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十九世紀後半段,俄國在巴爾幹、近東和中亞的擴張受挫之後,擴張的重點轉向了遠東。這是因為德國的擴張策略一直在歐洲、土耳其(包括巴爾幹)、中亞和遠東(特別是清王朝和北韓)之間交替地移動著。早些時候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歐洲和近東。克里米亞戰爭前後先逼迫清王朝簽了諸多不平等條約,劃去了大片土地。然後轉向中東血腥地征服了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浩罕汗國等,佔領了整個中亞。之後重新回到巴爾幹地區,但俄土戰爭特別是柏林會議之後的西部擴張又受阻。於是,俄國再度將目光對準了遠東。

俄國擴張的變化形成了俄國的東、西兩條戰線。由於歐洲既是俄國爭霸重點,又是它的擴張重點,這種雙重的戰略地位,決定了歐洲在俄國的對外關係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而俄國擴張的擺幅總是受著俄國的歐洲戰略利益及歐洲政局的強烈影響。縱觀十九世紀俄國擴張重點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俄國在西部的戰略考慮中始終居於主導的地位。而東部則居於從屬的地位。就十九世紀後半段而論俄國擴張重點之所以從西轉向東有以下兩種情況:

俄國在歐洲的擴張遭到慘敗,它要在中亞和遠東求得補償。在西部的擴張受到遏制,於是它轉而向東,企圖通過在東部擴張的勝利開啟新的局面,反過來增強在歐洲爭奪的實力。

這就是俄國決定在遠東採取行動的原因所在。俄國在後一種情況下轉向遠東是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轉變。俄國擴張重點轉向遠東的最初行動是捲入對北韓的爭奪。同時對清東北實行蠶食並伺機吞併我東北三省。俄國覬覦北韓由來已久但到1884年簽訂俄朝條約在北韓取得特權時,日、英、美等國的勢力已先於俄國在北韓站住腳跟。

為此俄日兩國出現了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1887年1月,俄國就清日長崎軍警武裝衝突事件舉行特別會議,要求查明俄國在遠東發揮作用的手段,使俄國"擺脫事變觀察者的消極地位"。會議根據外交部的建議確定加強俄國的"太平洋艦隊是特別急迫的任務",以便"對清日兩國施加影響"。1891年,西伯利亞鐵路破土動工,本來修築這條鐵路對於有遠東利益的國家威脅就已經十分明顯。開工時又大搞了一番"狂熱地"宣傳,這就更加引起清政府以至日本的不安。促使日本加速採取侵略步驟。

《馬關條約》簽訂後,俄國感到了日本帶來的威脅,便與同盟國法國和急欲把俄國勢力引向遠東的德國宣告支援俄國在遠東採取行動,4月17日,德皇下令在清朝沿海的德國艦隊與俄國艦隊共同行動。23日三國政府分別對日發出最後通碟:要求日本撤出遼東半島。通碟發出後,俄德法三國艦隊向煙臺集中,與此同時,俄國制定了同日本開戰的"作戰計劃"。

俄國決定派軍隊向吉林方面運動。俄國參謀總部向沙皇報告說:"遠征的第一目標是佔領北滿重鎮、陸路交通的樞紐、松花江水路交通的終點—吉林。並以此作為繼續前進的支撐點"。俄國在遠東作了一系列的軍事部署,並決議如果日本拒絕放棄遼東半島立即對日宣戰,

海參崴地圖

此時遠東上空新的戰爭烏雲密佈,得到法德兩國支援的俄國對戰勝日本充滿信心。認為俄國的"太平洋艦隊相當強大",陸軍也"足可以應付"。這時剛剛走上爭霸舞臺的日本羽毛未豐,迫於形勢和力量對比的懸殊,日本接受了俄德法三國的通牒,俄國的上述計劃才沒有全部實施。但此時俄國在東部的"威望"可以說是達到了最高點。

96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印度歷史的縮影:香料呀香料,多少人為你生、為你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