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是梁山泊的第一代元老,但細說起來,杜遷才是第一個佔山為王的好漢,只是王倫來了之後,老杜將一把手的位置讓給了王倫,
這麼說來,柴進也算是梁山泊的創始人。所以,第一代元老們都很給柴進面子,畢竟是金主,得罪了他,等於和自己過不去。
但是,在林沖上梁山的過程中,王倫就不幹了,他對經柴進推薦入夥的林沖,在內心產生了一些想法,使他有了不得不拒絕柴進的理由:林沖名號大,本領強,他一入夥,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
怎麼辦?既不想得罪柴進,又不想留下林沖,那就給他設坎吧。從王倫的表現來看,他給林沖設了三條坎兒:
-
其一,態度傲慢,對林沖愛搭不理,希望他主動離開;
-
其二,給林沖設置入夥障礙。留下可以,但投名狀不能少,按江湖規矩辦事,柴進也不好說什麼;
-
其三,給林沖找對手。林沖下去找投名狀,碰巧與楊志“狹路相逢”,兩人鬥了四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一下驚動了王倫。他親自下山觀戰,心想:好傢伙,兩條猛虎,都留下,可以相互制衡,不錯,不錯!
可惜,以上三條,一條也沒奏效,最終還是看在柴進的面子上留下了林沖。
從以上三條也可看出,王倫這個人不適合當梁山泊的老大。
-
其一,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投名狀”。晁蓋為什麼能當得起老大,說到底還是因為實力雄厚。他可是劫了價值十萬貫的生辰綱,相當於萬兩黃金,十萬兩白銀,關鍵還製造了一起驚天大案,轟動了朝廷。
王倫拿什麼與他比,經營梁山泊多年,還不能實現自負盈虧,還得靠柴進資助,這足以說明,此人毫無能力,不堪大任。
-
其二,沒有投名狀就算了,你仗義疏財也行,但他也沒有這份氣量。在小說中,幾位仗義疏財的好漢,都有一個好名聲。
晁蓋、宋江、柴進,此三位都有仗義疏財的氣量,因而廣交天下好漢。劉唐、公孫勝,心中都想劫生辰綱,為何都來找晁蓋?就是衝著晁蓋的義氣和名氣來的。
宋江走到哪裡,都有人喊哥哥,就連粗魯野蠻的李逵,也被他收拾得服服貼貼。李逵久聞其名,兩人初次見面,宋江就拿出十兩銀子給他,李逵立馬折服,人如其名,此後肝腦塗地,任他拿捏。
可以說,宋江因仗義疏財的名聲, 為他日後成為梁山一把手,以及招攬人才,都有著極大的幫助。
再說柴進,身份高貴,喜交四方豪傑,流配犯人也是上賓。有著孟嘗君之稱的他,無意中開啟了自己人生中的一項大事業,作為梁山泊的創投人,他的分量可不低。
所以說,做老大是需要“資本”的,那你王倫有什麼呢?連最基本的江湖修養都沒有,誰願意選你當老大?
其三,自己沒本事,沒才德,也就算了,還嫉賢妒能,不可取。晁蓋當老大義氣鎮江山,宋江當老大謙虛來服人。
晁蓋在位的時候,梁山泊的辦公室叫“聚義廳”,“聚義”與晁蓋的氣質相匹配。宋江當了老大後,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一個“忠”字有玄機。
“聚義”,江湖豪氣十足;“忠義”,以禮服人。晁蓋臨死時,留下遺言,說拿下史文恭,誰就當梁山老大,這是江湖式的處理方式;而宋江則不然,在小說中,他為了留住人才,多次提到要讓出老大之位,這就是格局。
那麼王倫有什麼格局呢?
林沖準備火併王倫時,也私下向晁蓋他們道出了王倫的缺點:嫉賢妒能,無大量大才,做不得山寨之主,毫無格局可言。
而他推舉晁蓋為王,理由也很充分:仗義疏財,智勇足備,以義氣為重。
所以,林沖火併王倫,不只為一己之私,不只為洩憤,不是圖他位,而是從骨子裡根本看不上這個人。
既然王倫不適合當首領,那麼晁蓋就適合嗎?其實晁蓋也不適合,選晁蓋只是鑑於當時局勢。
那麼晁蓋為什麼也不合適,與宋江一比,格局小了。
晁蓋當上一把手後,說了一番話,他說“各人務要竭力同心,共聚大義”。晁蓋待人沒得說,挑不出什麼毛病。
他與劉唐素昧平生,見劉唐被雷橫抓住吊在家門前,他仍舊設法將劉唐救下;聽說宋江遭難,千里奔波,親自帶著兄弟們去劫法場救宋江。
好漢們跟著他,的確能過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但是也就這樣了,梁山也不可能再有大的發展,更不可能有能力抵擋朝廷的千軍萬馬,最後也就是被剿滅的命運。
可見,晁蓋為人寬宏,有氣量,但是他沒有理想,沒有使命感,沒有戰略眼光,這就決定了他不能為梁山規劃一個更好的未來。
所以,縱然晁蓋的心胸遠超王倫,但他的格局與王倫並沒有本質性的區別,這也是他最終敗亡的原因。
那麼作為梁山泊的第一把手,到底需要配備什麼樣的能力,才算是一個合格的首領呢?看宋江的格局。
宋江在潯陽樓題了一首詩:
心在山東身在吳,
飄蓬江海漫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
敢笑黃巢不丈夫。
詩畢,他心裡便想,“倘若他日身榮,再來經過,重睹一番,以記歲月,想今日之苦。”
-
一首詩加上他內心的獨白,可以看出,宋江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
晁蓋劫了生辰綱後,被官府追捕,是宋江冒著殺頭的危險向晁蓋通風報信。而且此後怕洩露了梁山機密,把自己的小妾都給殺了。
宋江被從法場上救下來後,他不是馬上逃命,而是想著要劫殺黃文炳。晁蓋都不敢想的事情,他敢想,晁蓋要等來日方長,他說機不可失,最後宋江奇襲無為軍居然成功了!
-
為兄弟兩肋插刀,遇事情臨危不亂,宋江有擔當,膽略過人,有領導潛能。
宋江在當了一把手後,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之後不斷招兵買馬,帶領梁山人攻打了江州、高唐、青州、大名府、東平、東昌、泰安等眾多城池。
他所做的這一切,實際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為梁山尋找出路。儘管他為梁山好漢尋找的出路談不上“好”,但至少他朝著目標去奮鬥了。
-
這一點至少說明,他是一個有眼光有前瞻性的領導。
那麼宋江的格局也就出來了,有理想、有抱負、有擔當、有膽略、有眼光、有前瞻性,而宋江身上的優勢,在晁蓋和王倫身上是看不到的。這就是宋江成為梁山一把手的資本。
總結:
說來也巧,小說中的林沖一角還有些特殊之處。每逢梁山改朝換代都有他的身影。火併王倫,晁蓋當老大,他是幕後推手;宋江當老大,他是首席支持者。
他一人見證了梁山三代領導人,從能力上來講,由他推舉的領導人水平越來越高。林沖在推舉晁蓋時說過,他不貪圖權位與富貴,他火併王倫,除了因其心胸狹隘,嫉賢妒能,還因他沒抵擋官軍的膽略,也沒有清君側的本事。
“據林沖雖系禁軍,遭配到此,今日為眾豪傑至此相聚,爭奈王倫心胸狹隘,嫉賢妒能,推故不納,因此火併了這廝,非林沖要圖此位。據著我胸襟膽氣,焉敢拒敵官軍,剪除君側元兇首惡。
所以,林沖在甄選梁山領導人一事上,藏有私心,那就是他想復仇,與官軍為敵,殺盡朝廷奸佞之徒。誰能完成這樣的壯舉,王倫不行,晁蓋也不行,那麼宋江就行嗎?
行不行,也沒得選了,只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