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多崇山峻嶺,連綿不絕;也多大江大河、奔騰激盪。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川人鮮明的地域性格。甚至,連民國時期的四川軍閥,也跟中國其他軍閥很不一樣。
四川軍閥也始於辛亥革命之後,那個神州無主、人自為政的四川,比中國其他地方尤其混亂:四川沒有出現一位像山西閻錫山、雲南唐繼堯這樣的強人,小軍閥誰也吃不了誰,結果越打越多,出現遍地草頭將軍的局面。
對於軍閥,中學歷史教科書留給我們的印象,不外乎凶殘、反動、愚昧、粗魯等字眼。然而,四川軍閥並不是這個樣子。
袍哥兄弟,有錢大家分
自貢鹽井,民國四川最大財源,一直控制在後來的四川一哥劉湘手裡。但是,劉湘從來沒有獨霸自貢鹽井,而是給各家軍閥按約定份額分配利潤,連他可以輕易吞併的小軍閥,也分配到了相應地盤和份額,確是袍哥老大的氣派。
又如,川中射洪,也是產鹽富地。但是,緊鄰的兩家軍閥,田頌堯和李家鈺,誰也沒趕走誰,誰也沒吃掉誰,而是一縣兩治:田頌堯管射洪上半縣,李家鈺則管下半縣。有飯大家吃,有錢大家賺。
甚至,川中土匪,也有自己的行事準則。當時的川陝路,往來商旅眾多,油水豐厚。但是,想借路發財的一多,就沒人敢走了,盜匪也沒活路。於是,沿途土匪強盜達成協議,只收一次買路錢,過客憑收據一路暢通,大家利益均沾,商旅有活路,盜匪也有活路。協議居然被不折不扣地執行,比現在高速收費還統一方便。
硝煙中的人情味
民國四川,軍閥們跟流氓地痞一樣,大打三六九,小打天天有,大大小小戰爭多達470次之多,有規模的戰爭也有近30次之多。單看這數字,簡直觸目驚心。
但實際上,四川軍閥混戰,很難讓人有凶狠殘忍的感覺。相反,看上去還有些搞笑,甚至是逗比。川中軍閥開戰,參戰雙方士兵跟趕場子一樣,經常不瞄準就放槍,噼啪噼啪一頓亂射,算是完成任務,跟放鞭炮差不多。
因為戰爭烈度不大,喜歡看熱鬧的四川閒人們,甚至會跑到戰場邊緣去觀戰,像看比賽一樣起鬨吆喝,比戰場上的槍炮往來還熱鬧。
四川軍閥中上層軍官,大部分出自一地,難免沾親帶故,比如大邑籍軍官就有50多人,所謂“三軍九旅十八團,營長連長數不清”。大家還都是袍哥中人,上戰場是各為其主,但從不撕破臉。遇上誰家婚喪嫁娶,都還得回去吃酒坐席,公私分明;逢年過節,火熱的戰場馬上安靜,軍官們攜手同行、回鄉過節祭祖。
劉文輝戰敗去了西康主政
四川軍閥還有許多打仗規矩。比如,農忙時不打,都種莊稼;收割時不打,都收莊稼;過年過節不打;莊稼田地裡不打,不能毀莊稼……
還有,軍官們白天在戰場上打仗,晚上可能就一起吃火鍋打麻將。軍閥們在前方在打仗,後方的軍閥太太們,卻可能在成都某個茶館裡打麻將,說“他們打他們的,我們打我們的”。
哪個軍閥被打得沒實力了,宣佈洗手下野,這事就算揭過了。然後,打贏的一方,戰後必定會做三件大事:第一,拜會失敗方父母家人,把他們安頓好;第二,打電報給失敗者,宣告自己已不再追趕;同時給失敗者家人報平安:“伯父母大人,當小弟侍奉”,說得體面而體貼;第三,進城安撫百姓,為地方辦點實事給點好處,讓大家安心過日子。
打了敗仗的一方,也並不是非死即亡,萬劫不復。早年,劉湘敗給楊森,部隊被瓜分,僅剩下四個連兵力,託付給叔叔劉文輝保管,懇求說:么爸,我就這麼點本錢了,你幫我看到起,以後東山再起時,還要用的。
後來,叔侄鬧翻,“二劉”大戰,劉湘大勝,當上了四川省主席,劉文輝敗退到荒涼貧瘠的四川康定。夫人楊蘊光以嬸嬸身份出馬,去成都找劉湘:“你到底要把你么爸趕到啥子地方去?”劉湘賠著笑臉,嘴上支支吾吾:“既然嬸嬸出面說話,那就讓么爸在雅安待著吧。”於是,家長裡短中,茶馬重地雅安劃歸劉文輝。
外戰內行的血性迸發
川軍出川
四川軍隊一直給外人印象不佳,所謂“吊兒郎當雙槍將”,就是破槍加旱菸槍,矮小瘦弱、營養不良、破槍爛衣,穿的破草鞋,人手一支步槍還湊不足,被認為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
七七事變前,國民政府軍令部長何應欽要整軍。因牽扯川軍利益,川軍將領普遍抵制,甚至聲稱,何應欽敢削弱川軍,川軍就退出南京政府。然而,“七·七事變”爆發第二天,訊息傳到四川,正在開會的川軍將領義憤填膺,立即找到何應欽,說:“只要能北上抗日,不管南京提什麼條件都同意!哪怕把川軍都打光,也要把日寇趕出去!”
1937年8月7日,從不出川的劉湘,飛到南京參加軍事會議,表示可以出兵30萬,出動壯丁300萬人。並命令四川軍隊立刻進行整編,隨時準備出川。全面抗戰爆發之後,劉湘一直都活躍抗日前線,最終積勞成疾於1938年1月20日在漢口逝世。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不久,“各界民眾歡送出川抗敵將士大會”在成都召開。面對數萬名群眾,川中軍閥大佬鄧錫侯激動地說:“我們身為軍人,受四川人民二十餘年的供養,當然要拼命爭取歷史的光榮,籍以酬報四川人民。此次出川抗戰,戰而勝,凱旋而歸;戰如不勝,決心裹屍以還!”
在第21軍出川抗日誓師大會上,饒國華師長髮表誓詞:“過去打內戰,對不起蜀中父老,此次奉命出川抗戰……決心率所部效命疆場,不驅逐倭寇,誓不還鄉!”為免除後顧之憂,饒國華還專程回到老家,為老母親提前辦了七十大壽,併到祖墳前跪拜。1937年12月1日,饒國華在南京保衛戰中壯烈殉國。
滕縣保衛戰
四川軍閥楊森,在七七事變後,主動率軍北上抗日。從貴州出發時,當地20多萬市民自發趕來相送,各種吃的、穿的都送到戰士手中。楊森感動地說:“我是個老軍閥了,打了幾十年仗,全是中中國人打中中國人,實在是沒意思,對不起國家和民眾……我代表全軍將士,向貴州民眾發誓:川軍寧作戰死鬼,不當亡國奴!”之後,楊森率川軍穿著破爛衣服,徒步數萬裡,出川抗日。
淞滬會戰,楊森率18000多人蔘戰,打得極為慘烈,川中子弟傷亡高達7000多人,陣地上深達2米深的戰壕,最後堆積的屍體比戰壕都高。
1938年的滕縣保衛戰,川軍122師王銘章部,面對日軍最精銳的甲種師團,堅守陣地四天不退,最後全軍覆沒。
軍閥是如此,四川民眾也是如此。1937年秋,四川青年學生王建堂出川抗戰,年邁的父親無法親自到縣城為兒子送行,於是託人交給他一面寫有“死”字的旗幟,鼓勵兒子為國捐軀,奮勇殺敵。在安縣出川抗戰將士歡送會上,縣長成雲章向民眾展示了這面“死”字旗;帶著父親的囑託,王建堂隨川軍踏上了抗日戰場。
沒有一寸土地被日本人佔領的四川,出川抗戰的川軍數量卻是全國第一,高達350多萬,有64萬多人傷亡。抗日軍隊中,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四川人,川軍擔任的前線戰場,約佔全部的十分之二,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沒有第二省可以比。
-
1 #
-
2 #
沒有一寸土地被日本人佔領的四川,出川抗戰的川軍數量卻是全國第一,高達350多萬,有64萬多人傷亡。抗日軍隊中,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四川人,川軍擔任的前線戰場,約佔全部的十分之二,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沒有第二省可以比
-
3 #
我的曾祖父當年在太行山抗日,屍骨未還!我公公在北韓戰場上浴血兩年十個月,九死一生!我哥哥的岳父在珍寶島戰場上丟了一隻眼睛,一生傷殘!我妹妹的公公在老山抗越,也是撿了條命回來。身邊從來不缺少英雄,川人的血性從沒有消退過!
-
4 #
傷時拭血。死時裹身。字字泣血,,字字千金。
-
5 #
這裡要糾正一下,川軍所謂的雙槍軍是指步槍和煙槍,這個煙槍是四川當地的水葉子菸,不是鴉片煙,因為四川當地陰冷潮溼,當地老一輩人都有抽葉子菸祛溼的習慣
-
6 #
我四川好兒郎,亂世打仗,盛世打工,川人從來不負國
-
7 #
成都天府廣場西邊的人民公園就是川兵出川抗日雕塑。樸素的穿著,一杆比身體還長的步槍,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令人動容。
-
8 #
亂世川人打仗,盛世川人打工 都是好樣的
-
9 #
好一句傷時拭血,死後裹身! 先叔公為抗日國軍軍人,曾與一眾川軍同袍交好,故雖粵人而能操一口流利川話,於我幼時分享了好多感人故事。他口中一票川軍兄弟,幽默不拘小節(不愛守規矩), 有點懶,但打起來可是絕不怕死的。因歷抗戰之故,族內家教深惡省籍主義;所有中華兒女,必須團結一心, 不分你我。
-
10 #
川人從未負國,血戰臺兒莊,凍死長津湖,飛奔達旺,拼命諒山。身為四川人,我為內戰外行,外戰內行的他們感到無比驕傲。
-
11 #
每次看到川軍出川抗日,都忍不住熱淚盈眶
-
12 #
誰還爭共和國長子?四川是整個抗戰的後方,長子者,歷來是犧牲最多,不得父母最愛,分擔家庭最多,在我父一輩,長子一般上學最少,輟學回家掙工分,扶養弟弟妹妹,最後無怨無悔的奉獻,因為他是長子,他愛他的家,父母兄弟,姐妹,因為這是老祖宗傳下的規矩!
-
13 #
太慘烈了我們四川人
-
14 #
抗日川軍最盡力,出川就不打算回來的,向川軍英烈致敬!
-
15 #
360萬青壯,抗著死字旗,源源不斷地輸往抗日各戰場,川人愛國,敢於赴死。
-
16 #
川軍,我中華好男兒
-
17 #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川人!英烈永垂不朽!
-
18 #
川軍將士。真是了不得。每一箇中中國人都不能忘記他們,忘記就是忘本。
-
19 #
我么舅公就是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