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我記得小時候課本上,就講過宋襄公“泓水之戰”的故事。

在春秋時,宋楚兩國打仗,宋軍已經在泓水岸邊列好陣勢,楚軍才急匆匆從河對岸開始過河。宋軍將領就向宋襄公建議說,楚軍人多,趁著楚軍才有一半過了河,我們現在發起進攻,一定可以獲勝。

宋襄公卻搖了搖頭,說“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意思就是君子不打已經受傷的敵人,不俘虜鬚髮皆白的老年兵,不對未列好陣勢的敵人發起進攻。楚軍還沒過完河,我們現在進攻,不仁義。

結果楚軍過河後,雙方大戰,宋軍慘敗,宋襄公也受了傷,第二年箭傷復發,一命嗚呼。

這一戰,讓宋襄公被打上了“蠢豬式仁義”的標籤,常常被後人嘲笑。我記得當時看了這個故事,也覺得這個宋襄公真是蠢得可以,可嘆這樣的人居然也能做一國之主。

後來才發現,事情不是那麼簡單。

1

這得先從當時的社會環境說起。

周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又分封卿大夫,不管是諸侯還是卿大夫都是世襲的,這些人都是貴族。西周初建時,周公制禮作樂,建立了一整套的行為制度規範,在春秋時,貴族們是十分講究“禮”的,不循“禮”是要被人恥笑的。就算在戰爭裡,也要講“禮”。

比如《左傳》裡,記載的宋國公子城和華豹之戰就很有代表性。

當時雙方相遇,華豹張弓搭箭,一箭向公子城射來,結果沒射中,華豹又拿一支箭,搭弓欲射。公子城一見不幹了,大喊:“你射了一箭了,該輪到我射了,不守規則就是卑鄙無恥!”華豹聞言,老老實實放下弓箭等公子城射箭,結果被一箭射死。

春秋時期的作戰,主要以貴族為主,戰士人數不多,規模也不大,說是戰爭,其實更像是貴族之間的決鬥,類似於武俠小說裡高手對決,講究堂堂正正,比拼勇氣和實力,耍賴、使詐、乘人之危都是為人所不齒的。

所以理解了當時的貴族風度,就能明白宋襄公不肯半渡而擊,並非是愚蠢,而是自重身份。宋國是商代後裔,論起貴族資格,比周天子還要古老,宋襄公在這樣的王室長大,貴族精神深入骨髓,即便後果是戰敗,他也絕不肯失了君子風度。

我們和西方對比看一下,宋襄公的貴族風度和中世紀歐洲的“騎士精神”,幾乎完全一致。

中世紀歐洲,那也是隻有貴族才能做騎士,他們的行為規範是這樣的:第一,不傷害俘虜;第二,不攻擊未披掛整齊的騎士;第三,不攻擊非戰鬥人員,比如婦女、兒童、老人。

由此可見,貴族們的精神價值和行為規則,在東西方是共通的。可惜的是,現在很多中中國人推崇西方“騎士精神”,卻不知我們祖傳的“宋襄公精神”。

現在的中中國人不能理解宋襄公,是因為從春秋到戰國,是貴族風度逐漸消亡的時代。算下來,它已遠離中中國人的生活超過2000年了。

2

那麼,為什麼貴族風度會在春秋戰國消亡呢?

是因為技術的進步。

在春秋之前,人口很少,周天子最初分封諸侯後,各諸侯國都只是一個個聚居點。兩個相鄰的諸侯國之間都是大片荒地,所以兩國也沒有明確界限。

那時候在諸侯國之間的荒地上,還有遊牧部落,所以叫“華夷雜處”。哪個諸侯中國人多了,就往外面荒地上多開墾一塊就是了,跟其他諸侯國沒多少利益衝突。相對於荒地上的遊牧部落,各諸侯國又算是自己人,所以就算是戰爭,那也是自家人吵架,對面認輸了就算完,不會趕盡殺絕。

晉楚之間的邲之戰,也是這方面的典型戰例。

當時晉國戰敗潰逃,有的戰車陷入泥坑,無法前進。楚人追上來後,沒有趁機俘虜他們,而是跟他們一起想辦法,先教他們抽去車前橫木,但馬車仍走不動。楚人又出主意,教他們拔去大旗,扔掉轅前橫木,戰車才衝出陷坑。這時晉軍一邊跑,一邊回頭嬉皮笑臉的對楚人說:“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意思是,論逃跑,還是你們楚國專業啊,哈哈哈。

到了春秋末期,人口的增長速度突然迅速提高,因為冶鐵術進步了,鐵器開始普及使用。

在之前雖然有青銅器,但青銅器產量低,成本高,主要用於製作禮器,農具還是用木頭和石頭製作。但鐵器就不一樣,產量高,價格低,使用鐵犁比起木犁,就好比算數時用計算器和用手相比,是碾壓級的優勢。

所以鐵器普及後,糧食產量迅速提升,從而帶來了人口的大爆發,越來越多的荒地和森林被迅速開墾,很快諸侯國間開始接壤。

從此國土的爭奪、存量的劃分就越來越激烈,戰爭的目的也從“你服不服”轉變為“老子滅了你”,中國歷史在此有了大轉型。

3

在你死我活的競爭中,奉行“利益至上”是更佳的生存策略,恪守貴族風度反而會吃大虧,有名的“傻子”楚懷王就是一個例子。

戰國時,秦國的張儀出使楚國,對楚懷王說,只要楚國和齊國斷交,秦願意把商於六百里地割讓給楚國。這商於六百里對楚國的戰略價值很大,本就是楚國舊土,所以楚懷王就同意了。他也沒要求先付款後發貨,直接就和齊國斷交了。等他去秦國要地時,張儀卻耍賴了,說“我當初許諾是六裡啊,不是六百里。”懷王就這麼被張儀戲耍了。

這其實也並非是楚懷王傻,因為他是戰國時在禮樂教育中成長起來的最後一代君主。

本來楚國所在位置是蠻夷之地,素來被中原諸侯蔑稱為南蠻。但楚國在逐漸強大起來後,通過和中原各國不斷交流,迅速發現中原的禮樂文化真是個好東西,內心深處恥不如人,所以它不斷學習,到後來,楚國已經青出於藍,甚至比華夏還華夏。

那時楚樂、楚服、楚舞、楚辭,包括楚王喜好的細腰,已經實現了文化反向輸出,成了中原各國追捧的時髦。

我們有個成語叫“楚楚動人”,本意就是說楚國啥啥都是好的,楚國就是美,美就是楚國。

楚宮樂舞

所以一直生長在禮樂環境中楚懷王沒想到,身為秦國高官、貴族後裔的張儀,居然出爾反爾,耍起了無賴。

等到楚懷王有機會把張儀逮住了,張儀通過走“枕邊風”路線,又讓懷王釋放了他。張儀這時跟懷王約定,秦楚通婚,楚國不和齊國玩了。屈原聽說了,馬上來勸,說張儀上次就騙你,這次不可信。懷王怎麼說的?說“我已經答應他了,豈能背信棄義?”

你看,“雖然你之前不仁,但我現在不能不義”,他還真是恪守君子規範。

更讓楚懷王受傷的是秦昭王,秦昭王藉口與他在武關會盟,趁機把他扣留了。楚懷王全沒想到秦昭王堂堂一國之主,竟然也不要臉皮。秦昭王要他割地保命,楚懷王雖然料不到對方詭計,畢竟有君子氣節,寧死不從,最後在咸陽客死他鄉。

就這麼,貴族之風,終於在競爭中消逝了...

往期文章[撒花]:

168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大罵“愚蠢”,其實日本一點都不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