使一職是合二為一的,後又一分為二,有的時候以制置使兼任安撫使,或是以安撫使兼任制置使,但是隨著與北方金及蒙元的戰事日益緊張,逐漸形成了以制置使為重,而安撫使之事甚簡的局面。

3、通判

通判這一官職由來是宋朝統治者為了“懲五代藩鎮之弊”,於是在乾德年間,“始置諸州通判,命刑部郎中賈砒等充。其職能是以約束地方行政區劃的行政長官的權利。

由於南宋時期建康府地處前線,所以此官職往往專任錢糧之責,經制、總制錢額,興本郡協力拘催,以入於戶部”。為當地的制置使或是安撫使所轄之重要屬官.這樣安排便於其地方在戰時為軍隊更好地提供服務,平時也有助於地方支援當地駐軍的軍備。

4、總領

建康府總領不僅僅是掌管一府財政,而是掌管江南東路一路財政大員,其辦公機構被稱為‘‘總領所”。辦公地點是在行宮西南,都酒務以北,於紹興十一年建立。他並沒有像前面提到三個官職那樣擠在一處“府治’辦公,而是自立門戶。

其職能範圍又有所擴展“榷貨物、都茶場、御前封椿甲仗庫、大軍倉、大軍庫、贍軍酒庫、市易抵當庫、惠民藥局”也皆在其管轄範圍從中可以看出其重要性之高.也可以知道總領這一職務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獨立性。

(三)南宋建康府主要管理機構

1、總領所

總領所主管官員被稱為總領。其下屬機構有分差糧料院、審計司、都茶場、御前封樁甲仗庫、大軍倉、贍軍酒庫、市易抵當庫、惠民藥局。笆建康府總領所主要負責建康府、池州、淮西等地駐軍的錢糧事務,其地位也在轉運使之上。

2、轉運司

轉運司全稱為江南東路都轉運司。其辦公地址坐落於“在行宮西,於紹興八年建”。其主管長官為轉運使,其下官員依次為轉運副使和判官等,其主要長官均為“朝官充任”,但是建炎以來,江南東路轉運使不常置,唯有轉運副使和判官常置,因此轉運司實際最高長官往往是轉運司副使。

3、侍衛馬軍司

侍衛馬軍司於南宋孝宗乾道七年所設,其地址坐落於建康府西門內,在天慶觀右側,其長官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其下官員為侍衛馬步軍都副指揮使、都虞候等官員。

三、南宋建康府主管官員及其政績

建炎三年(1 129)宋政府改江寧府為建康府,隨著金國南侵的威脅日益嚴重,為了有效地應對這種局面,宋政府於建炎元年(1127)設置制置司,制置使自建炎始置,初以安撫制置合為一,後析為二,或以制置兼安撫,或以安撫兼制置。

制置使這一官制早在建炎元年就有了,最初是與安撫司和制置司二者合二為一,後來一分為二,或者以制置使兼任安撫使,或者以安撫使兼任制置使。南宋政府這樣安排就是為了在戰時更好地統籌健康地區所有軍事力量,以達到江防與陸防二者合二為一防禦一體化。

(一)南宋建康府歷任長官

在制置使的人選上,南宋政府多是派遣能臣幹吏充任。凡是南宋與北方強敵緊張的時期,其最高長官名稱往往會被設立為制置使這一類偏向于軍事色彩濃重名稱,到了和平時期或是邊境關係不那麼緊張的時期,其名稱則會被設置為安撫使這類比較傾向於民政色彩的名稱。

(二)南宋建康府官員政績

1、內政方面優秀者

丘嶽早年出仕的時候.就受到丞相虞允文的賞識,在做建康地方長官的前後,曾當面阻止過權相韓託胄所謂的“開禧北伐”,並且指出這次北伐的首倡者是“夸誕貪進之人”,如果不嚴加制止,就會“必誤國矣。”可見此人頭腦清醒而且不畏強權,最後開禧北伐的結果正如其所料,大敗而歸。

2、對外禦敵有術者

葉夢得於紹興初年,被任命為為江東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壽春等六州宣撫使。當時“建康荒殘,兵不滿三千”。於是上疏高宗奏防江措劃八事,這些舉措使得建康府兵力大增,這又帶來新的問題,由於軍費激增,導致建康府財政入不敷出,葉夢得不得不從周邊四路籌措經費,終於緩解了危機,由於軍用不乏,故諸將得悉力以戰。使得葉夢得在主政期間多次擊退完顏宗弼和偽齊軍的進攻。

四、小結

南宋時期的建康府區劃的變遷和地位逐步上升,反映出南宋政府與金以及後來蒙元之間激烈的民族矛盾,以及南北方異常緊張的軍事態勢。制置使、安撫使這類管理一路或是數路軍政大員紛紛入駐辦公,也說明了當時建康府已經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地方行政機構,儼然是一座對抗北方強敵的軍事堡壘。

從歷屆建康府主政官員履歷來看,絕大部分都精明能幹,而且有多年地方行政以及御邊經驗的官員,反映中央政府對建康府重視程度是非常高的。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魏國的一起冤假錯案,致使三國的統一,推遲了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