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湖南寧遠九嶷山有舜廟、有明代修建的舜帝祭祀陵,是祭祀舜帝之地。

寧遠九疑山舜帝祭祀陵

但在原隸屬湖南的今廣西全州卻有一條舜帝文化歷史根脈,並而讓舜葬全州名揚天下。

全州舜帝像

全州的舜文化根脈源遠流長。這條舜帝文化歷史根脈與其歷史建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舜葬九疑是為零陵,秦始皇為了紀念舜帝葬於全州九疑山,而在今天的全州縣地設立了第一個以舜帝葬地舜陵命名的縣,名零陵縣。隨後,漢武帝承襲全州縣地的秦縣零陵,並在全州縣地設立了第一個以舜帝葬地舜陵命名的郡,名零陵郡。

二千多年來,儘管全州歷史建制地名不斷變化,全州作為古零陵縣、郡所在,到後來零陵的歷史建制地名改到了今湖南永州芝山,但舜文化的歷史根脈始終貫穿在全州的歷史建制之中。

全州文化公園名湘水源

全州的歷史建制地名,依次有零陵、湘源、湘川、清湘,直到今天的全州(注:全州境內曾有洮陽縣,轄地大部分在今東安縣,但縣治在全州永歲),這些歷史建制地名都貫穿著一條與舜文化有關的歷史根脈。

一、全州因舜帝葬於九疑山而有以舜陵零陵命名的最古老地名和零陵縣的建制。

零陵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名,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地圖集》中說:中國共有夏代以前的古地名34個,而夏代以前出現的上古零陵就是其中之一。

零陵地名最早出現在今廣西全州。零陵得名於舜葬九疑。《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帝“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司馬遷在這裡所說的零陵,實際上就是舜陵。

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為了紀念舜帝,於公元前221年,在舜帝南巡駕崩之地的“蒼梧之野”,即今全州縣地設置了零陵縣,治所在今縣城西南78裡處。作為中國最早的古地名之一的零陵,便以建置地名“零陵”就出現在了全州。秦始皇還於公元前210年第四次東巡時,在雲夢(今湖北長江南北一帶),南望九疑山遙祭舜帝。

秦代設立零陵縣及零陵縣治在全州是有史料記載的。

最早說秦代零陵縣的是《漢書·藝文志》列載書目,有零陵令信一篇《難秦相李斯》,中國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先生據此寫有《秦縣考》,判定秦代設有零陵縣,並1937年發表於《禹貢》專刊。史念海先生還考證西漢零陵郡所轄的零陵縣就是秦時的舊縣。對於零陵縣治所在,史念海先生說《舊唐書·地理志》記載的“‘湘源縣,漢零陵縣地,屬故城在今縣南七十八里。’則這所故城也就是零陵縣故城。”

中國史學界的史學泰斗譚其驤先生和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有關研究所數十位專家學者,根據《山海經》《史記》記載的舜帝葬地方位,以及《漢書·地理志》《水經·湘水》《舊唐書.地理志》《影宋本太平衰宇記補闕》等文獻古籍對秦始皇和漢武帝為紀念舜帝,相繼在今全州縣地設立零陵縣的歷史記載。史學界的專家將秦代零陵縣的縣治確定在湘江以西的全州縣鹹水鎮,詳見《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秦漢初長沙郡國南界示意圖》的秦代零陵縣治所在,這是國家承認的史學界最有權威的定案。

秦始皇在全州縣地設立零陵縣的歷史,在《廣西通志·勝蹟略》《辭海》《永州歷史大事記》《零陵地區志》《零陵縣誌》《永州史話》《全州縣誌》及《追溯古郡零陵》《零陵古城史話》等都有記載。

可見,舜帝南巡,崩葬九疑而有零陵是全州舜文化歷史根脈的起點。

二、全州因“湘水出舜葬地東南之陬”而有湘源縣建制。

隋開皇年間廢零陵縣後,在全州境內置湘源縣。零陵縣在全州存在810年之久。

相傳,湘源縣建制也與舜帝葬地有關。全州縣域古屬湖南,到了明代才從湖南劃到廣西。湘江自興安縣流出,流經全州的鳳凰、紹水、才灣、梘塘至全州城郊三江口。由於三江在此匯合,古時候,人們普遍認為這兒是湘江發源地。因湘江最上游過全州境內,而稱之為湖南“三湘”中的“上湘”,古稱湘源。湘源縣治所在的今全州鎮柘橋村附近有祭祀舜帝的舜廟,民間稱之為虞帝廟。《全州志》載:“虞帝廟在城西十里”。湘源縣治設於此並有祭祀舜帝的虞帝廟,是因這裡是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山脈的東南角,中國最早的地理志《山海經》記載了這一史實。

《海內東經》載:“湘水出舜葬東南陬,西環之,入洞庭下。”是說舜帝葬地的東南是湘水(湘江)的發源地,湘水(湘江)發源於今廣西興安縣境內的海洋山,湘水(湘江)沿水源山海洋山西環而流,最後流入洞庭湖。

以上記載可以看出《海內東經》所載“湘水出舜葬東南陬”,是說舜帝葬地在湘江源地域。

《山海經·海內經》又載:“九疑山,舜之所葬。”是說舜帝葬於九疑山。

《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全句表述了舜帝葬地在赤水東面的蒼梧之野。

《全州志》的西延地圖上仍保留著資水上源夫夷水叫赤水這個先秦時期的古老河名。在古赤水今夫夷水的東面就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

《全州志》也記載了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而有“全州地故零陵地”。《全州志·輿地》古蹟:“《尚書》:(舜帝)五月南巡至於南嶽。《孔子家語》:舜嗣帝五十載,陟方死於蒼梧之野,而葬焉。《山海經》《禮記》皆雲。然(後)太史公謂:(舜帝)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全州地故零陵地。”

以上記載說明湘源縣建制地是因湘江最上游過全州境域,並流經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的東南角,官方和民間為紀念舜帝葬於九疑山,而在這裡建起了虞帝廟,隨後在此有了湘源縣的建制。

可見,湘源縣建制是舜文化在全州的承襲,德聖孝祖舜文化在全州影響之深。

三、全州因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在全州湘川“赤壁”殉情而有湘川縣建制。

五代國時期,改湘源縣為湘川縣,是因湘川別淚典故就出自舜帝二妃殉夫揮淚為斑竹的全州湘川“赤壁”。為紀念娥皇、女英在此為舜帝殉情,漢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荊州牧劉表在此建湘源二妃廟。為既避明宗諱,又紀念舜帝南巡及二妃娥皇、女英在全州湘川“赤壁”殉情,而改全州古縣名湘源縣為湘川縣建制。

四、全州因舜帝二妃娥皇、女英“交瀟湘之淵”而有清湘縣建制。

後晉天福年間改湘川縣為清湘縣,並於縣置全州。清湘,因全州境內的湘江水清深得名。清湘即為“瀟湘”。今天的瀟湘是指瀟水和湘水,而清湘縣建制時的“瀟湘”其意不是今天的瀟湘,而是指清深的湘水。清湘縣建制地名緣於舜帝南巡及二妃娥皇、女英“交瀟湘之淵”,而引發的“瀟湘淚竹”典故,是娥皇、女英二妃在全州湘川“赤壁”揮淚沾竹為舜帝殉情的“湘川別淚”典故的演化,“皇英不袝只孤墳,妃祠別佔清湘原。”

縱觀全州歷史沿革,建制地名先有零陵、洮陽縣,之後,地名多冠以“湘”,有湘源、湘川、清湘。這些歷史地名皆因舜帝葬地而起,因舜陵“零陵”而名,全州自始至終都貫穿著舜文化這條歷史根脈,這條舜文化的歷史根脈也讓舜帝葬全州九疑山而名揚天下。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竇太后為什麼會在漢景帝即位後開始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