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被挖穿的王陵

1996年的春天,經由國家文物局特別批准,一項搶救性墓葬發掘工作在浙江紹興緊急展開!

因為,幾個現代盜洞可能已經挖穿了一座越國王陵,如果不馬上行動,盜墓分子很有可能得逞,將這座王陵的寶物盜掘一空!

巨大的盜洞

紹興,在兩千多年前,叫做會稽。曾經是諸侯小國越國的都城。

公元前494年,越國被吳國所滅,今天我們非常熟悉的成語“臥薪嚐膽”的故事便因此而生。

在亡國的歲月裡,越王勾踐始終鞭策自己不要忘記國仇家恨,

他特定命人在屋內掛了一個苦膽,每天都要舔一下上面的苦味,

最終,勾踐率領越國國民,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由弱變強,

終於戰勝強大的吳國稱霸中原……

越國的祕密

然而,一個巨大的謎團困擾著歷史學者們。

歷史文獻上關於吳、越兩國的文字記載嚴重缺失。有關越國的考古發現更是寥寥無幾。

1965年,在湖北望山的一座楚國墓葬中,出土了一把非同尋常的寶劍,

在劍柄之上,清晰的刻著幾個鳥篆銘文:越王自作用劍!

然而,楚國的墓葬中怎麼會出土越國的國王寶劍?

這始終是個未解之謎!

更加讓專家們好奇的是,越國的王陵到底隱藏在何處呢?

在古籍《越絕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木客大冢也,勾踐父允常也。”

意思是:越王勾踐的父親的王陵,在一座叫做木客山的山上。

然而,千年以來,沒有人知道木客山在哪裡,也沒有跡象表明這座越國王陵的蛛絲馬跡。

巨大的王陵

1996年,這座位於紹興印山的墓葬,被現代盜墓分子盯上,而且已經連續挖掘了三個盜洞。

當專家們到達現場,發現由盜洞帶出的深層泥土中有非常多的青膏泥和木炭,形勢非常嚴峻,必須馬上開始搶救性發掘!

這是一座當地前所未有的大型深土坑墓葬,很有可能是一座王陵!

印山就是整座墓葬的封土

印山是當地一座獨立的小山坡,四周都很平坦,彷彿就是突然升起的一座小山包。

最終,人們勘探的結果是:整座小山坡都是這座墓葬的封土,這一結果震驚了所有人!

圍繞著印山的四周,經過勘探還發現了人工開鑿的圍溝,這在大型墓葬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隍壕”

這種設施在秦國王陵中也有發現,是隻有帝王級別才可能擁有的陵墓設定。

印山大墓四周的隍壕設施

奇特的梯形大墓

經過測量,這是一座整個墓冠東西長度72米,南北寬度36米,中心高度為9.8米的巨大王陵墓葬。

發掘工作過去了整整四個月,都在清理巨大的封土堆。

印山大墓發掘現場

接下來的發掘過程中,除了現代盜洞,又出現了七個大小不一的古代盜洞,其中最大的一個,直徑竟然達8米!

人們的心情又開始變得沉重起來,如此規模的盜掘,必將對墓室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各種大小的盜洞密佈

在耐心的發掘中一步一步推進,這座大墓呈現出了一種前所未見的古怪形狀!

它,竟然是兩面傾斜的梯形!大墓的墓室由多層不同質地材料有規律的疊加而成。

最外層是夯土層,第二層青膏泥層,第三層是厚達一米的防潮木炭層,

第四層是隔水的幹樹皮層,最裡面才是棺槨墓室層。

這是一個極其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工作,

只有帝王級人物才有可能完成這樣的工程……

消失的墓主屍身

1997年3月,經過七個月的發掘,一座氣勢恢巨集,形制獨特的大墓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這會不會就是人們苦尋千年的越國王陵呢?

厚達1米的木炭層包裹著墓室

在厚厚的主室淤泥中,逐漸發現了玉製的兵器如玉戈、玉劍、玉鏃等,這些都是高規格的禮器,由此推斷墓主的主人就是一位國王!

開啟主棺的時刻到了!這是墓主人最後的歸屬之所,主棺之中一般都會放置墓主生前的心愛之物……

這也是獲得大墓有價值資訊最後的機會!

棺槨由一根長達6.05米的圓木對剖而成,一半作為棺蓋,一半作為棺身。

巨大的尺寸,超過了以往所有的考古記錄!

緩緩開啟沉重的棺蓋,人們往棺內一看,簡直難以置信!棺內空空如也,竟然沒有墓主的屍身!

在仔細清理完棺內的淤泥之後,專家們沮喪的確認:

內部確實沒有屍身存在,就連疑似人體生物組織的物體都沒有見到!

墓主身份終極探祕

由於大墓中出土的文物實在是太少,有價值資訊的也不多,如何找到墓主真正身份的線索呢?

主墓室中的獨木棺的葬俗,與古籍資料中記載的于越民族普遍使用的葬具相同,

種種跡象表明,這確實是一座越國王陵!然而,這位國王到底是誰呢?

印山大墓俯瞰圖

在古籍《越絕書》中記載越王勾踐的父王陵墓在木客山,那麼這座木客山,又在哪裡呢?

通過走訪印山附近的村民們,工作人員得到了重要的資訊,

這附近有個叫做“木柵村”的地方,在很多年前,就叫做“木客村”。而地理縣誌中有記載過,木客村旁就有木客山!

據此推斷:現在的印山,就是當年的木客山!

這座大墓的主人,就是“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父親的王陵!

墓主身份得到了答案,那麼為什麼主棺中沒有屍體呢?這該如何解釋?

互不干擾的盜洞

一開始發現的七個古代排列規整,互不干擾的盜洞給了專家們提示,問題的最後答案也許是這樣的:

這種盜洞的排列絕非偶然,一定是一種有組織有規模的盜掘!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至會稽郡。”

這表明,有一種可能,在秦始皇軍隊打敗百越王國,俘虜越國國君之後,

秦始皇仍然懷疑東南方有王者之氣,為了防止其東山再起,於是派遣王翦等大將率領軍隊以政治性的方式毀壞越國王陵。

這,有可能就是這座印山大墓被破壞的如此徹底,連國王屍身都找不到的終極原因了……

194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一小國把戰國七雄揍了三個,為何一夜間就被滅得渣都不剩|文史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