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國自古以來,統一天下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 佔據關中地區東出

如秦掌握關中平原,進而東出統一天下,劉邦掌握巴蜀後,還定三秦(關中地區),進而東出利用關中地區的資源和項羽爭天下,唐朝則是晉陽起兵進入關中,進而一統天下。

秦滅六國

第二種

北方統一南方

曹晉時期的統一戰爭,以華北平原為後方,先取巴蜀,再取荊襄,順江而下,直取江南。

北周到隋的統一路線,北周陳關中平原東出滅掉北齊,將關中平原和華北平原的資源整合到了一起,一路佔據巴蜀順江而下,一路從淮河南下,兩路大軍在江南會合滅陳。

隋滅陳

蒙元則是中國歷史上首例佔據漠北統一天下的少數民族王朝,鮮卑(北魏)、契丹(遼)、女真(金朝)統一北方的王朝都沒有做到只有蒙元做到了。

蒙元的統一路線是,先佔據燕雲地區和東北,進而和金朝對決於華北平原,進一步佔據華北平原,取得黃河以北的地區,金朝滅亡。

蒙古滅金

對待南宋在蒙古第二位大汗窩闊臺時期採取了三路出擊,從西路關中入蜀,中路進攻荊襄地區,東路軍進攻淮河地區。由於兵力太過於分散,最終退兵。

窩闊臺三路攻宋

蒙哥時期採取了,大包圍戰略,自己率領主力進攻四川,忽必烈作為中路進攻湖廣地區,第三路從雲南進攻貴州,四川自窩闊臺汗之後就在山上建城,蒙軍騎兵的優勢在山城無法發揮優勢,再加上蒙軍在南方水土不服,最終蒙哥病死在釣魚城。

蒙哥大迂迴攻宋

忽必烈採取了中路突破,主攻荊襄地區,進而奪取長江重要航道,順江而下取得了南宋首都臨安。

忽必烈滅宋

第三 以南方為基地北伐中原

諸葛亮的北伐,以蜀地為基地,北上佔據隴右地區,進而佔據關中,東出一統天下。但因蜀道難糧食運輸困難最終失敗。

諸葛亮北伐

孫權相比諸葛亮來說最為為有利,東吳有著兩條北伐路線出襄陽,襄陽河南的門戶,奪取後可直取洛陽,第二條則是沿著水路北上攻取合肥,奪取淮河流域進而奪取中原。

但孫權善於水軍無法,東吳又無天然馬場和戰馬,無法和曹魏在平原作戰,東吳江南氏族無力進取最終失敗。

東晉最出名的北伐要數劉裕北伐,北上江淮取得了山東,再以山東為屏障攻取河南,以黃河為屏障阻擋北魏,西進關中,結果因為東晉內部不穩而失敗,這也是最接近成功的,朱元璋北伐效仿的就是劉裕的路線。

劉裕北伐

北宋的北伐目的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自石敬瑭割讓給遼之後,此後中原王朝無險可守,宋太宗趁著滅北漢的勁頭北伐,士兵們得不到好的休息,遼此時內部穩定,因而導致了失敗。

中國北伐成功的只有朱元璋,那朱元璋北伐是如何成功的呢。

第一 元朝內亂

蒙元自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汗位繼承就在鬥爭,元朝的內亂本質上就是蒙古傳統法幼子守灶和漢法嫡長子繼承製的鬥爭,成吉思汗雖然選了和嫡子窩闊臺繼承汗位,但又根據幼子守灶(蒙古傳統法,其他兒子出外謀生,幼子繼承家裡的所有財產),成吉思汗幼子繼承了成吉思汗大部分的遺產,成吉思汗在蒙古封了95個千戶,其中有60個千戶和十萬兵馬給了拖雷,作為大汗指定的繼承人窩闊臺只得到了3個千戶 和幾千兵馬,成吉思汗死後三年,才召開忽裡臺大會,窩闊臺才被選為大汗。

蒙古的部落民主制度依然起著很大的作用,蒙古舊俗大汗去世,皇后攝政,主持忽裡臺大會選舉新的大汗,窩闊臺去世後,乃馬真太后攝政五年,蒙古大汗的繼承需要得到太后和其勢力的支持,再加上西道諸王(成吉思汗四個兒子的後代)和東道諸王的支持才能繼承汗位,蒙古大汗的即位需要得到蒙古傳統勢力的支持,拖雷的兒子蒙哥就是得到拔都(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系的代表)支持才得以繼承汗位。

但自蒙哥去世,蒙古汗位的繼位發生了變化,根據幼子守灶的傳統,蒙哥幼弟阿里不哥鎮守蒙古的祖地哈拉和林,蒙哥死後,阿里不哥得到了蒙古傳統勢力的支持,忽必烈在蒙哥汗時期領漠南軍國事,代表蒙哥治理漢地,按照蒙古來說,蒙古的內地是蒙古高原,西域、中原都屬於藩屬地區,按照蒙古傳統阿里不哥應該是最有可能繼承蒙古汗位的。

忽必烈重漢法得到了漢地的支持,擊敗了阿里不哥,成為了蒙古的大汗並且在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自此元朝的皇帝有了兩種身份中原的皇帝和蒙古的大汗,忽必烈採取漢法嫡長子繼承,其太子真金早逝,根據嫡長子繼承此後元朝的皇帝都是太子真金的後代。

但依然保留著部落民族的遺存,此後的皇帝沒有元世祖忽必烈的威望,只能依靠獲取攝政皇后和權臣再加上西路和東路諸王的支持獲取王位,每次皇帝登基時要給權臣、太后和諸王大加賞賜,也沒有明文規定賞賜的數量,由此造成了此後皇帝越賞越多,成為了元末財政危機的主因之一。元朝的皇帝都渴望加強漢法,因為漢法的本質是中央集權,推行漢法必定和蒙古守舊勢力發生矛盾,元英宗由於推行漢法改革,結果被蒙古守舊派賜死,史稱南坡之變。

皇帝對守舊派的籠絡,再加上皇帝的短命(38年元朝有八位皇帝,忽必烈和元順帝佔了三分之二),每次新帝推行漢法沒到幾年就去世了,守舊派權臣掌握大權,下一任皇帝在即位推行漢法和守舊派的大臣鬥,元朝幾乎一大半都處於內鬥。

到了元順帝更是厲害,元順帝是13歲被權臣推舉上位,國家的大權被守舊派大臣弘吉拉 伯顏掌握,徹底廢除漢法,並廢除了科舉 使得漢人失去了下層通向上層的機會,加速了社會動盪。漢法派展開了反擊,最終在他侄子漢法派代表脫脫的大義滅親下漢法派獲得了勝利,早期的元順帝推行漢法是明君做派,到最後聽信奸佞害死了脫脫,元朝徹底走向滅亡。

元朝末期最大隱患就是武裝內鬥,黃河改道造成水患,本來修河是好事,但因元朝官員的腐敗,層層剝削最終造成了元末的農民大起義,其中以劉福通和韓林兒這一支最為出名,劉福通和韓山童以宋為國號,點燃了元末起義的火種,劉福通背靠大別山以汝河 淮河為界,以豫南為基地展開了三路北伐,西路軍進軍關中,中路軍繞道塞外北上攻取了元上都和遼陽行省的首府遼陽,東路軍佔據了山東,一時間東北.、河南、關中地區、山東,北方大部為韓宋政權所取,眼看就要只取中都完成滅元的大業,但此時元朝出現了兩大地主武裝暫時拯救了元朝。

劉福通三路大軍北伐

其中一支是察罕帖木兒,他的祖先是乃蠻人,自祖父以來移居河南已有三代。並且姓了李,又叫李察罕。在元末起義中,他為了自保組建軍隊,隨後又聯合了李思齊的部隊,逐漸壯大,成為鎮壓起義軍最大的力量,他和李思齊在關中地區擊敗了劉福通的西路軍,佔據了關中地區,隨後南下收復河南,趁著東路起義軍內亂收復了山東,劉福通的起義軍被他徹底撲滅,到了1361,元廷升他為(中央的)中書平章政事(位置僅次於丞相),兼“知河南山東行樞密院事,陝西行臺御史中丞”,地盤包括了今天的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他一躍成為北方最大的軍閥勢力。

朱元璋為了避其鋒芒,曾經和他通好暗中向元朝稱臣,此時的朱元璋西有陳友諒、東有張士誠,北方抵禦元軍的劉福通已經徹底戰敗,一旦朱元璋和陳友諒作戰,察罕帖木兒南下,朱元璋辛辛苦苦經營的地盤將毀於一旦。

1362年,察罕帖木兒被人刺殺,其勢力大部分為其養子王保保繼承,但其部將李思齊和張良弼割據關中,並不聽王保保的命令,李思齊認為我和你父親同時起兵,和你父親同輩,我豈能同一個後生指手畫腳,山西北部軍閥孛羅帖木兒認為察罕帖木兒已死自己擴充地盤的時候到了,南下圖謀王保保的太原,王保保為了平定北方勢力和朱元璋通好,朱元璋此時也要對付陳友諒正求之不得。

元廷內部又發生了內亂,元順帝的奇皇后想要廢掉元順帝,立自己的兒子,她想假借王保保的力量,逼迫元順帝讓位。她的靠山是右丞相,奇皇后逼走了反對她的御史大夫。於是逃奔到孛羅帖木兒的軍營。皇太子派人去要,孛羅帖木兒沒有給。

高麗貢女 奇皇后

右丞相則藉著元順帝的詔書,削去孛羅帖木兒的兵權。孛羅帖木兒抗命,殺了欽差後進軍中都,元順帝被迫恢復了他的官職,結果剛過了一個月,右丞相又慫恿了元順帝,命令王保保進攻孛羅帖木兒的大同。想要徹底除掉孛羅帖木兒。

元大都

孛羅帖木兒一看朝中有奸臣害我啊,我必須把這些害我的奸臣幹掉,於是再度帶兵來京,皇太子統率軍隊出城抵禦,大敗逃到太原,投奔王保保。

元順帝為了保命把右丞相押親自解給孛羅帖木兒殺掉。孛羅帖木兒進入大都,受拜為中書左丞相,整個政府入於他的掌握。他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他囚禁了奇皇后一百天,並且發兵想要除掉王保保,但被其擊敗。

王保保

王保保也效仿孛羅帖木兒北上元大都清君側,除掉這位危害皇帝的權臣,在王保保帶著太子逼近大都時,元順帝派人暗殺了孛羅帖木兒,王保保帶了太子回大都,被拜為太傅,左丞相。奇皇后和太子想要叫王保保逼迫元順帝讓位,退居為太上皇,王保保不肯。王保保在大都住了兩個多月,認為現在元帝國的心腹大患是南方壯大的朱元璋,於是便請求元順帝派他打朱元璋。元順帝封他為“河南王”,授權給他“總制關陝晉冀山東諸路並迤南一應軍馬,凡機務錢糧黜陟予奪,悉聽便宜行事”,把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四省的軍政大權交給了王保保。

王保保想要徵調在陝西的李思齊等關中軍閥南下攻打朱元璋。結果關中的軍閥不聽命令,王保保怕自己南下攻打朱元璋時,這些關中軍閥攻擊自己的老窩河南,於是是不再南進,而轉師西向,攻打李思齊這些關中軍閥。

此時勢力強大的王保保成為眾矢之的,關中軍閥記恨他,奇皇后因為王保保不聽她的話廢掉元順帝立太子而針對他,她慫恿元順帝讓太子總領天下兵馬,奪取王保保的兵權,把王保保的防區限制在潼關以東。不久元順帝又罷免王保保本兼各職,令他以“河南王”的資格,退居河南(洛陽)。王保保很氣,便擅自把軍隊撤回黃河以北。

王保保對付關中軍閥的部將關保,在陝西對王保保叛變,不再打李思齊等人。元順帝聯合李思齊和關保合力討伐王保保。

又把王保保的根據地劃給關保駐防。這些割據勢力豈是王保保的對手,都被擊敗,王保保心想我一心為國,結果皇上卻這番待我,於是就賭氣回到太原,不肯出來抵禦朱元璋的北伐軍,並把自己的精兵從山東調走,山東的烏合之眾豈是明軍的對手,山東很快被明軍擊潰,這個時候元順帝終於想起了王保保,恢復王保保的所有職務,可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明軍花了不到幾個月就攻破了元大都。

第二戰略得當

朱元璋趁著元朝北方內亂,先後平定南方最強的兩個勢力陳友諒和張士誠,到1367年擁有的疆土,擁有現在的湖北、湖南、河南東南部和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和長江中下游,是全中國最富庶繁盛、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

北伐的時機終於成熟,朱元璋採取了先取山東,再由山東取河南據守潼關,再集中優勢兵力從河南進行北伐。

首先是沿著京杭大運河北上,佔據山東地區,依靠山東丘陵為屏障,站穩腳跟,隨後取河南佔據潼關,把關中軍閥困在關中,防止其稱大軍北伐時,斷明軍後路,如果強攻關中會引起關中割據勢力的聯合,造成明軍陷入關中的泥潭中,在河南和山東站穩後,北伐大都自然水到渠成,1368年八月收服大都改名北平,意為北方平定的意思,自石敬瑭時期失去的燕雲地區,在四百年後終於奪了回來。

第三 南方經濟強過北方

明初北伐和民國北伐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經濟壓倒性勝利,有了這個前提才是北伐勝利的關鍵。在明北伐前北方混戰打成一片焦土,而元朝經濟命脈則是南方地區,劉福通在北方勢力強大,張士誠僅僅佔據高郵地區,就使得元朝的丞相脫脫率領百萬大軍來攻,就是因為張士誠佔據著京杭大運河這一經濟命脈,失去了這一經濟命脈,北方的敗亡是早晚的事,朱元璋掌握了南方的財富,又有京杭大運河輸送兵馬錢糧有著強大的後勤和財富支持,一方窮得叮噹響,一方富得流油,元朝焉能不敗。

個人認為朱元璋北伐成功的主要原因,元朝無法形成一個穩定的中央集權的國家,貴族擁有著巨大的權力,甚至可以廢了皇帝,而皇帝卻只能大加籠絡貴族,來維護自己的統治,為此需要耗費大量的錢糧和分權,造成皇權的下滑和國力的損耗,也使得元朝立國不足百年。

元朝的內鬥使得朱元璋得以崛起,朱元璋大戰陳友諒,元朝在內鬥搶地盤,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元朝還在內鬥,而王保保這一名將卻棄之不用。

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九子奪嫡雍正為什麼放過十阿哥?不是不想動是動不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