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時代初期,曾經有這樣一個男人。
他是一國之君,但是卻跑到周王室去做官。兢兢業業給周王室打工,最後卻引來周王室的猜疑。後來沒辦法,他只能回國領兵,和周王室幹了一仗。本來只是想著證明一下自己的存在感,結果卻把周王室給打的一敗塗地。
然後,大家看到他把周王室打敗了之後,所有國家都開始輕視周王室。於是在這之後,所有諸侯國都開始紛紛獨立,相互爭霸。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男人,其實是歷史上那場春秋亂戰的真正開啟之人。
這個男人,就是鄭桓公,後世史學家筆下的‘春秋小霸’。和後來著名的春秋五霸相比,鄭桓公卻沒能名列其中,但是他卻開啟了這個爭霸的時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對春秋歷史的影響,比後面那幾位公認的春秋霸主,只高不低。
那麼,這位春秋小霸鄭莊公,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當時他會和周王室開戰?鄭莊公既然成為了春秋小霸,那為何後來鄭國卻沒能崛起,反倒淪為一個小國呢?
這事,我們還得從鄭國的歷史開始說起。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鄭國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太強大的國家,而且這個國家的人,智商似乎不是很高,要不然也不會留下‘鄭人買履’這樣的典故。
但實際上,鄭國不夠強大,這其實是春秋後期之後的事情了。而在春秋初期的時候,鄭國其實是一等一的大國。
鄭國出現於西周末期,第一位鄭國國君,是那位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的親叔叔。而鄭莊公,就是他的孫子,同時也是鄭國的第三代國君。
據說是當年在周幽王在位期間,這位親叔叔貢獻很大。再加上當時周王室已經有衰落的跡象,周幽王急需找幾個和自己親近的大國,支持自己,所以才提出要冊封一個鄭國。
據說冊封鄭國的時候,周王室先是自己拿出一部分土地,然後讓其他幾個相鄰的諸侯國,也拿出幾座城,最後大家一起拼湊出了一個鄭國。
不管鄭國開國的時候,到底是有著怎樣的歷史原因。反正總之,鄭國開國之後不久,歷史上就發生了那場著名的‘烽火戲諸侯’事件。因為周幽王的執政失誤,導致西周首都鎬京被攻破,周幽王也被殺了。
在這個著名的歷史事件當中,鄭國的初代國君,也就是周幽王他叔叔,其實還是很夠意思的,直接陪著周幽王死在了鎬京。這倒也不奇怪,因為按照當時的制度,鄭國這位初代國君,除了是鄭國的國君之外,還是周王室內部的高官。之前周王室之所以要冊封他,很大一個原因,其實也是想借著冊封他的機會,從其他諸侯國手裡面收取地盤。
所以,犬戎攻破鎬京之後,這位鄭國初代國君,直接殉國了。此後,他的兒子,也就是鄭莊公他爹即位,這就是整個的第二位國君鄭武公。
鄭武公即位之後,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帶著鄭國的軍隊,去解救已經淪陷的鎬京。後來,在鄭國和其他國家的聯手之下,犬戎被擊退,但是西周首都鎬京也被付之一炬。所以接下來,大家擁立了周幽王的兒子即位,這就是周平王。
因為當時鎬京已經被毀了,重建成本太大,再加上犬戎又不斷襲擊鎬京,所以後來大家決定,乾脆直接讓周王室搬個家,從今天的西安地區,搬到洛陽那邊好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平王東遷。
當時周平王即位之後,之所以要東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洛陽地區離鄭國很近。當時周平王想得其實挺好,覺得鄭國這邊是實在親戚。以後離得近一點,還能互相幫襯一下。周王室這邊,也能借著鄭國的力量,再度崛起。
但沒想到的是,這位鄭國的二代國君鄭武公,和他爹比起來,可就有些不厚道了。平王東遷之後,鄭武公因為之前有勤王和擁立的功勞,又從周王室手裡獲得了不少土地。然後,鄭武公又利用在周王室擔任高官的機會,不斷挖周王室的牆角,還趁機吞併其他國家的領土。
如此一來,鄭國固然是越來越強大。但是被鄭國推出來做擋箭牌的周王室,可就裡外不是人了。要知道,鄭國吞併其他國家的土地,那可都是打著周王室的旗號。所以鄭國的這種做法,是很影響團結的。
如此,鄭武公在位二十七年,先後滅了鄶國和東虢國,讓鄭國地盤擴大了近一倍。但是這樣一來,鄭國在周王室的眼皮子底下搞擴張,和周王室的關係自然也就越來越壞。
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鄭武公去世之後,鄭莊公即位了。
鄭莊公即位之前,鄭國的歷史背景,基本上就是如此。這些歷史背景,幾乎決定了鄭莊公登基之後,大部分的人生軌跡。而他剩下的小部分人生軌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則是鄭莊公他媽決定的。
對於鄭莊公來說,他雖然是嫡長子,但是他的登基之路,卻並不順利。
這種不順利,主要來自於他媽。
據史書記載,鄭莊公他媽生他的時候難產,所以後來一直就不喜歡鄭莊公。反倒是鄭莊公的弟弟,出生的時候是順產,他媽比較喜歡。
出生的時候怎麼出來,這事理論上來說,鄭莊公他也決定不了啊!但就是因為這樣一件事,後來兩兄弟逐漸長大之後,他媽就表現出了明顯的偏心。不但在衣食住行方面,明顯表現的對小兒子更好一些,對大兒子不屑一顧。甚至於他媽還提出,讓他爸換一下繼承人,把繼承人換成他弟弟。
同樣都是親兄弟,做人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鄭莊公他媽這種明顯不公平的做法,也讓後世很多歷史學家產生了懷疑。有些人猜測,或許鄭莊公根本就不是他這位嫡母所生的,只是被放到名下寄養而已。不管真相如何,總之,在鄭莊公小的時候,他媽對他很不好就是了。
所以,年少的鄭莊公,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我到底做出了什麼?為什麼我會被這樣對待呢?
這種特殊的少年遭遇,缺少母愛的生長環境,讓鄭莊公養成了一種特殊的素養。他謹小慎微,凡事三思而後行,同時又非常記仇。說好聽點,這叫優秀的政治天賦,為他以後做一個成功的國君打下了基礎。說不好聽的,這……其實叫缺愛。
就這樣,熬了十四年之後,隨著他爹駕鶴西去,十四年之後,年少的鄭莊公,正式繼承了國家。
雖然繼承了國家,但是他母親給他帶來的影響,依然沒有停止。
照理來說,大兒子都已經上位了,做母親的就該收手了。可是鄭莊公他媽不一樣,非得繼續瞎摻和。首先,鄭莊公他媽要求,把鄭國內部的大城京邑,封給他弟弟。然後他弟弟又在自己的封地裡,大肆加固城牆,整軍備戰,一副隨時要打仗的架勢。至於要打誰,這可就說不好了。
接下來,人家又直接下令,要求鄭國北部和西部的地方官員,完全聽從自己的調遣,不再聽從鄭莊公的安排。等到鄭國的北部和西部,都歸他管之後,他又開始明目張膽地置辦武器,組建軍隊……
到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知道,這個老二要造反了。
偏偏鄭莊公示弱不見,什麼都不做。
當然,什麼都不做,這是史書上的說法。我們有理由相信,鄭莊公在明面上,確實是什麼都沒做。因為當時在他身邊,還有他的那位生母,鄭國的那位太后。只要他稍有異動,他母親就能全部得知,然後告訴他弟弟。所以,他必須保持表面上的平靜。所有的事情,都得繞過他母親的耳目,悄悄地進行。
既然能瞞過一國太后,那麼瞞過史官,自然也不稀奇了。
如此,等到鄭莊公即位二十二年之後,這時候的老二,終於正式造反了。經過二十多年的準備之後,此時的老二,已經三十多歲了,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再加上那位偏心眼的鄭國太后,一直在偏幫她這個小兒子,不斷給他輸送各種情報。甚至於老二起兵之後,她還打算主動給老二開城門。
偏心到這個份上,也真的是沒誰了。
但問題是,隨著老二打到京城,接下來的事情,卻很詭異了。
得知老二造反之後,鄭莊公像是打了雞血一樣,瞬間封鎖了京城,然後迅Superb人,去進攻老二的封地京邑。更詭異的是,接下來,當鄭莊公的軍隊打到京邑之後,被老二苦心經營了二十多年的京邑,竟然直接反水了!滿城百姓,竟然都支持鄭莊公,而不支持老二。
所以,雙方交手之後,沒過幾個回合,鄭莊公就控制住了局面,徹底擊潰了老二。而老二戰敗之後,知道自己在鄭國是再也待不下去了。只能逃往國外,企圖通過外國力量的支持,反過來再回鄭國奪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父母的,真不能太偏心眼。正所謂手心手背都是肉,太偏心眼,其實並不是對孩子的愛,反倒是害了孩子。
等到鄭莊公趕走了老二之後,也忘了他那位偏心眼的老孃。鄭莊公直接下令,把他老孃囚禁了起來,還聲稱是‘不到黃泉不相見’。當然,一年多之後,鄭莊公還是見了他老孃,讓他老孃最後安享晚年了。只不過,原本手握大權的這位鄭國太后,以後再想要實權,肯定是沒有了。
對於鄭莊公來說,打到他老弟,軟禁他老孃,徹底控制鄭國,這事基本就等同於他的新手村任務。當然,這個新手村任務有點難就是了。史書上對於這件事的記載,可能只有寥寥幾行字。但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鄭莊公卻花了整整二十二年的時間!
從十四歲登基,到接下來花二十二年的時間統一全國,鄭莊公花了三十六年的時間,終於通關了新手村。而接下來,鄭莊公就開始率領整個鄭國,開始向外發展了。
之前的二十多年裡,鄭國因為大陸的這段糾紛,一直沒怎麼參與外邊的事情。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期間其他國家就閒著了。
在這期間,山西地區的晉國,徹底崛起,吞併了周圍的一大堆小國,成了山西地區的頭號霸主。但是再之後,晉國因為內部爭權的問題,宗室內部開始內戰,暫停了對外擴張。陝甘地區的秦國,開始徹底崛起,常年和這一代的霸主,西戎部落開戰,逐漸成了陝甘地區的新興強國。
山東的齊國,之前在西周末年的時候,曾經內亂過好長時間。但是到了這個時候,換上了齊莊公在位。這個齊莊公,就是後來那位齊國霸主齊桓公他爺爺。齊莊公在位期間,徹底結束了齊國的內亂,開始帶領齊國不斷髮展。而且,這位齊莊公屬於那種超長待機型的國君,一共在位六十多年,所以他在位期間,齊國的國力也開始迅速增長,逐漸成了山東地區的霸主。
至於南邊的楚國,因為距離周王室的統治核心比較遠,受到的控制程度比較小。所以這個時候,基本上就是跑馬圈地,在南邊看誰不服就滅誰,國土面積也在迅速暴增。
總之,在這二十多年裡,當鄭莊公在打新手村任務的時候,其他幾個新興的大國,都在快速崛起。而鄭國作為一個老牌大國,一個之前被周王室親手扶持起來的大國,此時其實已經落後的多少。如果說,鄭國剛出現的時候,國力要比這幾個新興大國略勝一籌。那麼到了這個時候,鄭國已經沒有任何優勢,甚至被反超了。
除了這幾個新興大國之外,周王室那邊的情況,也比較複雜。那位東遷首都的周平王,也是個超長待機的國君。只不過,他的超長待機,並沒有給周王室帶來複興,最多也就是隻能讓周王室不內亂而已。
這倒也不能怨他,自從當年烽火戲諸侯那一戰之後,鎬京被攻破。周王室的直屬軍事力量,在那一戰當中,損失慘重。與此同時,隨著周平王東遷,周王室在陝西這邊的地盤,基本上也全都丟了。更要命的是,後來有些諸侯不服周平王,直接擁立了周平王的一個叔叔做天子。所以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周王室罕見的同時擁有兩位天子。
所以,這二十年的內鬥,對周王室來說,也是不小的消耗。直到二十年之後,差不多就是鄭莊公即位之後不久,晉國出手,幫周平王解決了他的那個叔叔,周王室這才結束了兩王並立的局面。
但這一連串的打擊下來,到了周平王解決了他叔叔之後,周平王忽然發現,他早已失去了對天下諸侯的控制。當時周王室能實際控制的地盤,東不過滎陽,西不過潼關,南不過汝水,北到沁水南岸,只有方圓六百里大小。
這個實控範圍,甚至還不如鄭國。
此時的周平王,估計也感覺很無力。當時幾個強大的諸侯國,都在忙著搞擴張,根本沒誰願意來幫他。或者說,那些諸侯其實樂於見到周王室衰落。周平王之前東遷洛邑,原本就是指望著離晉國和鄭國這兩個姬家的諸侯國,能夠幫幫忙。但此時晉國那邊忙著自己搞擴張,鄭國當時在位的鄭莊公,正在攻略新手村任務。如此一來,最後的指望,自然也沒了。
就這樣,周平王幹掉自己的叔叔之後,又過了二十多年,周平王身體越來越差,知道自己即將命不久矣。更要命的是,周平王的兒子,也就是當時的周王室太子,去世得比較早。這導致周平王不得不直接傳位給自己的嫡長孫,就像後來朱元璋傳位給朱允炆一樣。但問題是,這位嫡長孫又年齡太小,周平王又擔心他鎮不住場子……
所有的這些,千頭萬緒,堆在一起,確實讓人會產生一種無力感。
就在這個時候,周平王忽然聽說了一個消息。
鄭莊公通關新手村了。
這對於周平王來說,這個消息其實是好壞參半。之前鄭莊公他爹在世的時候,就沒少挖周王室的牆角。而鄭莊公即位之後,因為長時間在攻略新手村任務,也幫不上什麼忙。反倒是因為鄭莊公繼承了他爹的位置,繼續做周王室的‘卿士’,一直也沒停止挖牆腳的工作。
所謂卿士,大家其實可以理解成後世的丞相。只不過,後世是皇帝讓丞相幫忙做事,丞相立功之後,皇帝給丞相一塊封地;而當時周王室為了團結更多力量,強化自身,直接挑選那些統領強大諸侯國的國君,前來做他的‘卿士’。
所以,之前周平王本想趁著鄭大陸亂,趁機除掉鄭莊公的卿士之位。但結果,鄭莊公也不傻,直接全力對周王室施壓。最後,周平王為何不和鄭國翻臉,非但沒有除掉鄭莊公的卿士之位,反倒得把自己的太子送到鄭國去學習,做了變相的人質。
堂堂周天子,混到這個份上,也真是夠窩囊的了。
而接下來,隨著鄭大陸亂結束,鄭莊公終於把自己的目光,放到了周王室這邊。當然,鄭莊公沒想過匡扶王室,他想要的,是像他爹那樣,繼續挖周王室的牆角,強大自身。
恰好這個時候,那位被鄭莊公趕走的老二,跑到了衛國。衛國為了佔領鄭國的城池,自然也就藉著這個機會,對鄭國開戰了。而鄭莊公這邊,此時已經和周王室談妥了條件。要是不利用一下,可就太可惜了。
所以接下來,鄭國直接聯合周王室,以及周王室的另一個鐵桿支持者虢國,一起進攻衛國。
在春秋初期,這個陣容其實還是挺嚇人的。雖說當時秦晉齊楚這幾個大國已經崛起,但如果是周鄭聯手,再加上他們幾個附屬小弟也出手的話,這個陣容在春秋時代最初的五十年裡,足以戰勝任何一個新興大國。
當然,這是在其他新興大國,不找幫手的情況下。
隨著周鄭聯盟一起進攻衛國,衛國也不甘示弱,直接拉上了宋國、陳國和蔡國。然後鄭國又和齊國結盟,和之前有衝突的魯國重修舊好……
總之,這場原本屬於鄭莊公和他弟弟的爭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越鬧越大,逐漸把更多的國家給牽扯了進來。這個過程,要細說起來其實很複雜,因為牽扯到的國家和人物太多。總之,經過這幾年的征戰之後,鄭國雖然沒有徹底打垮衛國,但是鄭莊公卻打出了自己的威名,而且佔了不少地盤。
最關鍵的是,在戰爭期間,鄭莊公還不斷去拉攏對手的盟友。經過鄭莊公的拉攏之後,原本是他敵人的宋國,和鄭國重修舊好。原本幫衛國打仗的陳國,也倒向了鄭國,甚至於陳國國君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鄭莊公的兒子。
這場涉及了超過十個國家的混戰,其實也可以被稱之為‘第一次春秋大戰’。雖然規模沒有後來的很多戰爭大,但是牽扯的國家、人口以及勢力,卻非常廣泛。當時整個中原核心地區的國家,基本上都捲入其中。而這場混戰的結果,就是鄭莊公打出自己的威名,隱隱成為了這些國家的大哥。
大哥這個身份,聽上去似乎有點虛,但在某些特殊的時候,其實非常好用。
除此之外,在這幾年當中,還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這幾年當中,周平王死了。
作為西周到東周的轉折之君,後世看周平王的時候,大多會把他當成一個昏君。畢竟,如果不是昏君,為什麼西周傳到他手裡,就瞬間從天下共主,衰落成一箇中等諸侯國的程度呢?但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瞭解過這段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周平王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弱。
周王室之所以會衰落,罪不在周平王,而是在於他的前輩們,或者說是在於歷史潮流。在這股潮流面前,周平王能保住周王室沒有被除名,這已經是天大的能耐了。
不管治國能力如何,至少在政治手腕方面,周平王肯定是大師級別的。要不然,之前鎬京被攻破之後,他也無法平衡各方勢力,為周王室爭取到東遷的結果。
但是,周平王去世之後,所有的一切都變了。
因為他的兒子,去世比較早。導致周平王去世之後,周王室是由他的嫡長孫接手的,這就是周桓王。周桓王比較年輕,所以處理很多事情的時候,就比較年輕氣盛。
周桓王登基之後,想問題比較簡單:既然那些諸侯國不聽話,那就直接派兵去把他們打服不就得了嗎?那些大的諸侯國,或者遠的諸侯國,暫時打不動,那就先打身邊的。只要一個個武力收復,不就得了嗎?
周桓王的這個思路,如果放到當代的某些網絡爽文裡,其實是很好的劇情,而且估計很有賣點。但問題是,現實和理想,是有差別的。如果這麼做,真的可行的話,那之前他爺爺周平王為啥不做呢?
周王室這邊,隨著周桓王登基,態度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點,鄭莊公肯定是第一時間就察覺到了。因為當時鄭莊公還擔任著周王室的卿士,很多政務,都要由他來直接負責。
所以,接下來的十年裡,周王室和鄭國的關係,開始越來越緊張。
周桓王覺得,既然鄭國就會挖牆腳,那就直接以暴力壓服鄭國,把鄭國打到聽話好了。而鄭國這邊,自然也是早有防備。一邊儘量做事滴水不漏,不給周王室找自己麻煩的機會。另一邊行動更加迅速,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如此,到了周桓王上位十年之後,這時候的鄭國,已經成功召開了會盟,和陳齊魯蔡等多個國家會盟,並且擊敗了之前一直作對的衛國和宋國。當時在中原核心區域,鄭國已經是頭號大國了。
與此同時,周王室這邊,周桓王也做了不少事情。在這十年當中,周王室插手了晉國的內政,得到了晉國的支持。同時,為了杜絕鄭國再挖牆角的行為,周桓王一方面對鄭莊公表現得十分冷淡,另一方面,又提拔了虢國的國君,同樣入朝做卿士,分去了鄭莊公的一部分權力。
等到周桓王登基十三年之後,這時的鄭國,已經儼然成了多個國家的帶頭大哥,和多個國家舉行了會盟。而周桓王這邊,也自覺做好了準備,得到了好幾個國家的支持,覺得可以武力壓服鄭國了。
所以在這一年,雙方徹底撕破臉了。
首先,這一年夏天,周桓王正式罷免了鄭莊公的卿士官職,不允許他再插手周王室的政務。而鄭莊公這邊,為了表示自己的態度,也當即決定,今後不再朝拜周王室。
鄭莊公的這個決定,無疑是觸犯了周朝以往推行的禮樂制度。而按照以往西周時代的禮樂制度,當一個諸侯不來朝拜天子的時候,天子就有理由去征討這個諸侯了。所以在這之後,周桓王直接下令,召集自己的小弟,直接去征討鄭國。
消息傳出之後,當時整個天下都震驚了。
要知道,自從進入東周時代之後,周王室就從來沒有大規模征討過其他諸侯國。之前周平王在位的時候,更多是以懷柔的手段,提升自己的影響力。而如今,周王室不但再次出征,而且還是直接針對鄭國這種強國。
顯然,這是周王室在有意亮自身的肌肉。
如果周王室能打贏,那就意味著,周王室已經恢復了一定的力量。之前各地的諸侯敢獨立,就是因為周王室喪失了絕大部分的軍隊。如果這一戰,周王室能夠輕易戰勝鄭國,那也就意味著,周王室也能輕易擊敗其他強大的諸侯國。如此一來,至少在中原核心地區,周王室的威嚴,就能重新樹立起來了。
所以,當週桓王宣佈,要討伐鄭國之後,所有諸侯國的目光,都投向了這座戰場。大家都知道,這場戰爭的勝負,將會決定太多的事情了。
周桓王這邊,自然也知道這一戰的輕重。對周王室來說,這一戰可以說是生死存亡的一戰。如果能打贏鄭國,周王室的威信就能再次樹立起來,以後的事情就相對容易了。而如果敗了,周王室僅剩的幾個小弟,恐怕也要轉投其他大哥。而那些大國,以後就更不會聽周王室的命令了。
而鄭莊公這邊,同樣也是如此。如果打贏了,以後鄭國就可以徹底獨立,擺脫周王室的控制。而且那些和鄭國結盟的國家,也會真心認鄭國做大哥。但如果打不贏的話,說不定這一戰之後,周桓王直接就會收回鄭國的全部領土,到時候就沒有鄭國了。
所以,這一戰,雙方都有不能輸的理由。
就是在這樣的局面之下,歷史上著名的‘繻葛之戰’,正式開打了。
開戰之前,周王室利用自己僅剩下的一點威信,發出召集令,讓其他諸侯前來助戰。但結果,最後卻只有陳國、蔡國、虢國和衛國這四個國家,前來響應。而且這四個國家,之所以願意來也是各有原因的。要麼是和鄭國有仇,要麼是國君在周王室這邊擔任卿士,和周王室的利益高度捆綁。
就算這四個國家來了,他們帶來的軍隊,同樣也不算多。真正作戰的主力,其實還是周王室的直屬軍隊。對此,周桓王也很快做出了部署,他把這四個國家的軍隊,放在了左右兩翼,只是承擔配合作戰任務。而周王室的直屬軍隊,則是被他放在了中軍,負責直接打硬仗。
顯然,這一戰,周桓王也是下了老本的。只要能打贏,周桓王也不在乎會有多少戰損。只要能打贏鄭國,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鄭莊公這邊,得知周王室的佈置之後,也做出了相應的反擊策略。最後,鄭國集中主力,先打左翼的陳國軍隊。因為陳國當時內部正在內亂,陳國軍隊的軍心比較鬆散。只要鄭國軍隊,稍微衝鋒一下,很容易讓陳國軍隊潰敗。而陳國軍隊潰敗之後,則是會衝亂周王室軍隊陣型,接下來,仗就好打了。
如此,雙方佈置完之後,正式開打。等到雙方真正開打之後,差距就開始凸顯出來了。鄭國因為這些年一直在打仗,所以軍隊的戰鬥力比較彪悍,大家也知道怎麼打。反觀周王室這邊,雖然是主力盡出,但是多年沒有打仗,士兵們的作戰能力,都已經嚴重下滑。
所以,經過短暫的僵持之後,戰場上的情況,就如同鄭國這邊預判的一樣:首先,陳國軍隊開始潰逃;陳國這邊潰逃之後,周王室軍隊的側翼,就徹底暴露出來;接下來,鄭國主力再從側面突擊,直接殺入周王室的軍陣,徹底把周王室大軍給攪亂。
等到周王室軍陣大亂之後,這時候戰場上的勝負,已經沒有疑問了。到了這個時候,鄭國已經是必勝無疑了。
不過,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其實還是出現了一點小意外:鄭國這邊有個大將,一箭射向周桓王,直接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
當時在場的鄭莊公,見到這一幕之後,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別看鄭國當時敢在戰場上,和周王室正面開戰。但是給他一百個膽子,但也不敢殺周天子。一旦這一箭射偏了,真的把周桓王給殺了。那接下來,所有諸侯國都會對鄭國群起而攻之。就算鄭國的那幾個小弟,都會對他反目成仇。
那些諸侯,未必是想給周桓王報仇,但他們一定想瓜分鄭國的領土,所以誰都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所以,周桓王被射中肩膀之後,鄭莊公馬上下令,宣佈停戰,任由周軍撤退。當晚,鄭莊公還派人去周軍那邊慰問。確定周桓王只是輕傷,並沒有性命之憂以後,這才終於放下心來。
就這樣,這場繻葛之戰,最終以周王室的戰敗和鄭國的勝利,徹底結束了。
這一戰的結果,對於整個中國歷史的走向,都有著極大的影響。自此之後,再也沒有哪個諸侯國,會去管周王室的命令了。周王室的詔令,離開周王室的直轄地盤之後,基本等同於廢紙。而鄭國則是瞬間崛起。原本還處於觀望的那幾個小弟,也徹底臣服於鄭國,願意拜鄭國做大哥。
此時的鄭國,在中原核心地區,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大哥了。所以,鄭莊公才會被後世稱之為‘春秋小霸’。不過,他這位小霸,和後來那幾位真正的霸主,還是有區別的。真正的霸主,那得是要至少大半個天下的諸侯國,都得管他叫大哥,那才可以。而鄭莊公這種,大哥的勢力範圍僅限於中原核心地區的,其實還差了一點。
不過,即便這樣,這一戰給鄭國帶來的好處,也是難以想象的。此戰之後,鄭莊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大哥身份,直接帶著其他小弟,去征討那些不服從自己的諸侯國了。
接下來的六年時間裡,鄭莊公先是藉著幫齊國出氣的機會,和北邊的北戎開戰,擊退了北戎,再次為鄭國提高了不少聲望。然後,鄭國又聯合齊國,從魯國那邊搶地盤。
當時鄭莊公其實已經意識到,鄭國的地盤,位置太過侷限,位於中原核心的地理位置,註定鄭國很難對外擴張。所以鄭國想要徹底做大,唯一的機會,就是不斷利用自己的大哥身份,壓制周圍的小弟。在各種道義禮法方面找理由,毆打他們,然後從他們手裡奪取地盤,這樣鄭國才能不斷擴張。
但可惜的是,就在鄭國剛剛開始有崛起的跡象之後,鄭莊公本人不行了。
公元前701年,就在鄭莊公打贏繻葛之戰六年之後,鄭莊公忽然病倒了。這一年五月,鄭莊公病重去世,終年只有五十七歲。
這個年齡,雖然在春秋時代,已經算長壽了。但是顯然,如果鄭莊公能再多撐十年二十年,鄭國的局面,將會截然不同。
而鄭莊公即位之後,他的兒子雖然順利即位,但是卻因為內鬥的問題,沒過幾年就去世了。而隨著鄭大陸部開始內鬥,原本鄭國蒸蒸日上的上升趨勢,也瞬間戛然而止。此後,其他一流大國,開始徹底崛起,再次把鄭國甩到後面。
等到鄭國再次恢復穩定的時候,那時已經是齊桓公稱霸的時代了。鄭國本就地處四戰之地,周圍都是強敵,而且不遠處還有齊桓公這樣的巨頭虎視眈眈。到了這個時候,鄭國再想擴張,已經不可能了。
所以,到了春秋中後期,鄭國就逐漸變成了小國。而到了戰國時期之後,鄭國則是最後被戰國七雄中的南韓吞併了。
如果鄭莊公能夠多撐一段時間,或許,鄭國後來的歷史,就會截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