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引言:“美國在北韓打了兩場戰爭,贏了北北韓,卻輸給了紅色中國”。

1953年7月,美國迎來歷史上最屈辱的戰敗時刻。歷時兩年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磨滅了美方的傲氣,雙方簽訂停戰協定之後,戰爭宣告結束。

這場光榮的勝利來之不易,出兵抗美援朝於中國而言堪比背水一戰。在是否應支援北韓的問題,中國領導人歷經多次探討之後才正式做出決定。當初在選擇志願軍統帥時,毛主席也犯了愁。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走出來的優秀將領非常多,誰才是首選人才?

起初毛主席心中有兩個選擇,粟裕或者林總。這兩個將軍能力出眾,但歷經多場戰爭之後,身體狀況已經不太樂觀了。再三權衡之下,決定由彭老總率兵出征,出任第一任人民志願軍總司令

在他之後,志願軍前後還有過4位統帥,均為抗美援朝做出了巨大貢獻。

第一任司令員彭德懷,僅讀過兩年書就輟學,在帶兵打仗方面的才能卻令人吃驚。在他任職司令員的前七個月裡,帶領志願軍和北韓人民軍與美方交手五次,五次戰役之後成功地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回了三八線。

首戰告捷,彭老總為抗美援朝開了個好頭。可惜因身體原因,1952年彭老總不得已暫時放下工作回國治病。為了接替他的工作,中央又陸續安排了4位新的司令員。

繼彭德懷之後,鄧華被廣泛認為是第二任司令員。實則在鄧華之前,暫時代理彭老總職務的是陳賡以及楊得志。陳賡在1951年被任命為志願軍副司令員,隔年彭老總因病離開時,司令員的職務和責任也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等到1952年6月,陳賡奉令回國之後,鄧華任職志願軍代理司令員,經過一年“考核期”之後,1953年才正式出任司令員。使中央認可他擔任志願軍司令員能力的,正是著名的金城反擊戰。

而在他之前,楊得志於1952年早一步當上了司令員,兩人共同參與指揮上甘嶺戰役,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取得了勝利。

繼鄧華之後,同樣為金城反擊戰做出巨大貢獻的楊勇被提拔為志願軍司令員。當時已來到1954年,抗美援朝戰爭早已宣告結束,但仍有志願軍留在北韓,直到4年後才全部撤回國內。從停戰到回國的5年內,在楊勇的引領下,人民志願軍出於人道主義協助北韓恢復經濟、發展生產,儘快從戰場陰影中走出來。

1955年,為表彰優秀將領在戰爭中立下的卓越功績,中國舉行第一次授銜儀式。除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之外,其餘3位志願軍司令員都被授予上將軍銜。4位統帥在北韓戰爭上奮勇爭先,立下顯赫戰功。但在回國之後,他們的發展卻不盡相同。

軍銜最高的陳賡並不是發展最好的一個。因身體原因及參戰多年落下的病根,陳賡已無法擔任重要職務。回國之後他歷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委員會委員,於1961年病逝。

4任統帥中發展得最好的莫過於楊得志,雖名氣不如陳賡與鄧華,但他回國後歷任濟南、武漢軍區司令員,最終當上了解放軍總參謀長。楊勇相比之下稍遜色一些,任職副總參謀長。

而鄧華的經歷則坎坷許多,剛回國時同樣被任命為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但後期因錯案株連,仕途被迫出斷。此後多年,他被從中央調到地方,在四川當了幾年副省長,與楊得志相比千差萬別。雖後期被調回中央,也早已被耽誤了多年。

結語:自彭老總趕赴北韓開始,人民志願軍共經歷五任司令員。五個人打法不同,對打戰的理解也有區別,但愛國之心打倒侵略者的決心都是一致的。正是在堅定的抗美援朝決心下,中國打了一場不可能的勝戰,在建國初期便狠狠地震懾了其他國家,揚中國威。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貨幣最複雜和混亂的朝代(下)——光緒朝的機制幣與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