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945年,美國迫擊炮兵在萊茵河附近作戰。
二戰期間,德國及其盟國士兵非凡的忍耐力有一個祕密:增強體能藥物——毒品。在20世紀40年代,納粹軍隊被大量供應一種叫做Pervitin(脫氧麻黃鹼)的甲基苯丙胺,而美國和英國士兵在安非他明苯丙胺的幫助下保持警惕。
根據美國公共電視網(PBS)6月25日播出的新紀錄片《死者的祕密:世界大戰的速度》所述,雙方的醫務人員都分發了這些興奮劑——以及可卡因等其他藥物——讓疲憊的士兵一連幾天保持清醒;使部隊能夠在惡劣的條件下執行任務時間更長;消除炮彈休克和創傷後應激障礙帶來的可怕影響。
隨著這場官方批准的“藥品軍備競賽”的展開,服用這些藥物的士兵被推到了超出正常能力的極限;但是美國公共電視網的代表在一份宣告中表示,軍方醫療官員基本上忽視了藥物的長期影響。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安非他明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據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NIDA)報道,它們能使人產生欣快感,提高警覺性,降低食慾。
“吃藥,無畏,瘋狂”
二戰歷史學家、紀錄片顧問James Holland說,德國的甲基苯丙胺Pervitin最初是在20世紀30年代作為一種消遣提神作用進入市場的,二戰前,科學家們就在用Pervitin做實驗,看看學生們能保持清醒多長時間,在考試中仍然表現出色。
Pervitin是一種水晶冰毒,二戰期間由軍事醫療官員分發給德國士兵。
到1940年,Pervitin被廣泛地分配給納粹空軍的飛行員,讓他們做好執行長期任務的準備,或者在飛機被擊落時避免飢餓,Holland接受《生活科學》採訪時說,那是“閃電戰”的一年,納粹對英國發動了無情、毀滅性的轟炸。
2011年的《跨學科歷史期刊》中,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語言和人文學院教授Nicolas Rasmussen的一份報告稱,英國戰爭辦公室的記錄估計,從1940年4月到6月,超過三個月的閃電戰中,超過3500百萬片Pervitin被分發至德國士兵、海員和飛行員。
美國公共電視網的代表在宣告中說,在注射了藥物後,國防軍(納粹德國的軍隊)連續10天行軍和戰鬥,在敦刻爾克捕獲並擊敗了英國軍隊,取得了決定性的軍事勝利。
在英國,關於納粹飛行員通過毒品對戰爭有超人般的抵抗的謠言甚囂塵上。據Rasmussen說,報紙描述了看到德國傘兵“大量服藥,無所畏懼,極其瘋狂”。
“你無法生活和工作”
英國情報人員在一架被擊落的德國飛機上發現了Pervitin藥片後,官員們策劃了一項計劃,用類似的化學物質提供給盟軍士兵食用。士兵們以片劑和吸入劑的形式服用安非他明苯丙胺。Holland說,1941年,英國皇家空軍正式批准使用安非他明苯丙胺,由中隊或空軍基地的醫務人員自行決定是否使用。
苯丙胺被盟軍士兵吸入或藥片形式服用。
但是,雖然苯丙胺並沒有Pervitin那麼危險,這種藥物仍然有風險,Holland補充說。
“它不讓你睡覺,但它不能阻止你感覺疲勞。你的身體沒有機會從它所遭受的疲勞中恢復過來,所以到了你停止用藥的時候,你就會崩潰,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他說。
Rasmussen在2011年的研究報告中寫道,儘管當時還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安非他明能提高疲勞受試者的表現,但英美兩國軍隊已經接受了安非他明的使用。而盟軍採用這種藥物是因為它具有改變情緒的能力;Rasmussen說,這增強了他們的攻擊性和信心,並鼓舞了他們的士氣。
1942年,當美國士兵在北非登陸時,他們也受到了速度的影響;據美國公共電視網報道,50萬片苯丙胺是應艾森豪威爾將軍(Gen. Dwight D. Eisenhower)的命令供應的。美國公共電視網的紀錄片中還出現了1942年一名英國指揮官的備忘錄,稱英國第24裝甲坦克旅的士兵在埃及的一場戰役之前,每天服用20毫克的苯丙胺。相比之下,當時皇家空軍飛行員的推薦劑量只有10毫克。
安非他明(病毒)目前被認為是成癮和濫用的高危藥物。然而,研究人員在2013年發表於《精神藥理學雜誌》的報告稱,在20世紀40年代,專家們在科學文獻中徹底否定了這一概念。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人們對這些藥物副作用的了解越來越多。你看不到的是一旦人們上癮了該怎麼做——這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必須通過艱苦的方式才能學會的東西,”Holland告訴《生活科學》記者。
Holland說,“人們還沒有完全了解藥癮的嚴重程度以及危害性。戰爭結束時,幾乎沒有為上癮的人提供幫助。”
-
1 #
-
2 #
戰爭,對士兵來說太殘酷了,
-
3 #
軍隊、士兵,政客們的工具而已
-
4 #
君上之於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區區藥石何足道哉?
-
5 #
抗日戰爭期間,那麼艱苦,我們的八路軍都吃不飽。 哪有藥物治療。 說明還是 我們厲害
戰爭結束後成了被遺棄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