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牛渚大捷的孫策轉身再攻秣陵的笮融,激戰中,孫策的大腿不幸為流矢所中,不得不暫回牛渚軍營(策復下攻融,為流矢所中,傷股,不能乘馬,因自輿還牛渚營)
每場大戰,孫策都身先士卒,大領導都玩命了,底下的士兵又有何懼,這也是孫策軍為什麼所向披靡的原因。
孫策軍中有人向笮融告密,曰:“孫郎被箭已死。”
從後面的結果看,應該是孫策放出的假消息(孫策不僅勇猛,還會用計)
誤以為孫策中箭身亡的笮融認為機會來了,派出部將於茲主動出擊牛渚大營(融大喜,即遣將於茲鄉策)
孫策於是將計就計,先派出幾百步騎前去迎戰,後面再以重兵設伏(策遣步騎數百挑戰,設伏於後)
兩軍接戰後,孫策派出誘敵的先鋒轉頭就逃,於茲不疑有他,以為孫策軍軍心已亂,大膽出擊,結果被孫策的伏兵大敗,斬首一千多人(賊出擊之,鋒刃未接而偽走,賊追入伏中,乃大破之,斬首千餘級)
孫策反攻,讓左右軍士對著笮融的軍營大喊:孫朗到底怎麼樣!(策因往到融營下,令左右大呼曰:“孫郎竟云何。”)
笮融被徹底打崩嚇退,連夜逃離戰場(賊於是驚怖夜遁)
擊潰笮融後,孫策順利拿下了秣陵,然後往北攻取湖熟、江乘、句容等城邑。
曲阿已經處在孫策的兵鋒之下!
關鍵時刻,手下無將的劉繇終於迎來了一根救命稻草: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人。
太史慈武力超強,弦不虛發,為人十分重恩義。
北海相孔融曾照顧太史慈的母親(北海相孔融聞而奇之,數遣人訊問其母,並致餉遺)
後來孔融被黃巾包圍(時融以黃巾寇暴,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
青州這股黃巾軍十分能打,兗州刺史劉岱就是被他們幹掉的。
母謂慈曰:“汝與孔北海未嘗相見,至汝行後,贍恤殷勤,過於故舊,今為賊所圍,汝宜赴之。
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有其母必有其子。
太史慈於是單槍匹馬殺入城中,欲助孔融一臂之力。
孔融乃欲告急於平原相劉備,可惜城中無人願出重圍,太史慈便自求請試一行(融欲告急平原相劉備,城中人無由得出,慈自請求行)
但是黃巾軍賊圍甚密,怎麼衝出去是個難題。
太史慈有辦法,他每天假裝出門練箭(慈引馬至城下塹內,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畢,徑入門。明晨復如此,圍下人或起或臥,慈復植的,射之畢,復入門)
圍城的黃巾軍初始還有戒備,慢慢就放下戒心(明晨復出如此,無復起者)
太史慈抓住空隙,快馬加鞭直突重圍中顧馳而去,等到黃巾軍發現追來後,太史慈已越重圍,然後取弓箭射殺追擊數人,皆應弦而倒,遂突圍而去(於是下鞭馬直突圍中馳去。比賊覺知,慈行已過,又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故無敢追者)
太史慈到平原後,遊說劉備曰:“慈,東萊之鄙人也,與孔北海親非骨肉,比非鄉黨,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災共患之義。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區區,延頸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圍,從萬死之中自託於君,惟君所以存之。”
劉備乃斂容答道:“孔北海也知世間有劉備嗎!”
即遣精兵三千人隨太史慈返都昌。
圍城的黃巾軍一看援兵已至,都忙解圍散走(賊聞兵至,解圍散走)
在幫孔融解困之後不久,聽聞同為青州人的劉繇在東海避難,太史慈便準備前去拜會,此時劉繇已經前往揚州赴任,太史慈便南下曲阿,結果迎來了孫策的圍城(暫渡江到曲阿見繇,未去,會孫策至。)
鑑於太史慈之前的壯舉,劉繇手下有人建議啟用太史慈領兵以拒孫策(或勸繇可以慈為大將軍)
劉繇並沒有這麼做,在他看來太史慈僅僅只是一個俠士,如果用之做統兵之將的話,會讓以識人而聞名於世的許劭笑話(繇曰:“我若用子義,許子將不當笑我邪?”)
許劭就是那個定期舉辦“月旦評”的大名士,此時依附在劉繇處。
劉繇只是讓太史慈幫他出城去偵查軍情(但使慈偵視輕重)
正巧,孫策也在做斥候。
很多名將包括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都喜歡在戰前親身前往探察敵陣和地形,他們對於戰場的理解和把控機會的能力之所以頂尖也是源自於此。
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智也。
兩大“斥候”在吳郡與丹陽郡交界處的神亭相遇。
太史慈身邊只有一個騎兵,孫策團隊就豪華多了,包括黃蓋、韓當等猛將在內有十三騎親隨(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
但是孫策很有貴族風範,並不以多欺少,正大光明決鬥(慈便前鬥,正與策對)
小霸王孫策PK孤膽英雄太史慈,兩人聯袂上演了三國最精彩的單挑之戰。
雙方打得難分難解,太史慈搶了孫策的頭盔,孫策也拔了太史茲頸後插的手戟(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直到雙方軍隊到場,這場決鬥方告收場(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
神亭之戰讓太史慈威名遠揚,但曲阿城內的劉繇已經失去了對抗孫策的決心,他接受許劭的建議逃到豫章郡,打算投靠劉表。
劉繇棄曲阿城而逃後,孫策率軍開入城內,張榜安民,原本跟著劉繇、笮融的部曲一律不追究,想繼續從軍的留用,同時嚴肅軍紀,禁止擾民,江東百姓沒有不盡心盡力的,都願意效死於他(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孫郎之名威震江東!
但是孫郎與袁術的裂痕也進一步加大了,袁術在得知孫策擊敗劉繇後,擔心孫策尾大不掉,背地做了兩件事
1、把周尚召回壽春,並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袁術遣從弟胤代尚為太守,而瑜與尚俱還壽春)
袁術應該是已經發現周家和孫策的聯盟,把周瑜等人放在眼皮底下看管。
2、乘孫策在前方鏖戰,袁術拘了吳夫人奪了玉璽。
孫策聞訊,趕緊將母親從淮南接回曲阿,避免受制於袁術,這一舉動,已經代表兩人分道揚鑣了,之後袁術的稱帝不過是給了孫策一個藉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