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長沙民間有一句話“先有開福,後有長沙”,這個開福指的就是長沙城中最古老的寺廟——開福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

始於五代,繁於宋代

五代十國時期,楚王馬殷及其兒子馬希範斥巨資建會春園,建有嘉宴堂、拔楔亭等,以此作為文人飲酒遊宴的場所。高僧保寧來此地說法傳經,馬殷便將會春園中部分建築物給保寧做了寺院。

後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保寧據此修築殿堂、說法傳經,創建開福寺。

“長沙開福蘭若,故為馬氏避暑之地,所謂會春者。今荒郊中時得磚瓦,皆鴛鳳之形。”——南宋·張拭《題開福寺》

宋朝是開福寺的鼎盛時期,名僧輩出,佛事興隆,廟宇壯麗。

北宋初年,開福寺出了一位擅長醫藥的洪蘊和尚,宋太祖趙匡胤召見開福寺僧首洪蘊,賜其紫衣方袍,封號“廣利大師”。真宗鹹平初(998),封洪蘊為僧官右街首座,轉左街副僧錄。

宋仁宗嘉祐年間,在沙門紫珂主持下,對開福寺進行了一次大修和擴建。

到北宋末年,開福寺已然成為一個別具特色風景優美的風景區,寺內寺外有十六景:紫微山、碧浪湖、白蓮池、龍泉井、放生池、鴛鴦井、鳳咀洲、木魚嶺、拔楔亭、嘉宴堂、會春園、回步橋、舍茶亭、清泰橋、舍利塔、千僧鍋。

明代文人李冕,寫有題為《開福寺》紀遊:“最愛招提景,天然入畫屏。水光含鏡碧,山色擁螺青。抱子猿歸洞,衝雲鶴下汀,從容坐採久,花落滿間庭。”

禪宗佛法,東傳日本

宋朝時開福寺名僧輩出,最著名的當屬道寧和尚。

道寧和尚禪宗史上稱為開福道寧,是開福寺的中興祖師。

據《五燈會元》卷十九記載:他是績溪人,俗姓汪,初為道人,後在金陵蔣山削髮為僧。從臨濟宗楊歧派五祖法演獲悟。據其傳法世系,是南嶽懷讓下第十四世。徽宗大觀年間(1107—1110),潭州(今長沙市)地方官席震,請道寧為開福寺住持,僧侶雲集,達五百人。政和三年(1113)道寧卒,道寧圓寂後有五色舍利,弟子門徒建道寧舍利塔。道寧的嗣法弟子有月庵善果一人,以後依次傳承是老袖祖證——月林師觀——無門慧開——法燈覺心。

覺心是入宋求法的日本僧人。覺心回國後,創法燈派,禪學臨濟宗楊岐派法脈即在此時東傳日本。覺心被日本天皇賜以“法燈圓明國師”諡號,僧徒眾多,因此日本佛教臨濟宗派視開福寺為“祖庭”聖地,每年都要派人來拜謁。

幾經損毀,香火不絕

開福寺於北宋嘉佑年間(1056一1063)曾由寺僧紫珂主持修葺,風景優美,經元迄明,依然是當地的風景名勝。

在明代開福寺經過兩次修建:明洪武四年(1371年)由沙門徹堂重修;明嘉靖年間(1522-1566)寺宇傾記,由吉藩募集當地士庶重建。明末又毀於兵火。

到了清代開福寺先後修建了四次:第一次是順治十七年(1660)沙門佛國當住持時募修一次;

第二次是康熙八年(1669)總兵卜世龍倡捐重建,推官胡景曾撰有《重修紫微山開福寺碑記》,這是開福寺留存下采的最早的清代碑刻;

第三次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寺後製造火藥,寺宇被焚,巡撫梁國治命僧募修;

第四次是乾隆六十年(1795)寺後又因製造火藥,引起火災,把後殿燒掉了,復為修葺。

修繕後的開福寺風光依舊。光緒時期江南福山鎮總兵陳海鵬曾請當時名士王闓運、王先謙、詩僧寄禪等19人在開福寺組織了“碧湖詩社”,常相聚這裡拈香拜佛,賦詩填詞,一時傳為文壇佳話。至今寺內還存有徐樹鈞撰寫的《長沙開福寺碑》,記載了這段盛事。

民國年間,一九一八年大殿被焚,第二年主持慧修重修毗盧殿,民國十一年(1923)繼任主持先後修葺大雄寶殿、三聖殿。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重新修復了開福寺,殿堂樓閣,煥然一新。

現在的開福寺,是大陸為數很少的比丘尼叢林,是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之一,湖南省佛教協會和長沙市佛教協會,均設在寺內。大陸外遊人香客,不斷來此參觀朝拜。
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中秋將至,走訪親友時帶上這3款白酒,隨便一款都拿得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