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檔鑑寶節目上。
“這支藏品,我們給出的預估價是350萬元。”
望著臺下交頭接耳的觀眾,鑑寶專家擦了擦汗,宣佈了本場展品——鳳釵的預估價格。
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聽到如此高的預估價後,觀眾的反應卻不像之前那樣興奮。
“真的好險,要不是那位老太自報家門,恐怕這支鳳釵就被當成贗品銷燬了!”
恰恰相反,在聽到專家親口承認的真品事實後,觀眾們反而群情激憤,稱要讓節目組為鳳釵的持有者,也就是那位老太道歉。
倒是那位老太,作為當事人之一,不僅沒有斥責節目組險些銷燬藏品,反而氣定神閒站在一旁,安撫起了激動的觀眾。
“我會一直妥善保管鳳釵,當做傳家寶一樣傳承下去,不會轉賣。”
緊接著,老太太的發言,更是讓觀眾們敬佩萬分,自發地鼓起了掌。
這位老太究竟是誰?
亮明身份後的她,為什麼能讓專家們重新鑑定鳳釵?
而那支價值不菲的鳳釵,又有什麼樣不為人知的來歷?
險些被銷燬的鳳釵
“這支鳳釵太新了,初步判斷是仿品。”
2018年的一檔節目上,鑑寶專家們的一句話,讓現場的氣氛瞬間安靜了下來。
在那幾年,鑑寶節目風頭正盛,刺激的流程設定,吸引著人們將自家珍藏已久的寶物拿來鑑定。
對於鑑寶者來說,運氣好的話,自己手頭上的藏品不僅能價值翻倍,還能在大眾面前刷一波存在感;
可運氣不好的話,多年的期待落空不說,藏品也要拱手相讓,變成節目裡的一攤破爛。
正如古董淘貨市場魚龍混雜一般,登上鑑寶節目舞臺的眾人,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此時站在舞臺中央的鑑寶人老太,無疑很不幸地成為了運氣不好的那批人。
按照節目慣例,一旦發現鑑寶人帶來的藏品是假的,就會當場銷燬。
雖然說這種當場銷燬的方式,能最大程度上阻止仿品繼續在市場上流通,但對於鑑寶人來說,心愛的藏品被毀,無疑是一件錢貨兩虧的賠本買賣。
望著臺上已過花甲之年的老太太,觀眾們的心中不免有些五味雜陳。
但讓人意外的是,即使明白自己提供的鳳釵即將被毀,老太依舊端莊淡然,臉上絲毫不見驚慌之色。
而接下來,她說的一番話,更是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訝萬分。
“您說這支鳳釵是贗品,那您是否知道,我的母親是誰?”
意識到事件即將失去控制,一旁的主持人,連忙回憶起了老太登臺後的自我介紹——在開場白中,老太太稱自己名叫劉貞蓮,在北京城西的社區里居住。
除去她帶來的鳳釵格外精美之外,老太太本人,也是一位非常典雅自持的氣質美人。
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護理有方的頭髮,與皺紋都掩蓋不住的風韻。
當時,主持人按照流程,詢問了劉貞蓮此次登臺的目的,又請她講述了一段與鳳釵有關的故事。
“這支鳳釵是我繼母留給我的遺物,已經陪伴了我很多年,這次前來鑑寶,也是突然奇想。”
劉貞蓮表示,自己退休之後,閒來無事就喜歡看電視上的鑑寶節目,跟著節目品味藏品的人生故事。
看著看著,劉貞蓮就突然想起來,自己家裡也有一個前朝傳下來的鳳釵,據說還是自己繼母的嫁妝。
後來繼母早亡,父親也在幾十年後因病去世,這支鳳釵就被傳到了她這一代,一直妥善保存著。
劉貞蓮心血來潮,當即就決定,自己也要去鑑寶節目上闖一闖,看看這支繼母留下來的鳳釵,究竟價值幾何。
“難不成這位氣質不凡的老太太,真有什麼不為人知的來歷?”
望著一旁氣定神閒,臉上不見半點怒色的劉貞蓮,主持人一時間也有些猶豫。
劉貞蓮不俗的談吐,與待人接物時的彬彬有禮,看起來不像是偽裝出來的,如果真的是專家判斷失誤了,後果可不止是節目事故這樣簡單了。
當即,主持人便示意專家,再好好觀察一下手中的鳳釵。
“請問您的母親是誰呢?又跟這支鳳釵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緊接著,調整好情緒的主持人,連忙接上劉貞蓮的問句,適時引導對方繼續說出自己的故事。
但讓她意想不到的是,接下來劉貞蓮的話語,讓全場陷入了更加混亂的狀態中。
“什麼?您竟然還有這樣的身世?那這支鳳釵,來頭可就更大了!”
一旁的鑑寶專家,連忙認真拿起那支鳳釵,仔仔細細地查驗了起來...
意想不到的傳世寶物
“不可能啊,從前朝流傳下來的寶物,色澤怎會被保護得這麼好?”
回想起剛剛的經歷,鑑寶專家急出了一身冷汗...
節目剛開場的時候,他如同往常一般,對劉貞蓮送上來的鳳釵進行了查驗。
從古色古香的木盒中取出藏品時,鳳釵異乎尋常的亮色,確實曾讓他眼前一亮。
仔細觀察時才發現,無論是製造工藝還是花紋雕刻,都將藏品的年代指向了清朝年間。
更別提鳳釵上鑲嵌的那顆綠寶石,不僅為整支鳳釵增色不少,其本身的價格就已十分不菲。
憑著自己豐富的鑑寶經驗,專家判斷,這顆綠寶石,學名應該是一種名為綠松石的文物。即使是在不缺珍寶的清朝年間,也僅僅只有皇室成員才配享用。
這樣一來,原本價值連城的藏品,真實性就大打折扣了。
要知道,作為整個“封建”社會的終結,清朝距離現代的時間最短,各式寶物因而得到了較為妥善的珍藏。
比如說皇室成員的專屬用品,大多數早已被好好地封存保管了起來,流落民間的極為少見。
即使是退一萬步來講,這支鳳釵真的被當年負責整理文物的工作人員遺漏,那在民間難免要經歷幾次轉手易主,釵身上應該會留有一些不小心劃刻的痕跡。
而劉貞蓮送上來的這支鳳釵,不僅顏色栩栩如生,甚至連釵身也保存完好,根本看不見歲月流轉的痕跡。
以當時的現實環境來看,這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於是,專家才因此判斷,劉貞蓮的這支鳳釵,是仿照清朝文物所打造的高級贗品,並非古董文物。
不過考慮到劉貞蓮年事已高,收藏的這支鳳釵又確實工藝精湛,一番商量過後,專家們決定,銷燬藏品後,會額外支付劉貞蓮一些費用。
這樣一來,不僅贗品文物不會流入市場繼續坑人錢財,為之心心念唸的劉貞蓮也能有所補償,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本以為這樣妥帖的處理,會讓劉貞蓮得到一些安慰,開開心心帶著補償離開舞臺,但後者的反應,卻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
“我的父親名叫劉振東,我的繼母,就是文繡。”
面對驚訝不已的鑑寶專家,劉貞蓮面不改色,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
“難不成,您的繼母,就是末代妃子文繡?”
反應過來後,專家忙不迭地問道。
如果是皇室成員的後人的話,那麼擁有皇室藏品,就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來不及詢問更多,眼見現場的議論聲四起,專家只能硬著頭皮,將那支鳳釵重新拿在手裡,認認真真地再查看一次。
這一次,還真讓他有了不一樣的發現。
原來,第一次查看鳳釵時,由於心中已經大致有了主意,專家便沒有再認真細看,而是就此給出了判斷。
等第二次查看時,專家不敢馬虎,連鳳釵的翅膀內側也仔細觀察了一番。
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正是這被他忽略的翅膀內側,竟然隱藏著一個驚人的信息。
“這一行小字是...內務府敕造。”
只有宮廷御製的物品,才能被刻上“內務府敕造”這幾個字。專家意識到,這一次,他是真的看走了眼。
結合之前對鳳釵成色的判斷,這支鳳釵,的確是清朝皇室的用品,並不是贗品。
能得到保存如此完好的真品,著實是藏品史上的一大收穫。
當即,專家便給出了預估價,劉貞蓮的這支鳳釵,最起碼價值350萬的高價!
此話一出,現場觀眾一片譁然。
要知道,在此之前,專家可是給出了“贗品”的判斷。
如果不是劉貞蓮的自爆身世,那支傳世鳳釵,就會被徹底銷燬在鑑寶舞臺上。
這樣的錯誤判斷,可差點造成了藏品史的一大遺憾,而且是後期無論如何都挽救不了的。
觀眾的反應,讓內心本就煎熬不已的專家更加慚愧,臉上的尷尬之色愈加明顯。
“其實,如果不是繼母的勇敢大膽,或許這支鳳釵早已去向不明。”
似乎是為了緩和現場的氣氛,沉默良久的劉貞蓮再次出聲,溫柔鎮靜地講起了自己聽過無數次的,父親與繼母文繡朝夕相處的日子...
追求婚姻自由的末代皇妃
在那個君權與夫權並重的壓抑環境裡,即使是生活優渥、養尊處優的妃嬪,也與其他民間女性一樣,有著孤苦無依又身不由己的悲痛靈魂。
可以說,伴隨著多達219個“真龍天子”的,是幾十萬居於深宮的無奈命運。
1909年生於滿洲八旗的額爾德特·文繡,就是第一個站出來反抗不公命運的後宮女性。
作為逐漸沒落的八旗之一,文繡的童年時期,雖過得清貧,但是足夠快活。
勤勞勇敢的生母蔣氏,在丈夫去世後撐起了一個家。
為了能讓兒女得到最好的教育,蔣氏不辭辛苦,靠著拿手的針線活,將文繡送進了到北京私立敦本小學讀書。
在那裡,改名為傅玉芳的她,得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啟蒙課。
由於天資聰穎,入校後,無論是國文、算術、自然,還是圖畫和音樂,文繡都拔得頭籌,成績斐然。
本以為這樣的生活會一直繼續下去,但意外還是悄然而至。
1921年春,早已被推翻的“清朝政府”傳來消息,要滿洲八旗貢獻子女,豐盈皇帝后宮。
已入旗籍的額爾德特·文繡,自然被列入了備選名冊。
聽聞這樣的消息,文繡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
原因很簡單。
早在1912年時,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就已燒到了紫禁城,將當時的皇帝溥儀逼至退位,大清王朝至此滅亡。
如今清政府“死灰復燃”,不顧時代潮流,自說自話搞起選秀,本身就是一場笑話。
更何況,接受過新時代教育的文繡,心中期待的是自由戀愛的新式婚姻。
可文繡的五叔華堪貪圖富貴,竟自作主張,將文繡的照片送至了內務府。
結局可想而知,容貌不凡的文繡,很快便贏得了溥儀的青睞,將其納為皇妃。
無奈之下,文繡只得違心入宮,接受命運的審判。
與多數封建皇帝一樣,溥儀不喜歡飽讀詩書的文繡,在聽聞其接受過新式教育後,不僅勒令其立即停學,還要文繡學習《女兒經》及宮中大禮。
這樣的安排,讓文繡十分排斥,但也只能含淚接受。
1924年,馮玉祥發動“逼宮事件”,將溥儀、文繡一行人逼出皇宮,他們從此徹底淪為尋常百姓。
雖被迫輾轉在逃命路上,但對於文繡來說,失去皇室身份,讓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當即,她就向溥儀求情,希望後者能跟她一起,學習新式思想,過尋常人家的普通日子。
可死性不改,依舊沉浸於復辟大業的溥儀,斷然撲滅了文繡剛剛燃起了希望之火。
一次偶然間,文繡無意間聽到,溥儀竟然同日本人共事,試圖借用列強勢力,收回國土。
如此不切實際的想法,讓飽受流離之苦的文繡非常失望。
在苦心規勸溥儀未果後,文繡做出了一個前無古人的決定:與溥儀離婚。
文繡明白,雖然溥儀此時勢力不再,但貿然離婚,自己的勝算依舊不大。
為了能讓自己的目的如願達成,文繡制定了非常詳盡的計劃。
1931年8月25日,文繡以散心為名,離開溥儀控制區域,來到天津民國飯店,將隨身太監斥責離開。
“文繡要向法院控告皇上,決定同他離婚。”
藉著同伴玉芳之口,文繡正式與溥儀決裂,打響離婚大戰。
而另一邊,驚聞她如此舉動的溥儀,瞬間暴怒。
“堂堂九五之尊,怎麼能被一個妃子起訴離婚?”
頓感顏面無光的溥儀,對著僕從們發洩著自己心中的怒火。
當即,溥儀便命令身邊侍從,與文繡展開了不容反駁的對峙與談判。
本以為這場談判在他的施壓下會很快結束,但頭腦不清醒的溥儀,忽略了先進媒體帶來的巨大影響。
出其不意的輿論攻擊,讓溥儀很快感到了筋疲力盡。
終於,1931年10月22日,在雙方律師的見證下,溥儀與文繡簽訂了離婚協議,兩人再無瓜葛。
至此,文繡重獲自由身,離開了那個讓她深惡痛絕的封建地獄。
雖然為了挽回顏面,溥儀還是登報表態,稱文繡是被自己“休掉的”,但拿回自己隨身物品的文繡並不放在心上。
1932年春末夏初,在友人的陪伴下,文繡拿回了傅玉芳的原名,又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北平的一個私立小學得到了一個教師的職位,開啟了自己平淡卻幸福的平民生活。
1945年,經友人介紹,文繡與當過兵的劉振東相識,兩人跨越政治眼光,喜結連理,成為當時人人叫好的模範夫妻。
就這樣幸福的過了幾年時光後,領養了一個女兒的文繡因病辭世,為自己波瀾壯闊的傳奇一生畫上了句號。
而她從宮中帶出的那支鳳釵,也在丈夫劉振東身故後傳到了養女劉貞蓮手中。
時光流轉,機緣巧合間,那支本應失傳的鳳釵再度重回今人視線,其間的種種際遇,都讓人唏噓不已。
結語
鑑寶大會結束後,劉貞蓮並沒有追究節目組的責任,而是帶著這支鳳釵回到家中,繼續過起了平淡無憂的日子。
面對媒體紛至沓來的採訪,劉貞蓮也只是淡淡地表示,無論如何,自己都不會變賣鳳釵。以後的日子裡,她只想好好保存鳳釵,並在身故後,將其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
或許對於劉貞蓮來說,鳳釵究竟價值幾何並不重要。
比起冰冷無情的一串數字,那段徜徉在鳳釵中的傳奇人生,與鳳釵承載的親情思念,才更讓她珍而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