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歷史中的禪讓溫和的有魏晉,魏文帝曹丕當時沒殺漢獻帝和他的家族,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通過禪讓取得魏的皇位也沒有殺魏的宗室。

而實施大殺的有南朝的劉宋,宋武帝劉裕拿了司馬家的皇位後滅族,而後蕭道成又滅了劉家。

楊堅即位後,同樣盡滅宇文家族。

上位後,楊堅廢除了北周的六官體制恢復漢魏的舊制,重建了全部體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完全就是繼承了隋朝的這一體制,隋對於唐就像秦對於漢一般,唐朝僅因避諱皇帝名字而改了個別的字,如隋朝的民部因避李世民而改胡部。

除此之外,楊堅繼續進行土地制度改革,把北魏以來的均田制在北齊北周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整頓。

而府兵制也在西魏北周的基礎上進行整頓,還有地方體制,如州縣二級,減去了多餘的地方行政機構。

隋文帝楊堅還進行了刑法制度的改革,大唐律令的母本正是隋文帝的開皇律。

楊堅在用人方面也可謂精明,他對於老人和新人的使用展現了他作為皇帝高超的駕馭能力。

老人的代表是蘇威,新人的代表就是高熲。

蘇威的名望非常高,他的父親蘇綽曾是輔佐宇文泰的大臣,幫助宇文泰穩定了西魏的朝政,使得西魏可以抗衡強大的東魏和北齊,功不可沒。

蘇威作為蘇綽的兒子自小就很出名,宇文護在北周專權的時候把自己的女兒強行嫁給了他,但是蘇威並未攀附權貴,而是到深山裡學習去了,跟宇文護保持距離。

雖然西魏北周時因為時代的超期潮流,家族的失勢是常有的事,但是宇文護被殺時作為女婿的蘇威因為不跟宇文護親近並未受牽連。

楊堅輔佐周靜帝時,高熲建議啟用蘇威,而蘇威在看到楊堅要篡位後又跑到深山裡躲清淨去了。

楊堅並未因此而生氣,而是很有城府地先晾一晾這個蘇威,等到登基後才把他請回來做太子少保,還兼任了宰相和財政部長(度支尚書)。

蘇威上任後提出減免徭役,隋文帝全部同意。一次隋文帝楊堅大怒要殺人,也被蘇威給勸下來了,上演了一出君臣之間的儒家大戲。

後來隋文帝楊堅繼續讓蘇威兼任了最高法院院長(大理卿)、首都市長(京兆尹)和紀委書記(御史大夫)。

通過對蘇威的重用表達出隋文帝楊堅對於他的信任,即使有人參蘇威楊堅也不辭他的職,以這種方式讓所有北周的臣民心服口服,皇帝雖變,但大家的前途不變,努力幹都可以出人頭地,一下就穩定了朝堂和民心。

再看高熲想辭職,但是隋文帝也不同意,而是讓他和蘇威這新老兩個代表共同輔政,大小事務都與這二人商量,知道十二年後的592年失去作用的蘇威才被免官。

高熲是一個類似諸葛亮的人,隋書說他“略涉書史”,並不是書呆子,而是知道具體怎麼做的人。

高熲作為新人代表,更是獲得了隋文帝的超級加倍的信任,一旦有人詆譭高熲,不是被殺就是被貶,通過這種方式讓新上來的人才可以放心,加強國家新人才的建設,隋文帝的手段真可謂高超。

公元589年,隋文帝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統一了自東漢末年開始(除西晉短暫的統一)的混亂局面。

隋文帝利用突厥之間的矛盾造成突厥的分裂,輕鬆地解決了自北朝時就是邊患的北部突厥。

隨後,隋文帝就全力對付南朝陳,此時的陳是陳霸先的後人,陳後主陳叔寶。此人生活極度奢侈,不理朝政,日夜與妃嬪在一起,遊宴製作豔詞。

當時南朝這個陳後主自恃長江天塹,感覺自古長江限隔南北,以為北朝對他無計可施。

然而讓這個陳後主沒想到的是,自己會成為除了晉武帝滅吳之後第二個被北朝滅掉的南朝。

因江南江北氣候不同,收穫季節也不同,所以隋文帝就派兵在江南南朝正在收穫的時候騷擾,對方對抗時又撤回江北,如此反覆多次令南朝麻痺,以為隋文帝起兵來襲也無大的威脅可言。

終於,等到南朝徹底麻痺之時,隋朝發起總攻,一面從長江上游,一面從陸路合肥、武昌和揚州進攻,最終滅了陳。

中華大地分裂了四百餘年後,隋文帝終於完成了大一統。這不僅僅是中央集權形式上的覆蓋大江南北,更是完成了文化上的整合。

我想,更深一層,隋文帝不僅僅完成了人為的分裂,更重要的是一個新的統一王朝消滅過去那些低效的制度,新的中央集權體制推動了中國歷史繼續向前發展。

分裂時期,中國孕育了各種各樣的新元素,只有在統一之後這些新元素才會被放大,繼而被完善,成為新生的動力,推動國家繼續健康地向前發展。

隋朝衰退原因有二,一是因為隋文帝的皇后獨孤氏,二是因為罷黜高熲。

隋文帝的皇后獨孤氏叫獨孤伽羅,不是那個ADC伽羅。

這位獨孤伽羅喜歡讀書,懂政治,有個性,與隋文帝共同上朝,對隋文帝楊堅的影響很大。

獨孤伽羅的父親獨孤信在於宇文護鬥爭過程中被迫自殺後,獨孤伽羅開始低調謙卑,為楊堅廣結人緣,楊堅的五個兒子全是這位獨孤氏所生,隋文帝對這位皇后既尊重又喜愛,甚至有點內懼,沒想到楊堅還是個妻管嚴……

獨孤氏唯一的缺點就是心胸非常狹隘,無法忍受隋文帝楊堅寵愛其他的女人,甚至因此對高熲懷恨在心。

再看高熲,他的兒子娶了太子楊勇的女兒,自然和隋文帝楊堅成為親家。

高熲自此開始帶上了太子黨的標籤,太子楊勇與晉王楊廣關係不好,這就導致了楊廣對高熲開始懷恨在心。

開皇六年,洛陽有人上書建議楊堅當太上皇,把位子傳給太子楊勇,剛四十多歲的楊堅對此非常反感,就把楊勇派到洛陽去想要廢掉太子。

隋文帝楊堅又有多疑的毛病,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評價過楊堅說他生性多疑還事必躬親。

但高熲考慮國家穩定就向楊堅勸諫,太子沒有明顯過失不應調整接班人,否則會引起大的動亂。

隋文帝楊堅就此開始對太子楊勇和高熲產生了忌憚之心。

後來文帝要去征討高麗時,雖然高熲堅決反對,但是文帝早已不像以前那麼信任高熲,所以堅決地讓兒子楊諒做元帥,高熲做(參謀長)長史,最後卻大功未成。

獨孤氏開始吹起了枕邊風,楊諒也說了不少高熲的壞話,這進一步加強了文帝與高熲之間的間隙。

後來又因高熲攻打突厥時的一些無中生有的事情,隋文帝將高熲免官,甚至除名為民。雖然隋文帝一直猜忌高熲,但在位期間一直沒有殺掉他。

此時由於獨孤氏也看不上楊勇這個兒子,也同意廢掉這個太子。

而高熲的下臺直接導致了太子楊勇被廢。

毛主席讀這段歷史曾說,隋文帝換太子是蘊藏大亂。

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太子楊勇正式被廢。他的兒女爵位一同被廢。

其中原因不外乎家事國事天下事,皆是政治的緣故,晉王楊廣比太子楊勇更會為人,也更會拍文帝夫婦的馬匹,慢慢地前後各種事情積攢在一起就導致了楊勇的被廢。

天平開始向楊廣傾斜。

楊廣開始有所動作,通過後來殺死自己的宇文化及的父親宇文述去謀求當朝宰相楊素的支持,後宮的獨孤氏也偏向楊廣。

老謀深算的楊素自然看到了楊廣的優勢,與獨孤氏一起做隋文帝的工作,不斷地提示楊廣的好。

楊廣終於如願以償當上了太子。

後,獨孤皇后死去,無人監管的文帝有些放縱,專寵陳叔寶的妹妹陳夫人,逐漸開始病重。

楊廣此時調戲了陳夫人被文帝知道後大怒,楊廣知道後立刻假擬聖旨,將文帝的親信全部抓捕,用自己的親信張衡帶著東宮的士兵換掉了文帝身邊的人,入寢殿侍疾。

不久,隋文帝駕崩。

楊廣即位後並未給張衡很高的官爵,所以我猜測文帝的死應該是楊廣指使張衡所做。

未完待續。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試析唐人詩歌中的牡丹情結及文化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