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宋國作為殷商之裔,在春秋戰國時代雖然實力僅屬二流,但具有起點高、地位高、逼格高等優點。到了戰國時代,宋國更是經歷了一波爆發,同時毆打齊楚魏,令人大跌眼鏡,不過這也是宋國最後的光芒了。

鄭昭宋聾成為過去

宋國在春秋時期,長期是中原霸主晉國的鐵桿跟隨者,這大概也算是繼承了宋襄公善待重耳的遺風。後世的《春秋》三傳研究者,甚至有言“鄭昭宋聾”,就是說鄭國善於看風使舵改換門庭,而宋國卻長期跟隨晉國不動搖。

但事實上,“聾”的宋國反而比鄭國要活得好,鄭國在戰國初年依然“昭”,面對著韓魏楚三國天天變臉,雖然對南韓一度取得過勝利,但還是早早就被南韓削掉。可見,鄭國的“昭”還真是不如宋國的“聾”。

可是隨著宋景公的突然死亡(前469年),事情發生了一點變化。宋景公生前無子,就收養了公室中的兩個孩子,公孫周之子得與啟,卻未將二人中的某一位立為繼承人。

司職傳令官的大尹,常常向眾卿歪曲國君命令,於是他就與各路卿家都很不和睦。大尹在宋景公突然死在外面以後,帶著甲士6000人奉其屍首回國都,擁立啟為國君,而右師皇緩,大司馬皇非我、司徒皇懷、左師靈不緩、司城樂茷、大司寇樂朱鉏等六卿反對,大尹和啟投奔楚國,六卿擁立得繼位,為宋昭公。

《宋微子世家》提到宋景公死後,公孫糾的兒子特為父報仇,殺死景公的太子繼位,特即是宋後昭公。宋景公有太子,大概是司馬遷的誤記。不過宋公啟跑路了以後被人殺害,大概屬實。從這件事也能看出,因為宋國內部的動亂,所以宋中國人也需要他們先前比較敵視的楚國的力量了。

這位宋國的第二個昭公,算是一個公元前5世紀中後期這段缺少記錄的時代的見證者。他在位期間,還是主要跟隨晉國-魏國政權的,也受到過楚國的威脅,墨子與公輸盤玩沙盤衛宋的事情,就發生在他的時代。

這位國君還有過因為“內外不聞吾過”而被迫出亡於宋國邊境地區的故事,這可能也是因為卿族中的親楚派將他驅逐的緣故,不過他在外邊呆了三年,還是成功回國了。

作為殷商之裔,地位頗高

宋國存在感一向不差

宋後昭公大體上還是親附於魏-越聯盟,敵視齊、楚二國的,可到了他兒子宋悼公這裡,就發生變化。

他在楚簡王七年(前425年)就去楚國朝拜楚簡王,希望楚國干涉一下宋國內部威脅公室的司城,楚簡王就下令莫敖陽出師相助,在黃池、雍丘兩地築城,這明顯威脅到了三晉之中向東發展的韓魏兩家的利益,於是魏趙韓三家的家主魏斯、趙浣、韓啟章就發兵圍黃池,一度擊敗楚宋聯軍,但不久楚人又將其奪回。

兩年後,楚人出師,佔領了韓氏的新總部宜陽(韓氏遷宜陽在前424年),包圍了赤岸(地不詳,大概也在洛水沿岸地區)。後楚軍失敗解圍,又與三晉聯盟在長城之戰中落敗,但從此楚國也與三晉有了新的矛盾,這也是楚國與三晉聯盟(或言之是韓魏聯盟,畢竟趙氏跟魏氏一直不大對付)新矛盾的開始,而宋國(起碼是公室)也從此開啟了親楚的道路,跟春秋時候不一樣了。

宋國的下克上與集權

到了楚聲王元年(前407年),宋悼公又去跑到晉國那一邊要會見晉烈公,不料路上就去世了。他死以後,繼位的宋休公又在楚聲王四年(前404年)去朝見楚聲王去了。宋國也成了楚國在東線對抗晉-魏政權的橋頭堡。

同時秦國也策應楚國在西線敲打魏國(《系年》:王率宋公以城贖關,是武陽。秦人敗晉師於洛陰,以為楚援),弄得魏國只能和越國搭夥去東線刷戰績毆打齊國,俘虜齊康公,換來了第二年周天子對三晉封侯的承認。

但到了最後,宋休公還是被韓人俘虜,沒多久就死了(前385年)。此時宋國都已經放棄雎陽(今河南商丘)為國都,東遷到彭城(今江蘇徐州)去了,鄭國也改變了親楚的立場,轉向親附更耀眼的魏國,但還是改變不了被南韓逐步削弱最後滅亡的情況。

宋休公以後的宋桓侯,光顧著享樂,國家大事委託於戴族中的司城子罕,但還是架不住被人攆跑了,這就是“戴氏取宋”事件(前356年),這背後,可能也有魏惠王為了對付楚國的而出的力氣,因為這一年宋國加入了齊、趙的反魏同盟。

但魏惠王還是扭轉不了宋國的外交傾向,在他報復趙國伐衛,征討趙國的那一年(前354年),也派人去宋國徵召人馬配合魏國,不料宋君(司城子罕)卻派使者奔赴趙國說明了情況,於是宋國就派了兵跟隨魏國,不過卻對趙國的邊城圍而不打,從此兩國都不難過,這算是一種小國的生存智慧,也能看出可能是魏惠王影響的這次下克上事件,遠不如後面的“子南氏取衛”(前343年)來得成功。

不過後來,司城子罕的弟弟偃大概是由於親附於楚而非齊,又將其兄驅逐出國自立為君,他就是宋國的末代君主宋康王。

據說被宋康王迫害致死的韓憑夫婦

精魂化為連理樹

四處跳反,遭遇亂刀群插

後來宋康王就在齊楚之間來回搖擺,總之就是和扶植皇氏取得宋國的魏國不對付了,但到了最後,宋國還是抱住了最穩的大腿,就是在積極推動“連橫”戰略的秦國,宋康王甚至派使者曹商去拼命巴結秦惠文王,弄得此人回國後,被莊子嘲諷為一定是幹了比給秦王舔痔瘡(秦惠文王確有此疾)還卑下的事情。

仗著有秦國撐腰,宋國果然開始囂張起來,宋康王在其十一年稱王(前318年),《宋微子世家》裡面還說宋康王學祖宗武乙射血袋當射天一類的行為,我懷疑大概是出於齊中國人的汙衊。但他給秦帝國主義充當二鬼子,敲打齊、魏、楚三國,當是確有其事。畢竟宋國還曾經趁著孟嘗君組織合縱攻秦那會兒,滅掉過齊國的小弟滕國。

隨後,宋國就被齊國加燕國敲打了一番,去求援於楚國,楚國也不願意得罪齊國,打了空頭支票,結果就被齊國佔領了五座城(估計是從前宋國發飆時候佔領的地方)。

後來經過燕國間諜蘇秦的一通活動,聯絡了趙、魏、楚三國一同伐宋。加上此時秦昭襄王為了奪取魏國的河東重鎮安邑,害怕齊魏聯合,索性也放棄了對宋國的盟友感情,坐視東方諸侯聯軍攻打宋國。

宋國在此時還有內部矛盾,宋國的太子敵視宋康王的寵臣,國內立太子為王。後來康王又將其太子逼走,所以聯軍一舉得勝,因為宋中國人對宋康王離心離德,根本就不守,跟當初齊宣王伐燕時候一樣。

宋康王逃到了魏國的溫邑才死(《六國年表》《秦本紀》《魏世家》),若此說有根據,大概宋康王在逃亡路上也有秦國派來的特戰隊保護,但最後特戰隊還是被魏中國人給擊敗了。

富得流油的宋國被齊楚魏瓜分

魏國甚至因此煥發第二春

不過《戰國策·宋衛策》說宋康王逃到了“倪侯之館”,此地大約是一處房舍,有可能是從前郳(小邾)國之宮室。我覺得後說似乎更為準確,因為當時的情形,只怕宋康王跑不了太遠。宋康王死了以後,子姓諸侯,也只剩下遠在半島的箕子北韓了。

宋國的滅亡,也是齊湣王的喪鐘,兩年後,他就招來了五國伐齊的報應(宋國亡於前286年,五國伐齊在前284年),弄到齊國差點亡國,復興後的齊國,也被人日削月割,不復威王宣王時期的景況了。

宋國雖然比起春秋時代一直“昭”得可以的鄭國顯得“聾”一點,可到了前5世紀中期以後,宋國也日漸鄭國化了,在魏、楚之間來回跳反,它之所以滅亡得晚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地理位置上不像鄭國那樣更處於晉-魏政權與楚國爭霸的前沿,顯得偏一點,而且自己也算實力還行(“五千乘之勁宋”),勉強算得上是“準七雄”了。

當然,如果宋康王不那麼死抱秦國大腿還作死,加上聯絡一下越國繼續打通邗溝-鴻溝水運通道,可能宋國還能死得晚一點,像魯國一樣撐到長平-邯鄲戰役以後也有可能。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347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故事:禽擇良木而棲,人擇良人而伴,唐太宗,最知人善用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