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中,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國教。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佛教還有儒教成為了活躍在中國的三大宗教。
其中,道教創立於東漢的時候。而創立道教的創始人就是張道陵,也是第一代張天師。相傳,張天師是漢朝開國功臣——張良的後人。
張道陵年輕的時候學問滿滿,聰慧過人,天文地理,無不通曉。後來,因為自身的追求,於是便改學長生之道。
在後世的史書中,相傳,張道陵在雲錦山得到黃帝的幫助,學到了九鼎丹法的煉製方法,從此便一心研究道術。
歷經多年之後,終於練成丹藥——龍虎大丹,於是雲錦山便改名龍虎山,位於今江西省鷹潭市。張道陵老先生在漢朝永壽二年去世,享年123歲。
為了更好地保護天師血脈的純正,歷朝歷代中,天師都是採用世襲的制度來傳承。後人為了紀念第一代天師,也稱張道陵為祖天師。
然而,在傳承幾千年的天師血脈中,最終還是迴歸了平淡。在中國60年代末,最後一任張天師撒手人寰後繼無人,接班亂象頻出。
祖天師張道陵自成立道教之後,就將老子的名著《道德經》奉為第一典籍,並將老子奉為道教的最高真神,也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太上老君。
道教又分為全真教和正一教。而這兩個派別延續至今。張家之所以傳承幾千年,並且在千年的文化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絕不僅僅是偶然。
其中更是歷史規律的必然。歷史上出現了不少的宗教組織,但是使得歷朝歷代的君主都推崇的當屬張家。魏晉南北朝時,第四代天師帶著一家老小回到了道教的發源地——龍虎山。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史上的亂世,遠離是非和烽火,隱蔽于山間,是明智之舉。張盛也在默默地傳播者道教的文化。
亂世結束,宋朝建立,宋真宗掌握大權,此時道教和皇室的聯繫才逐漸多了起來。道教之所以在宋朝有如此高的地位,宋徽宗是主要推動力。
宋徽宗時期,此時道教的掌門人是張繼先。而張繼先又被世人尊稱為“虛靖天師”,此時的道教在皇權的主領人的推動之下,道教已經走向了巔峰。
雖然宋朝時期,道教的地位非同小可。但是“天師”這一名號的由來,卻和宋朝沒有關係。這一名頭是元代的時候,即位者賜予的頭銜。
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天師”的頭銜被改為了“真人”。雖然名號已改,但是人們依然尊稱天師。
明末清初時期,由於理學的盛行和科舉制度的封閉化。道教逐漸失去了之前的地位,此時的道教也與皇權的聯繫越來越遠。
在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曾經盛傳過一則民謠,“絕不絕,滅不滅,六十三代有一歇。”而事情的發展似乎被這一民謠所言中。
第63代張天師是張恩溥,在日軍侵略中國的時候,他隱退到了龍虎山。
1926年,中國的老百姓受到連年軍閥混戰的波及,日子過得苦不堪言。社會動盪之下,貧苦的農民總要生存。
1972年,在北伐的支持下,邵式平和一大批貧苦百姓衝進了上清宮(張恩溥的居住地),在百姓的席捲之下,收貨了大量的財寶和許多歷代相傳的寶貝,其中有一些寶貝被當做珍貴文物放在了江西博物館中。
去了臺灣之後,張恩溥積極地宣傳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且創立了“臺灣省道教會”,常年奔波與大陸和臺灣。張恩溥在位期間,一直致力於兩岸的發展。
張恩溥是一個積極的愛國主義傳播者,受了政府和民眾的認可。可想而知,當時的張恩溥在社會的影響力和認可度。
晚年的時候,他想回到大陸,但是由於當時的時局問題,這個願望一直沒實現。
張恩溥去世之後,道教內部就面臨一個掌門人的問題。由於張家一直採用的是承襲的方法,所以大家的目光就轉移到了張恩溥次子的身上,但是這位青年卻對道教不感興趣。
國不可一日無君,教也不可一日無主。萬般無奈之下,道教中的人想到了張恩溥的侄子——張源先。張源先深受張恩溥器重,在張恩溥在世的時候,曾帶領張源先處理過教中事宜。所以,大家對張源先的能力還是比較認可的。
雖然也有一些不認可的聲音存在,但是也攪不起來什麼風雨。但此時張源先並不是名正言順的天師,他只是代理天師。在位的30年中,張源先也算是把教中的事務搭理得井井有條。有時候,他也會去大陸積極的參見活動,為兩岸的宗教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當一切開始步入正軌的時候,一個不速之客的出現打破了現狀。這個人叫做張美良。他自稱是張恩溥的親生兒子,並且還拿出了道教的信物——陽平治都功印。
道教有許多法寶和信物,當時太匆忙,許多東西都沒有來得及收拾,所以陽平治都功印早已丟失。
道教的一些長老們在看到丟失已久的信物之後,頓時對張美良的身份深信不疑。
雖然確定了身份,但是當時的教會中出現了兩種聲音。第一種聲音是覺得張美良年紀輕輕,並且之前並沒有處理過教中事務,毛頭小子一枚,天師的身份怎麼能隨便交給他。
第二種聲音就是支持張美良,張源先本來就不是正式天師,只是代理天師,血緣關係並不純正,應該早點讓天師的血緣迴歸正統。
起初,這兩種聲音吵得不可開交,雖然兩邊的人都是文化人,但是吵起架來,絲毫不亞於村邊的農婦,毫無形象可言。
但是,後來張源先的年紀大了,身體也大不如前。2008年的時候,張源先與自己家中離世。此時,張美良登上天師的寶座是名正言順的。
然而,還沒等張美良大展身手,另一個張家人站出來了。這個人就是張恩溥的叔叔——張道禎。張道禎一亮相就指著張美良,說他冒名頂替,根本不是張家人。
原來,張恩溥在逃往臺灣的過程中,沒有來得及帶上自己的妻子和女兒。所以來到臺灣之後,他就又有了一位妻子。而這位妻子是二婚,和前夫育有一子,此子正式張美良。
張美良聽說天師之位無人,便動了歪心思,想冒名頂替。於是,他便聯合自己的母親上演了這樣的鬧劇。
真相揭開之後,這位主人公成為過街老鼠,他也隨之倉皇而逃。
天師之位又一次空了出來,張道禎瞅準時機,毛遂自薦。說自己是貨真價實的張家人,把天師之位創給自己才是正確的。但是張恩溥和張道禎相隔太遠,並不是名正言順。
但是,張道禎才不管這些,他開始收買教會中的人,並且還自顧自地召開了天師繼承儀式。天師之位傳到這裡早已變味,這些人看重的是天師背後的奢靡生活。
自此之後,道教亂象頻出,但凡能和張家人扯點關係的人,都打著道家的名號,招搖撞騙,四處斂財。
道教已經不再是老百姓眼中的那片淨土,更像是塊肥肉,誰都想咬一口。傳承千年的道教文化,自張恩溥之後就結束了,真應了那句名言,63代絕。
道教有著近千年的歷史,它的誕生有著神秘且模糊的色彩,是中國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之一。然而如今的道教已經不在純粹,這樣的現狀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在全球工業化的席捲之下,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飽受考驗,只有堅持初心,才能與三千浮世之中,守住最後的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