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永樂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三,大明第一才子解縉酒後被凍死在茫茫的雪地裡,滿腹才華的解縉在受了五年牢獄之苦後,被以這樣悲慘的方式迫害至死,年僅47歲,留給後人的豈止只有無窮的惋惜和哀嘆,而對於後世的讀書人來說,更是深刻的警示。

解縉之死,明史《解縉傳》是這樣記載的:

永樂八年,縉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縉謁皇太子而還。漢王言縉伺上出,私覲太子,徑歸,無人臣禮,帝震怒。縉時方偕檢討王偁道廣東,覽山川,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奏至,縉下詔獄,拷掠備至。十三年(1415),錦衣衛帥紀綱上囚籍,帝見縉姓名曰:“縉猶在耶?”綱遂醉縉酒,埋積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徒遼東。

由於這段記載對解縉之死過於簡潔,所以,後人對於解縉之死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成祖朱棣要解縉死。

永樂十三年的正月錦衣衛掌管紀綱拿來了京中重要犯人的登記冊,朱棣翻看著,忽然他的目光在解縉這個名字前停留了一下,臉上堆起了陰雲,他用低沉的聲音問道:“這個解縉還活著嗎?”紀綱連連點吐:“是的,皇上他還活著”。朱棣臉色陰沉,似有所思,口裡唸叨著“解縉還活著啊,解縉……”紀綱告辭而去。幾天後,京城的監獄裡,解縉被人帶出去,好酒好菜地被招待了一頓,大醉,被人丟棄荒野,時大雪,掩埋了爛醉的解縉,被活活凍死。

但還有另一個版本,這就是漢王朱高煦勾結錦衣衛害死了解縉。

紀綱把皇帝朱棣查閱囚藉,問起解縉一事向漢王朱高煦說了,朱高煦疑心皇帝要重新任用解縉,對他奪權不利,於是紀綱受煦密囑,令獄卒用酒飲縉,醉移雪中,活活凍斃。

這兩種可能都有,第一種可能是朱棣怕自己死後解縉被新皇帝重用,這個曾經被打入大牢的人會不會利用新皇帝而秋後算賬?留著是禍害,不如讓他消失。

第二種可能更大,紀綱是朱高煦的人,他從朱棣的疑問中覺察出皇帝可能想重新任用解縉,報告了朱高煦,於是兩人合謀,讓解縉屈死於雪地裡,然後再以解縉越獄逃亡凍死大雪中上報,使解縉死而加罪,累及家人。

我更傾向於後者,也就是朱高煦謀殺了解縉。

解縉是明代的第一大才子,他究竟犯了什麼大罪,非得如此淒涼悲慘的結局呢?解縉之死又給後代的讀書人留下了怎樣的警示呢?

解縉之所以被排在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大多數人只知道是因為他主編了《永樂大典》,而事實上解縉閃亮登場卻是在朱元璋的洪武年間。

縉幼穎敏,洪武二十一年舉進士。授中書庶吉士,甚見愛重,常侍帝前。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諭縉:“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縉即日上封事萬言,書奏,帝稱其才。已,復獻《太平十策》。

解縉出生於元朝,祖父是元朝官吏,兵亂,守義死。父親是前朝遺民,太祖嘗召見論元事。欲官之,辭去。這是一個書香之家,充滿了正能量。特別是,母親也是一個讀書人,解縉從小就在這樣一個家庭中薰陶,到十幾歲時,已經詩書滿腹了,少年才子,朝氣蓬勃。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縉只有19歲,風華正茂,蓋世才氣,出入於宮庭之中,伴隨於君皇之側,真是春風十里不及他。

但是,少年得志的解縉的仕途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坎坷。

這其中的原因便是解縉太年輕,而且太有才了,恃才而嬌,盛氣凌人,這可不是好事。

三國時魏國文學家·李康的《運命論》:“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鑑不遠,覆車繼軌。”

太優秀的人又不知道藏秀,錚芒畢露,大多會死得很慘。

讀書明理,但也未必,有時書越讀越執念,至死不悟,三國時曹操之謀臣楊修是也,而解縉又是一個。

解縉初入朝時,朱元璋非常器重他,以父子之情待之,愛才之心切切,然而解縉少年氣盛,曾指責兵部僚屬玩忽職守,尚書沈潛對此極為惱怒,上疏誣告解縉。明太祖朱元璋由此也責備解縉“散自怒”並貶他為江西道監察御史。南韓公李善長因罪被朱元璋處死,解縉代郎中王國用上疏為李善長辯冤,他又代御史夏長文革疏《論袁泰奸黠狀》,歷陳御史袁泰蔑視朝綱,貪贓枉法,陷害忠良之罪。

解縉一鼓足氣,把全朝的人都得罪完了,有些人連皇帝也不敢這樣得罪的啊,解縉把自己的運氣也折騰完了。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召解縉父親進京,對他直說:“大器晚成,若以爾子歸,益令進,後十年來,大用未晚也。”

其實,這並不是壞事,而且足見朱元璋是一個何等重才識才的皇帝。與其說是皇帝斷了解縉的仕途,還不如說是皇帝保護了他,讓

他能好好地養養性情,將來必定是棟樑之才。

不知解縉回鄉這幾年思考了什麼,又懂得了什麼。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沒有他的祖父輩那樣迂腐,更沒有像方孝儒那樣為一個儒弱的皇帝殉葬,在朱棣大軍衝進南京城的那一刻,解縉很快投入新皇帝的懷胞,成為朱棣的新寵。從這個層面上看,解縉是一個滑頭貨,忠孝仁義那一套還不放在心裡的。

永樂之初,解縉以才華得寵,奉命Quattroporte《太祖實錄》、《列女傳》,書成,朱棣賞賜銀幣。其後又主編《永樂大典》。

這是解縉一生中最風光的歲月了,但是解縉依然沒有汲取當初的教訓,依然還是恃寵而驕,恃才傲物。

特別是他捲入了朱高熾和朱高煦的太子之爭中,他既得罪了漢王朱高煦,又成為皇帝的忌器。這為他的未來種下了禍根。

在太子之爭中,解縉與朱高熾完勝,但是朱棣卻心有不忍,這是被文臣逼的,不是他的心意,從此,便對這個太子黨人心懷忌諱。

果然,不久解縉便被套上種種罪名貶出京城,並且越貶越遠。

解縉應該明白他被貶的真正原因吧!但是由於執念使他無法自拔。永樂八年(1410年),解縉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歸,故只好覲謁太子朱高熾而返。

這是自投羅網,他是犯了朱棣的大忌,終於在朱高煦的挑撥下,解縉被打入大牢。

朱棣查囚藉唸叨解縉是有意還是無意,今人不得而知,但解縉必死,這是無疑的,因為解縉深入權力的漩渦中無人可救!

明代才子的遭遇警示後人,知識和權力不是一個檔次,不要以為有知識才華就可以左右政治,駕馭權力,知識分子永遠鬥不過政治流氓。

解縉留給今人的除了才華,還有讀書人的教訓。

109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清朝“永不加賦”兩百年,為何卻農民起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