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帝國時期,出於軍事和政治的目的,修建了許多寬闊的大道,但是也為民間的旅行活動開展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時古羅馬帝國沿全國大道修建的驛站最初是為了傳遞公文,供出差的政府人員使用。後來,這些驛站也接待民間旅客。
隨著旅行者數量的增加,官方又開始在沿途修建商業性旅館。由於這樣的示範作用,越來越多的私人旅館開始修建。所以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住宿設施反過來又推動了旅行人數的增加。
古羅馬帝國時期出現了以休閒或消遣為目的的旅遊。羅馬人到宗教聖地朝聖,到金字塔,到希臘名勝遊覽,到小亞細亞觀光,參加運動會、到礦泉地治療。由於當時交通便利,在夏季的時候,常常有人沿大道去海濱地區遊覽。
公元前3世紀,小亞細亞有些城市經常雲集數十萬人,或參加競技會,或參加貿易交流,盛極一時。據資料顯示,當時的意大利沿海地帶有精美的大理石雕刻、浴室、浴場、體育館和寺廟等供人遊覽。但是這些旅遊活動的參與者並不是普通的自由民,而是那些掌權的人或富有階層。但是這些人畢竟只佔少數,所以他們的行為沒有真正的社會意義。
一、古羅馬交通與住宿業的發展
古羅馬陸地上山多平地少,公元前4世紀初主要是以城防工程為主,在後期,則是修築道路。公元前312年,羅馬監察官阿庇烏斯克勞迪烏斯主持修築了從羅馬直達坎佩尼亞首都卡普亞的大道一一阿庇烏斯大道。這是第一條高水平的道路,全長212公里,其特點是工程質量好,風雨無阻,隨時保證暢通。
路面以沙石鋪築成四層。底層是置於堅硬泥土中的大石頭;第二層為了保證高度,由石塊與灰土混合充實路面;第三層由混凝土或石灰組成的基底;最上一層則鑿刻平整,無縫對接的大石塊。路面修成中凸形,以使路面的水排入公路兩側的溝渠中。路兩邊設石堪保護,有排水溝。同時,羅馬又修了一條北上的弗拉米尼烏路大道,全長368公里,直達亞得里亞海濱的阿里米昂,再向外延伸入波河流域,就與法國、德國、瑞士和奧地利等地相連。
到了帝國時期,道路通達羅馬任何一個地區,其中在意大利就有主要公路372條。到安東尼王朝,則有5.1萬英里的公路和一條廣闊的次要道路網。3在不列顛,為了軍事目的而修成的“直中有曲”的羅馬大道不僅運輸軍隊,而且也運輸貨物。羅馬大道是一個系統的道路網,有三條以倫敦為中心向外輻射的幹線,一條通向約克和北方,另一條通向切斯特和卡萊爾,還有一條通向格羅斯特、威爾士及西南方向。
古羅馬陸上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車。適用於人數少的叫“Cisium”。還有一種簡單的、方形的叫“raeda”的可供比較多的人使用。並且通過加上裝飾的天蓬和絲綢的窗簾就可將一個raeda變成一個奢華的“carpentum”。還可以添加一些臨時座位和里程錶等便利設施。但是所有的馬車都會很顛簸,因此一些富裕的人就會鋪一些褥草在上面。
古羅馬初期,海上航海交通並不發達,直至建立帝國後,地中海成為其內湖,航海業才發展起來。據考古發現古羅馬有發達的海運,西方遠至不列顛,東方遠至黎巴嫩,港口設施皆大體統一。帝國時期,其中貫穿歐亞大陸的一條海洋線是:從亞歷山大城到斯里蘭卡、南印度、印度尼西亞,穿過南海,到中國。
羅馬海上運輸工具也比較發達。公元前4世紀,出現了帶有拖繩的貨船,公元前後,製造出了商用雙桅船;建立帝國後,羅馬人建造了考貝塔式貨船;公元2世紀,比較堅實的地中海式船舶問世,此後一段時間內都保持這個水準。羅馬帝國時期製造了代表著古代最高造船技術的帶有艙房的遠航貨船,船頭有起重杆及鉸鏈,艙內除貨庫和住房外還備有定量的食物和飲水,這種船可以在海洋四季航行,海港碼頭用水泥澆築,非常牢固,碼頭配有燈塔等設施。
公元2世紀的交通比9世紀還完善,其他旅遊配套設施是很出色的。在住宿設施方面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早期,由於缺乏有效的交通工具,前行速度很慢,於是執行官下令沿驛道建驛站,建立了軍民兩用的“曼申尼(mansione)”傳舍,傳舍設施完善,有的甚至還有軍隊把守,重要的路段,驛站每五六哩一置,各站通常有40匹馬接力行走,這樣一天時間可以跑上100英里,驛站設施十分精良。在不列顛的羅馬大道上每隔8-15英里設有驛站,有的驛站還有熱水浴設施。
羅馬帝國時期驛站面積一般在200平米以上,設施齊全。店內有餐廳,提供各種美食,飯菜中有大量的雞肉、豬肉等,還有面包、米飯等主食,也有餐後甜點。驛站設有“停車場”專門為馬車服務,有人專門餵馬。
部分驛站甚至有取暖設備,由於森林資源缺乏,人們就採用節能系統,即在建築底部設一個以木材為燃料的爐子,熱空氣通過客房的煙囪進入用中空磚砌的牆體,熱氣使整個牆變熱;同時羅馬人還用暗灰色的板岩製作天花板,可以很好的吸收太陽熱能,這也是很好的取暖方式。
二、羅馬旅行與旅遊活動
古羅馬旅行與旅遊活動空前繁榮,除了有為了利益而不停奔忙的商人旅行者,也有為了享受而出遊的奴隸主階層。
(一)商貿旅行
古羅馬便利的交通,使人員來往、信息交流都加強,對商業貿易的促進作用就更為明顯,數以萬計的羅馬帝國城鎮組成了繁盛的交通貿易網絡,各地區各城鎮之間,通過官修大道、內陸河運和海上航運,互通有無,形成了絡繹不絕的商旅往來景象。公元1-2世紀,無論是省際貿易或省內貿易,還是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政府都保持著自由放任的政策。政府實施的商業政策支持和鼓勵了商業的發展。
羅馬國內貿易方面,各種物品暢通無阻地銷往各地,包括埃及的小麥、草紙和玻璃製品,敘利亞的亞麻布、毛紡織品和水果,小亞細亞的羊毛、小地毯和木材,意大利的酒、油和各種製造物品,高盧的穀物、肉類,不列顛和西班牙的各種礦物。從這些地區的國家進口許多商品,如波羅的海地區的琥珀、毛皮、奴隸;非洲的象牙、黃金等。這些都對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不過影響最大的還是和東方的貿易往來,因為依靠季風,商人無須花太多的時間在海上航行。一個商人從羅馬旅行到印度,只需16周就能到達目的地。
(二)休閒消遣旅遊
羅馬對外征戰獲勝,對失敗方進行大規模的掠奪和洗劫,獲得大量的戰利品,同時國際國內貿易的開展,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特別是奴隸主貴族階層,聚集了大量的財富。我們可以通過羅馬的一日三餐來看民間經濟水平的變化。早期一日三餐比較簡單,但在帝國時期,餐飲方面盡顯奢華。包括來自愛琴海薩摩斯島的孔雀、小亞細亞費麗吉亞的松雞、波斯的鶴、希臘北部的羔羊、黑海的金槍魚、西班牙的八目鰻魚、開俄斯島的扇貝、奇利亞島的鸚鵡魚、埃及的椰棗和西班牙的櫟子、榛子。同時政府為了滿足統治階級的需求,多次增加娛樂假日。
奴隸主貴族階層開始去海濱休閒度假,公元前200年,在那不勒斯出現了度假別墅,公元2世紀發展到高峰。馬克新費飛爾曾描述一位奴隸主和他的妻子在那不勒斯海濱別墅度假的情形:別墅用白色石頭砌成,面朝大海,海邊是乾燥的細沙,別墅裡面陰涼、寧靜,通風良好,奴隸主和他的妻子沿著林蔭大道來到前面的公園,選擇性的喝點啤酒,然後開始泡溫泉。
第二天早晨,不用起床,他只需將魚竿伸出窗戶,就可以釣上來魚,接下來可以泡溫泉,下午在綠蔭中喝酒,也可以去看看鄰近的養魚池,有的養魚池非常漂亮,如安託利亞女士用金色珠Bora裝飾她的魚,甚至還可以坐朋友的快艇出去航行。
三、總結
綜觀古代時期的各類旅行與旅遊活動發現,由於受到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出現不同的旅行活動。但在眾多的旅行與旅遊活動中,商貿旅行一直存在於任何一個歷史階段。通過研究不同時期的商貿活動發現,它們具有共性,即當時人們需要到其他地區去了解產品的生產和需求情況,同時交換自己的產品,自願外出旅行的需要也就產生。
但是,這些自願出行並不是休閒遣為目的,而是出於現實主義和經商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經濟活動。商業利潤的豐厚回報為商人提供了旅遊的物質基礎。正如聯合國及世界旅遊組織在多次研宄報告中提到:在人類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開創了旅行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