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50年-1953年,中國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北韓半島發生了一場殊死搏鬥,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依靠頑強的意志打敗了強大的美帝國主義。

70年過去了,那段歷史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關於那場戰爭的爭論依舊沒有遠去,還有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1、中國為什麼要抗美援朝?蘇聯為什麼不出兵?

2、抗美援朝傷亡如何,真的靠“人海戰術”?

3、抗美援朝有哪些重大的意義?

今天,我們重點給大家解答這三個問題。

我們先給大家說第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要抗美援朝,蘇聯為什麼不出兵?

關於這個問題,非常的複雜,因為主導這場戰爭的毛主席並沒有直接說出原因,所以才有了後人的各種分析。

在《那年那兔那些事》這部動漫中,有一段內容敘述了這件事:當北韓(北棒)抵擋不住“聯合國軍”的攻擊後,向蘇聯(毛熊)和中國(兔子)求救的時候,中國覺得是應該幫助北韓。

兔子說道:“我是這麼尋思的,既然北棒看不住場子了,咱們做兄弟的,還是要拉一把嘛。”

毛熊有點陰險的靠近兔子說道:“你不就是擔心你的大後方東北廣場那地盤嗎?我派些部隊過來駐紮不就好了嗎?”

兔子立刻露出“猙獰”的面目,送給毛熊兩個字:滾粗!

從這段的對話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蘇聯是打算出兵的,但是被中國給拒絕了。理由就是擔心蘇聯出兵後,會對我們的東北不利。

那麼,這個是不是中國決定單獨出兵的真相呢?

雖然《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是一部動畫片,但是裡面的內容都是史實編劇的,至少是有根據的。

“中國擔心蘇聯出兵會威脅到東北的安全,所以拒絕蘇聯出兵”的分析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在不久之前的1945年,蘇聯就這麼陰了中國一把。

1945年,抗日戰爭進入最後的階段。

那個時候,國民政府還是中國名義上合法政府。

為了加快打敗日本,蔣介石請求蘇聯出兵東北……

然而,在蘇軍打敗日本後,蘇聯和美國勾結起來,在日本宣佈投降的前一天(日本於當年8月15日投降,該條約於8月14日簽訂),逼迫蔣介石簽訂了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在這個條約中有三個喪權辱國的內容:

第一,強迫中國同意外蒙古獨立;

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換文(二)中,國民政府明確:茲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之願望,中國政府聲明於日本戰敗後,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證實此項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之獨立,即以其之邊界為邊界。

1945年8月14日,在日本宣佈投降的前一天,國民政府在美蘇的逼迫下,被迫和蘇聯簽訂喪權辱國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同意外蒙古根據公投結果獨立。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人民在外蒙當局與蘇聯的監視和控制下進行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8%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

在外蒙獨立公投的時候,共產黨還沒有獲得政權,國民政府是中國的合法政府。所以,毫無疑問,外蒙獨立的責任應該由國民政府負責,應該由蔣介石負責。

關於這點,蔣介石自己也承認了。

1952年10月13日,蔣介石在中國國民黨第七屆全國代表大會四中全會的講話中說,與蘇聯簽約放棄外蒙古,“實在是一個幼稚的幻想,絕非謀國之道”,是“我個人的決策”,“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

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後,國共矛盾成為了主要矛盾。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啟了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的解放戰爭。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

新中國成立以後,共產黨和蘇聯進行了艱難的談判……

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屬於一個陣營,同時為了拉攏新中國對抗美國,斯大林經過艱難的抉擇後(事關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和《雅爾塔協議》),答應放棄從國民黨政府手中獲得的某些特權。

1950年,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廢除了國民政府與蘇聯簽訂的、賣國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達成的協議是:蘇方不遲於1952年末將中長路的一切權利及該路的全部財產無償地移交中國政府;蘇方不遲於1952年末從旅順口撤回其駐軍,並將該地區設施移交中國政府,中方償付旅順港的恢復與建設的費用;蘇方保證將大連的行政管理權完全交予中國政府……

共產黨從蘇聯那裡爭取到了很多被國民政府出賣的利益,但是外蒙在1945年的時候,已經形成獨立的事實,你讓新中國怎麼辦?和蘇聯開戰?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為了“嫁禍”共產黨,在1952年的時候以蘇聯"違約"為由,向聯合國大會提出“控蘇案”,並在1953年2月25日宣佈正式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並否認外蒙古的獨立。

拉出來的屎還能再塞回去?

更何況,後來的事實又打了國民黨的臉。

雖然新中國在1949年就成立了,但是在國際上,中國名義上的“合法政府”依舊還是國民政府。直到1971年10月25日,經過聯合國大會投票後才把蔣介石的代表從他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

然而,在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之前的1961年10月27日的聯合國大會上,在進行第1630號決議案的時候,當時還在聯合國佔據席位的臺灣當局卻選擇了棄權,最終蒙古人民共和國以國家的身份加入了聯合國。

也就是說:共產黨獲得政權後,國民黨被趕到臺灣後,國民政府不承認自己賣國,否認了外蒙獨立。但是,在聯合國的投票的時候,作為常任理事國的國民政府卻沒有投出反對票!

所以,國民黨對外蒙獨立負有全部責任的事實是無論如何都洗刷不掉的。

這個問題說的有點多了,但是我覺得有必要讓大家了解這段歷史。

第二,迫使中方同意其在旅順港駐軍;

第三,迫使中方同意長春鐵路在資產各佔50%的基礎上共同經營與管理,而經營管理權又歸蘇方所有。

所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中說“中國害怕蘇聯出兵會對中國東北不利,所以拒絕蘇聯出兵的提議”是有道理的。

關於這點,著名歷史學家沈志華在《論中國出兵北韓決策的是非和得失》和《毛澤東、斯大林與北韓戰爭》中也有分析:

毛澤東在軍事上沒有必勝把握的極其不利的條件下,仍然堅決主張派兵赴朝作戰,並非是懾於斯大林的壓力,而主要是出於對國家安全和主權的考慮。

……

除了從地緣政治角度對安全利益的擔心外,毛澤東很可能還有對中國主權完整受到威脅的更深層的憂慮。

問題在於,如果北韓按照蘇聯的計劃在東北建立流亡政府,並將其殘餘部隊撤到東北休整,那麼,因此而將戰火引致中國境內,斯大林便極有可能根據中蘇同盟條約,派幾十萬蘇聯遠東軍進入東北,援助中國作戰。

毛澤東不會忘記,1945年斯大林就是藉口對日作戰,出兵東北,從而迫使蔣介石簽訂了損害中國主權的城下之盟。

毛澤東更不會忘記,新中國領導人在東北問題上與蘇聯進行了艱苦談判,才迫使斯大林接受了限期歸還長春鐵路和旅順、大連的協定。

很有可能,“東北王”高崗與莫斯科的特殊關係也是毛澤東在考慮東北命運時的心腹之患。

因此,一旦讓戰爭擴大到中國境內,而蘇聯再次出兵東北,那麼其結果必然是:無論戰爭勝敗如何,中國都無法保證對東北的主權不受損害。

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做法,當然是把戰爭阻止在國門之外了。

沈志華的意思就是:如果中國不幫助北韓抵抗美國,一旦北韓被美國打敗,蘇聯必然要在中國東北建立北韓流亡政府,那時就可能會將戰火引到中國境內。一旦戰火在中國境內發生,那麼蘇聯就可能根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出兵中國東北。請神容易送神難。那時,蘇聯大軍進駐東北,我們就可能重複蔣介石的錯誤。

關於這點,美國著名外交家、國際問題專家、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寫道:

毛澤東有理由認為,如果他不在北韓阻擋美國,他或許將會在中國領土上和美國交戰。最起碼,他沒有得到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結論。

所以,從國家安全和主權層面上來說,中國必須要出兵北韓援朝,而且還不能要蘇聯出兵。

當然了,除了上面這點,還有地緣政治方面的考慮。

至此,中國出兵北韓的原因已經非常清晰了:無論是從地緣政治,還是從國家安全和主權完整層面上來說,中國都必須出兵北韓,而且還不能要蘇聯出兵。

下面,我們來回答第二個問題:抗美援朝真的靠“人海戰術”?

關於這點,其實是不需要多說的,不可能採取“人海戰術”的。

為什麼?

因為那時早已是熱兵器時代了,人海戰術沒有用!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

1883年,英籍美中國人馬克沁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也被稱為“馬克沁重機槍”。

1893─1894年,英國軍隊與非洲羅得西亞的蘇魯士人的一次戰鬥中,一支50餘人的英國部隊僅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的幾十次衝鋒,打死了3000多人。

在美軍強大的武力面前,“人海戰術”沒有任何意義,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

既然志願軍不可能採取“人海戰術”,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以為中國採取的是人海戰術?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一些人的“想當然”。

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時候,共產黨的裝備一直是比較落後的,很難直接和對方“硬碰硬”的,所以我們主要採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戰術。

於是,很多人可能就是把“集中優勢兵力”理解為“人海戰術”了。

事實上,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是有條件的,必須是我們處於有利條件的時候才採取這種戰術的。

關於這點,在1946年9月16日的時候,毛主席專門寫了一篇文《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其中,有這麼一段話:

在戰役的部署方面,當著敵人使用許多個旅(或團)分幾路向我軍前進的時候,我軍必須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於敵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於敵的兵力,於適當時機,首先包圍殲擊敵軍的一個旅(或團)。這個旅(或團),應當是敵軍諸旅中較弱的,或者是較少援助的,或者是其駐地的地形和民情對我最為有利而對敵不利的。

我軍以少數兵力牽制敵軍的其餘各旅(或團),使其不能向被我軍圍擊的旅(或團)迅速增援,以利我軍首先殲滅這個旅(或團)。得手後,依情況,或者再殲敵軍一個旅至幾個旅……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的說。

比如,我們佔據了有利地形,把敵人包圍在山谷裡了,由於我們的裝備比較差,如果採取相同的兵力,那麼可能吃不掉。這時,我就採取5倍、6倍兵力,在山頭上,一人放一槍也能把你滅掉。

所以,“集中優勢兵力”並不是什麼“人海戰術”。

甚至,有時為了宣傳的需要,為了誇大對方的傷亡,故意那麼寫——因為“人海戰術”的傷亡肯定是非常巨大的。

事實上,在北韓戰爭中,我軍常用的是“三三制”的戰術:士兵三人為單位,成一個戰鬥小組,三個小組為一個班。戰鬥小組中,三個士兵各負責進攻、掩護和支援,士兵在前、組長在後。一個班的士兵呈三角形進攻、防禦。

採取“三三制”戰術能極大的減少傷亡:三個小組之間的距離至少要保證一顆手榴彈不會炸倒兩人、一顆大口徑炮彈不會炸倒一個班。

三個小組交替掩護、梯次攻擊,將戰術指揮權下放到了幾乎全體士兵,全世界只有解放軍才可以嫻熟地應用。

在北韓戰爭以後,很多關於戰爭書籍的描述都證明了這些。

比如,貝文·亞歷山大在《北韓,我們第一次戰敗》中寫道:

儘管有許多關於中中國人採取“人海戰術”,用“大批軍隊”猛攻美軍陣地的說法,但使人望而生畏的不是中中國人的集中進攻,而是他們的佯攻、奇襲或夜間的悄悄滲透。

中中國人確實採用成排成連的人海戰術,以優勢兵力佔領精心挑選的戰術陣地,以便進行決定性的穿插,但這些通常是為了牽制敵人防禦部隊。與此同時,其他中國部隊從側翼發動進攻,並在敵後設定路障。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官方戰史的說法,其情況是這樣的:

記者們總喜歡談到“亞洲遊牧群眾的人海戰術”。再沒有比這更不真實的了。實際上,中中國人很少以團以上的單位進行出擊。甚至這些行動也通常縮小到似乎是無休止的排的滲透。中國紅軍之成為可怕的力量,不是依靠他們人多,而是依靠詭計和突襲。

莫里斯·艾澤曼在《戰爭中的美國從書·北韓戰爭》中寫道:

當美國的報紙裡充斥著關於中國“人浪”攻擊的誇張報道時,在前線的事實卻完全是另一回事。……中國軍隊令人敬畏,不是因為他們人數眾多,而是因為他們善於運用欺騙戰術和達成攻擊的突然性。

……

我們為什麼要在這個地方說這麼多?

因為只有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才能對後面真實的傷亡比例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否則,你的心裡始終會有一個解不開的“疙瘩”。

至於戰爭中的傷亡,雙方經過多年的核實,也基本確定了。

從上世紀末開始,“抗美援朝紀念館”通過民政部下發通知,民政部派員下到除西藏外的全國480多個地級市2670個縣區單位進行核對和統計。

2014年10月,中國民政部、總政治部確認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其中包含陣亡、傷死、病死和失蹤估計死亡的人數。

那麼聯合國軍呢?

1995年,美國官方在華盛頓修建了北韓戰爭美軍死亡者紀念碑,將每個戰死的美軍名字都刻在牆上,共計54246人。

除此以外,美軍還有失蹤人口8177人(一個美軍只要沒看到屍體,即使失蹤幾十年,也不算成死亡),而這些“失蹤”的人幾乎都是陣亡了。

這樣加起來,美國的總死亡人數應該在6.24萬左右。

另外,南韓軍隊陣亡22.78萬人,其他聯合國軍成員共陣亡2597名。

這樣算起來,志願軍陣亡為19.8萬人,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共陣亡29.28萬人。

這就是最接近事實的資料。

事實上,解放軍在建國後的歷次戰爭中,損失都是遠比對方要小的。

無論是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對印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的傷亡都遠小於對方的。

解放戰爭:1946年6月至1955年2月,解放軍參戰170萬左右,傷亡152萬,國民黨參戰420萬,傷亡加起義400萬人。最終,共產黨獲得了政權。

北韓戰爭:志願軍陣亡19.8萬人,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共陣亡29.28萬人。最終,把美軍打回到38度線。

對印自衛反擊戰:1962年6月至11月,中國陣亡722人,印度陣亡4383人。雖然戰爭持續時間僅有3個月,印度的傷亡人數不高,但是這場戰爭徹底擊潰了印度,以至於今天的印度仍活在那場戰爭的陰影中走不出來。

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犧牲8500人,擊斃越南3.88萬人;1984年~1989年老山輪戰各部隊的犧牲總人數約2190人,擊斃越南至少4萬。這場戰爭徹底澆滅了越南稱霸中南半島的野心,也打擊了蘇聯的擴張態勢,對世界政治格局影響深遠。

這裡我們要宣告一下,在這場戰爭中,全世界僅有北韓和民主高棉是公開支援中國的,其它國家要麼看熱鬧(美國等)、要麼譴責中國(蘇聯等)。

另外,還有規模比較小的珍寶島戰役、西沙保衛戰等……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以為解放軍獲得勝利是依靠人多、依靠大量犧牲人數才獲得勝利。

解放軍在武器落後的情況下獲得勝利,且傷亡人數遠小於敵方,依靠的是高層正確的戰略、前線合理的戰術、戰士頑強的戰鬥精神,以及所有人在承受百年屈辱後所渴求的必勝信念。

下面,我們就剩最後一個問題:抗美援朝有哪些重大的意義?

這場戰爭的重要的意義,怎麼高度評價都不為過。

它不僅洗刷了中國近百年的屈辱,還為中國從農業大國快速向工業大國奠定了基礎。

沃爾特·G·赫姆斯在《北韓戰爭中的美國陸軍(第一卷)停戰談到的帳籠和戰鬥前線》一書中寫道:

從中中國人在整個北韓戰爭期間所顯示出來的強大攻勢和防禦能力中,美國及其盟國已經清楚地看出,共產黨中國己成為一個可怕的敵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

新加坡李光耀在其回憶錄《風雨獨立路》中寫道:

所有華人都為毛澤東政府的成就感到萬分自豪。一個政府能在五年內革除貪汙腐敗,使它頂得住美中國人在北韓的武裝力量,這樣的政府是值得大力稱頌的。

臺灣陳永發在《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中寫道:

中國從1842年鴉片戰爭兵敗以後,從來沒有真正打勝過一次對外戰爭,八年抗戰也只是“慘勝”而已。中共卻能把世界最強大的軍隊打到必須講和,這實在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尤其是許多亞非小國,都羨慕不已。

……

其實,我們無需看別人是怎麼說的,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就行了。

北韓戰爭以後的不久,中蘇之間的矛盾就開始惡化了。蘇聯入侵了珍寶島,中國進行了反擊,正是因為中國在北韓戰爭中爆發出來的強大戰力,讓蘇聯沒有敢冒險對中國進行核打擊、沒有敢和中國發生全面戰爭;

在美國入侵越南,陷入戰爭泥潭的二十年中,始終不敢越過中國給美國劃定的“紅線”,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1964年,美軍藉口北部灣事件,公然介入越南內戰。中國隨即通過巴基斯坦轉告美國,如果美國越過北緯17度線,中國一定不會坐視不管,如果美國的轟炸波及中國,中國會視為全面戰爭。

美軍之所以不敢無視中國的警告,就是因為在北韓戰爭之前中國發出“美軍不得越過北緯38度線,否則中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理”的警告。美軍不信,結果在北韓戰爭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

如果沒有抗美援朝、對印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珍寶島等一些列對外戰爭,在國際上,中國或許會是一個經濟大國,但是不可能是一個政治強國,因為沒有鐵血戰爭、沒有鮮血的洗禮,別國不可能對你有敬畏之心!

當今的世界強國,沒有一個不是通過戰爭奠定的:今天的俄羅斯在經濟上已經衰弱了,但是沒有人敢輕視它,只因它有強大的武力;今天德國軍事上已經廢掉了,但是也沒有人敢輕視它,因為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它挑起來的……

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僅奠定了中國的大國地位,還讓我們從蘇聯獲得了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讓中國在最短的時間內從一個農業大國轉變為工業大國和工業強國。

在抗美援朝的過程,蘇聯決定向中國援助156項工程,這是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也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唯一一次“兩國之間轉移全套工業體系”。

關於這“156項工程”的具體由來,至今也沒有人能說清楚。

有人說,這是因為蘇聯老大哥對我們的照顧。

我覺得這種說法是不靠譜的,也不符合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相處原則。

“156項工程”不僅僅是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也是人類工業化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智慧財產權轉移,任何一個專案裡面的智慧財產權都是幾十萬項,需要的錢都是天量的。

更何況,有些東西不是你有錢就能買到的(想想美國對我們的技術封鎖)。

就算中蘇感情再好,蘇聯也沒有理由那麼大規模的援助我們。

也有人認為,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打的不錯,幫助蘇聯在東部牽制住了美國,讓蘇聯可以專心的在歐洲方向和美國爭霸,所以斯大林一高興就給了中國156項工程。

我覺得這種說法已經接近事實了,但是可能還不是事實!

試想:今天,如果中國把所有的工業體系都無償的轉移給和我們關係最好的巴基斯坦或北韓,大家會有什麼反應?

那是給自己增加一個強勁的對手啊!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所以,我認為:蘇聯援助中國的156項工程一定是中國單獨出兵北韓蘇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這中間可能有一個我們不知道的協議。

這個協議或許還沒有被解密,或許根本就只是一個口頭的協議,沒有正式的檔案。

我更傾向於後一種,即雙方擁有一個口頭協議,沒有正式檔案!

那麼,有沒有證據呢?

有一個間接的證據。

在1958年4月和7月,中國要求蘇聯提供承諾給予的核武器和核潛艇,但是蘇聯沒有給,想要以此從軍事上控制中國,然後中蘇就鬧翻了。

毛主席後來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道:“事實上同蘇聯鬧翻是1958年,他們在軍事上控制中國,我們不幹。”

我有理由懷疑,蘇聯向中國承諾提供的核武器和核潛艇也是作為156項工程的一部分,是蘇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那麼,就出現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此重大的事情,為什麼沒有一個正式的協議?這不符合常理啊?

我的分析認為,導致沒有協議的根本原因只有三個字:來不及!

事實上,直到今天,關於北韓戰爭的很多東西都是分析出來的,而不是有公開資料詳細說明的。比如,上面我們和大家說的:蘇聯為什麼不出兵?毛主席為什麼要出兵?

這些都是分析出來的,沒有明確的檔案說明。

為什麼?

因為北韓戰爭發生的太突然,轉折變化太快。

1950年3月25日,斯大林把金日成召見到莫斯科,他們倆祕密決定發動北韓戰爭。這件事,蘇聯和北韓根本就沒有和中共溝通,毛主席根本就不知道。

直到戰爭發動的前一刻,毛主席才知道這件事。而且戰鬥打響以後,北韓以摧枯拉朽的姿勢在極短的時間內差點就統一了整個北韓半島。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北韓由於戰略上的失誤,讓美軍在仁川成功實施登陸,戰局瞬間逆轉。

北韓潰敗的速度,遠遠的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包括毛主席……

在這個危急的關頭,中蘇緊急商議,最終決定由中國出兵援助北韓。

由於時間異常緊迫,來不及對很多事情做出詳細說明,也來不及簽訂正式協議,所以一切只能從簡。

於是,就出現我所說的“中蘇雙方肯定有一個我們不知道的協議”,這個協議很可能是雙方最高決策層的口頭協議。

這個從中國參加抗美援朝的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來,在中國決定抗美援朝的時候,很多部隊都是長距離的抽調,根本沒有任何準備,甚至連入朝作戰的棉衣都沒有……

由此可見戰局變化之快、戰事之緊迫。

那麼,是不是說蘇聯援助中國就完全是“中國出兵抗美援朝,蘇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我認為,也不是!

因為156項工程從1949年北韓戰爭還沒有爆發的時候,雙方就已經開始商議了。

只不過,援助專案數量沒有那麼多。

關於這點,在1950年代,當時任中央財委主任與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的陳雲明確說道:“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一百五十六項,那確實是援助,表現了蘇聯工人階級和蘇聯人民對我們的情誼。”

所以,我們也不能無視蘇聯對我們的幫助和感情:作為世界無產階級的老大,蘇聯和中國確實曾有過超越國界的感情。

也正是有了蘇聯援助的156項工程,這才讓中國在最短的時間內由一個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和工業強國的轉變。

現在,中國已經成為這個世界上唯一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成為世界的加工廠,與抗美援朝不無關係。

抗美援朝是中國命運的轉折點。

沒有抗美援朝,就沒有今天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沒有抗美援朝,中國的工業發展就不可能這麼快(想想印度);沒有抗美援朝,就沒有中國人今天這樣的自信……

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開國偉人們的謀劃、無數革命先烈捨棄生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今天,我們不能忘記那場戰爭,更不能忘記在那場戰爭中付出生命代價的革命先烈們!

9149
最新評論
  • 1 #

    抗美援朝的勝利奠定中國的世界地位、奪得東北亞的話語權與仲裁權、為國家爭取到70年的和平發展時間、震懾日韓不軌之心;美帝直到今天尤心有餘悸,不敢太過分。

  • 2 #

    抗美援朝是奠定大國,強國的基礎。

  • 3 #

    致敬領袖!致敬先烈們!但願中國人認真讀完,消一消“輿毒”,很必要!

  • 4 #

    第一次看到如此深刻剖析北韓戰爭爆發的文章。

  • 5 #

    贊,抗美援朝是世界上最後一次憑精神力意志力戰勝現代化武器的戰爭,所以感恩先輩們

  • 6 #

    拜讀了這篇文章,心中無比感慨!分析的很透徹!但是也有點小遺漏!

  • 7 #

    北韓的傷亡數字呢?

  • 8 #

    一篇好文章!!!感謝老師!!!

  • 9 #

    喝高度白酒,欣賞李教授的文章,是一種極大的滿足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鴻溝協議後,重獲自由的呂雉,遭遇了哪些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