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中蘇聯的水下登陸艦之夢
被核軍備競賽所摧殘的“奇葩” ——冷戰中蘇聯的水下登陸艦之夢
引子∶從一段假想戰記說起
「198X年8月24日拂曉4點,印度洋中央迪戈加西亞島的美國軍事基地還是像往常那樣,將要迎來一天的黎明。全島呈略微變形的U字形,西面的馬里亞納角附近有著寬闊的機場,那些機場跑道旁靠瀉湖的停機坪上排列著的B-52機群,全島密佈的天線站還有島內瀉湖裡停泊著的艦艇,都無言地說明著這個島的戰略地位。
這幾天,島上的各個監視哨忙得不可開交,由於蘇聯海軍在亞丁灣外的索科特拉島附近在舉行大規模演習,每天都能觀察到俄國艦艇飛機的蹤跡。但是,這次好像有所不同,“上尉!您看……”,一個正在盼著交接班的雷達員吃驚地看著顯示屏。
那位上尉也不由得睜大了眼睛,顯示屏告訴他,忽然冒出的24發導彈正從東北面約80海里處的以2.5馬赫的高速向島上撲來, 很顯然,那是一艘奧斯卡級潛艇發動的突然襲擊。島上的防空火力和干擾系統倉促應戰,但是根本來不及組織有效抵抗,雖然來襲的SS-N-19為反艦導彈,但是即使有所偏差,那750公斤炸藥的彈頭以及大量剩餘的燃料對於建築物也足以發揮毀滅性的打擊。不一會兒,島上的雷達,通訊設施基本上已經被濃煙烈火所籠罩,停泊在港灣內的一艘36000噸的“哈賽雅姆帕”號加油艦也被呼嘯俯衝下來的導彈擊中,即刻燃起沖天大火,癱瘓在泊位上。
正當人們把視線集中在東側時,海島西方的辛普森角南部和機場之間的狹窄處附近海中,藉助躍動的火光,可以看到從海中慢慢地浮起一個巨大的黑影,並漸漸向海岸接近。這是一艘龐大的潛艇,比起一般呈水滴型的潛艇來要寬闊得多,而且形狀古怪,宛如一條爬上河灘的短吻鱷魚,潛艇艦艏的兩側已經各自敞開一個黑洞洞的大口,司令塔前的炮座上還逐漸在升出機關炮塔,等到炮塔完全升出,六個旋轉炮身將大量彈雨傾吐在各種目標上,更增加了島上的劫難,但是,真正劫難還沒有開始。
那敞開的艦艏裡,已經吐出兩部跳板搭上了海灘,從這跳板上開出了一輛輛坦克軍車,還有數百名頭戴鋼盔、救生背心和迷彩服內露出海魂衫的士兵也“烏拉”著蜂擁而出,島上儘管有大約2000名美國軍人,但真正的戰鬥員並不多,大多數是技術軍人,他們根本無法阻擋這些如狼似虎,更有裝甲車輛掩護的俄國最精銳的海軍步兵。機場附近的防禦陣地很快被輕型坦克擊毀,有組織的抵抗也隨即宣告結束,機場的守軍被全殲。以後,數輛8個車輪驅動的裝甲運兵車如入無人之境,沿著公路南下再繞向另一邊北上,迅速席捲了整個島嶼……
與此同時,在關島、冰島的凱夫拉維克和巴拿馬運河地區也有這類似的突襲行動。而在歐洲,隨著雷鳴般的炮聲,第一波猛烈的空襲過後,華約的裝甲部隊∶第二近衛裝甲集團軍、第三突擊集團軍、第八集團軍、第一近衛裝甲集團軍和中央叢集共自北向南,跨越東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國界向西滾滾而來。由於在各地連遭忽然襲擊,分散在全球的部隊難以順利集結,北約一時陷入了混亂。
等到第二天以兩棲攻擊艦“貝洛伍德”號為中心的美國艦隊急派快速部署部隊海軍陸戰隊第2師第2兩棲突擊營趕到迪戈加西亞以後,才發現全島遍佈被殘殺的屍體,機場也被徹底破壞,昨日還威風凜凜的B-52早已化作了一堆堆廢鐵,狹窄的港灣入口被沉船堵塞,雷達聲納站、通訊樞紐、燃料彈藥庫悉數被毀,大量機密檔案消失,而且到處還被佈下了詭雷,基地的各種機能已經全部癱瘓,短期內難以恢復,而島上的襲擊部隊則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冷戰正酣,全世界依然處在全面戰爭的威脅之下,象上面這種型別的假想戰記也時常可以讀到。當然,文章中描述的那種可以神出鬼沒地運輸精銳部隊襲擊敵方的軍事要地的潛艇雖然沒有實際存在過,但是也並不是完全憑空所想象的,事實上,俄羅斯人就真的以一種異乎尋常的執著精神,悉心地開發研製過這麼一種獨樹一幟的艦艇。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前,俄國海軍就極為重視其潛艇的建造和發展,在其參戰的1941年6月時,其潛艇的保有量就高達200艘以上,居於世界的首位。大戰以後,他們又不顧戰爭造成的國力疲憊,馬上開始了海軍的重建。而其中,潛艇又是被放在了發展的重點,因此在短期內便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比如,在五十年代末期,俄國海軍的潛艇就高達400多艘,以後,不單是數量上,品質的飛躍也令人矚目,湧現出了一大批極其優秀而且富有特色的艇種,比如26500噸的世界最大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颱風”級、裝載24發重型SS-N-19反艦導彈的奧斯卡級,以及最大潛深達750米的阿爾法級等等。因此冷戰時期,西方海軍無不將俄國的水下鯊魚作為其最大的威脅,而為此費盡心機。隨著冷戰的結束,“鐵幕”背後大批鮮為人知軍事祕密也逐漸被公諸於世,其中,就有著那麼一系列登陸核潛艇的神祕面紗被揭開。這是一種由佈雷潛艇發展起來的獨特艦種,但是卻成了冷戰時期熾烈的戰略核軍備競賽的犧牲品而被中止發展,讓我們通過一系列有幸解祕的文獻,看一看這些水下怪物的興廢吧。
1.野心勃勃,621以及626計劃
大家知道,潛艇用以進行物資運輸任務由來已久。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就建造過一艘有名的運輸潛艇“德意志(Deutschland)”號,這艘1860噸的潛水商船就為了突破協約國的海上封鎖,駛往尚保持中立的美國進行貿易而設計建造的。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運輸補給更是潛艇的一項重要任務,比如德國便有被謔稱為“乳牛(Milchkuh)”,專門給其“狼群”進行補給的XIV型潛艇,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也常常使用了潛艇來為其被分佈在太平洋島群的士兵運送過物資,甚至於連日本陸軍也設計建造過專門用以運輸補給物資的運輸用潛艇。戰後,美國海軍的幾艘搭載“天獅星(Regulas)”飛航導彈的潛艇,由於“北極星”彈道導彈的問世而失去了用武之地,其中灰鯨號(Greyback,SSG-574)便被改裝,利用搭載導彈的空間來用以運輸特種部隊,番號也改為LPSS-574。直到現在,隨著戰略武器裁軍條約的簽署以及冷戰的終節,一部分美國的戰略核潛艇,也利用其導彈發射筒來運送特種部隊及其裝備。
但是,如果是一種專門用於進行登陸活動的,還有著巨大的空間搭載裝甲車輛,甚至還有登陸的跳板以供直接搶灘的潛艇,恐怕還鮮為人知吧。事實上早在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還剛剛過去了不到3年,冰冷的鐵幕開始沉重地降落在歐洲大地之時,蘇聯就開始著手研究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潛艇∶621計劃,這是由4軸推進,排水量達5845噸,長147.5米,寬13.3米,潛航深度160米,水上航速15節,水下8.4節,裝備雙聯57毫米炮兩座和雙聯25毫米機關炮一座,還有3個共攜彈360發的火箭炮發射架,可以搭載包括10臺T-34坦克,12輛半履帶卡車,3輛牽引油罐車,4輛吉普,12門85毫米炮,4門45毫米炮,745名士兵,甚至3架可以摺疊機翼的拉-11戰鬥機等共計高達1550噸貨物的巨大潛水突擊登陸艦,並且可以直接搶灘登陸,在敵人防不勝防的要地,主要是在北極周圍的美國戰略空軍基地展開突然襲擊。
儘管當時負責艦艇建造的國家委員會∶第18中央設計局(ЦКБ-18)為了這種計劃投入了五年多時間,但由於研製這樣的艦種尚屬首次,還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比如潛航中的艇內如此眾多的人員應該如何保持空氣清潔?車輛火炮如何在狹窄船艙順利地裝載牽引以及登陸?衝灘登陸時如何不破壞艇身的水密性?等等等等,這一切都是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較為突出的困難,有的甚至還難以得到解決。最後,這個野心勃勃的夢想不得不被放棄。
但是,俄國人並沒有立即打消這個極其富有誘惑力的念頭,在研製大型的621計劃遇到挫折之時,又一種可以搭載5輛坦克及其燃料或者165名士兵及其裝備和食品的比較小型的626計劃也於1952年被提出,這個計劃還專門為了在北極地帶運用,在艇的外殼上還安裝有可以破開4米厚冰層的電熱裝置。雖然規模被大大縮小,但是621計劃所面臨的問題在當時依然無法解決,因此626計劃在1955年11月也被中止。
放棄了這兩項計劃並不是意味著俄國人徹底對於登陸潛艇的設計完全拋棄,他們又從運輸潛艇上開啟一個突破口,再次返回出發點,穩紮穩打,並在近20年後,幾乎就要將這個夢想變為現實……
2.新的開端∶632計劃
關於登陸潛艇這種水下怪物以後的發展,《軍事展示(Military Parade)》雜誌所載的俄羅斯聖彼得堡“孔雀石”海洋工程局(?Малахит? СПб морское бюр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ФГУП)主任設計師拉季·什馬科夫(Радий Шмаков)和副主任設計師符謝沃洛季·扎爾科夫(ВсеволодЖарков)共著的《水下運輸巨獸(Транспортные подводные левиафаны)》一文有著很翔實的記載,根據此文所說,這個新的開端是起源於佈雷潛艇632計劃。
雖然佈雷對於潛艇而言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任務,然而632計劃的水上排水量便達到3200噸,全長為85米。對於五○年代初期的常規潛艇來說,已經是相當龐大的了,其設計要求是可以攜帶80個以上的水雷,續航力水上約為300海里,最大潛航航速為15節,潛航深度為300米左右。該計劃向第18中央設計局提交,並委派主任設計師Я·Е ·葉甫格拉佛夫(Я.Е. Евграфов)進行負責。但是,該計劃曾經一度被中止,然而在1956年第一季度又重新上馬,此後,設計進度在達到33%左右時,又移交給現在的聖彼得堡“孔雀石”海洋工程局之前身第16中央設計局(ЦКБ-16)進行研究。據稱,632計劃是一種柴-電動力潛艇,其主要作戰目的雖然是被用來攜帶專門開發的ПЛТ-6型水雷80到100枚進行佈雷任務,但是同時,她同時又被賦予可以執行對兵員、燃油和物資等輸送任務的使命。
3. 後來居上∶648計劃
然而差不多與此同時,又出現了一種使用高效能銀鋅電池的佈雷潛艇方案,該方案被命名為648計劃,該方案在1957年被海軍總司令通過,主任設計師被定為Н·А·基謝列夫(Н.А. Киселев)。這種潛艇最初被設計為一種攻擊型潛艇提供補給的補給潛艇,能夠運載大量的魚雷、反艦導彈、燃料、潤滑劑、食品、淡水以及空氣淨化劑等物資,此外,還要為當時俄國擁有的大量大型水上巡邏機進行補給。其作用既相當於二戰時期德國的“乳牛”,又令人想起當年日本海軍為了攻擊美國在夏威夷的基地,利用潛艇在太平洋的環礁內為其川西二式大艇進行燃料補給的特別作戰計劃來。
在1958年3月,648計劃的五種概念設計方案被提交,但是,由於同時開發兩種任務頗為相似的632計劃和648計劃兩種潛艇極為浪費,經過各種研究探討,1958年7月10日,632計劃被放棄,同時通過了引入新的概念而重新設計的新648計劃。
這種新648計劃的標準排水量高達6000噸,使用常規動力,全長102米,寬13.5米而顯得頗為肥大,適合於實行運輸任務,最大水上航速為14節,巡航航速12.5節,潛航航速為2.5節,潛航深度為300米左右。雖然在艦種上,648計劃被稱為佈雷潛艇,但是她被安排的任務還包括“為戰鬥在敵方的海上交通線上攻擊型潛艇提供導彈、魚雷、燃料、潤滑油以及生命支援,即淡水、食品的補給,並且可以將人員、各種貨物運輸到遙遠的,未經維修的海岸”,這最後的任務,很顯然就是將兵員物資祕密運送到敵佔區以及近鄰地區,很有一番登陸作戰的感覺了,當然,由於運載量的關係,648計劃並不可能進行真正的登陸作戰,她能夠進行的,應該和美國使用潛艇運送一定數量的特種部隊及其裝備一樣,只是限於小規模的襲擊行動罷了。
648計劃的裝備為533毫米魚雷管和400毫米魚雷管各4管,搭載魚雷分別是4和18枚,水雷84-98枚,可以運載533毫米魚雷40枚和400毫米魚雷20枚,П-5或П-6反艦導彈10枚。П-5或П-6導彈一般人們更熟悉其北約的稱呼∶SS-N-3“柚子(Shaddock)”式,這些導彈當時是裝備在E級核動力飛航導彈潛艇,J級以及經過改裝的W級常規動力飛航導彈潛艇上,這648計劃的一項重要任務也就是為這些潛艇提供這種長10.2米,重大約5噸,射程達450公里的可怕武器的,然而可以想象,在大洋上實行對這樣重型裝備的搬運和裝填,可決不是一件易事,從潛艇的側面圖可以看出,這些導彈是通過滑軌向斜後方送出彈艙,至於如何運往被補給艇,資料中並未具體說明。
648計劃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安裝了兩臺O-153型6000馬力的小型核反應堆,以取代蓄電池。該基本設計方案在1959年3月正式向莫斯科的海軍首腦部提出,雖然計劃被通過,但是其中為水上飛機進行海上補給的任務被取消,其原因未作詳細說明,是不是由於制空權難以確保,大型水上機的運用比較困難,這一點不得而知。以後,計劃又被海軍部和造船工業部認可,設計局開始著手製作藍圖,並提交位於北德文斯克(Северодвинск),號稱蘇聯工業象徵的北方機械製造所(Северному машиностроительному предприятию (СМП)),並定於1961年初動工興建。
然而,北方機械製造所那裝置完善,擁有屋頂的船臺早已被建造蘇聯第一代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658計劃,即H級佔領,為其早日竣工忙得不可開交,而且,其後的工作日程又為667A計劃(即Y級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所挪用,因此,不得不尋求其他的建造工廠。而且,隨著核動力技術的成熟,海軍方面又提出了希望實行這些任務的潛艇核動力化的要求,造船工業部等機構便開始了探討常規動力型648計劃繼續建造的利弊,最終,在1961年6月2日,648計劃正式宣佈下馬。
4.中途而廢∶664計劃
取而代之的是664計劃,擔當這個計劃設計開發任務的,還是以基謝列夫為中心的648計劃小組。648計劃的基本方案早在1960年3月就由國防部長認可,而與此計劃有關的陸軍和空軍也不斷的提出各種各樣的設計要求,為這個計劃的程序增加了不少阻礙。尤其是陸軍,他們提出,若要對登陸部隊進行支援,裝甲車輛以及各種支援力量必不可少,並要求新方案應當考慮搭載這些車輛,顯然,這些要求大大地增加了設計的難度,就此與海軍的對立情緒也越來越嚴重。到了9月,四種“大型核動力兵員登陸,運輸,佈雷潛艇”的概念方案被軍方提出,這些方案的主要區別在於耐壓船殼的設計配備以及推進主機構造上,其中有一種是並列三圓筒式,即兩重8字型,根據這樣的配備,減少了全長,而大大加寬了艇身,還有三種方案是通常的單筒式艇身。經過鑑定,結果在1962年4月19日概念案被正式採用,定名為664計劃。從公佈的斷面圖看來,最後還是基謝列夫提出的單一艇身加耐壓殼的方案被採納。
從斷面圖看,在位於艦體中央附近的司令塔後,分別是被耐壓殼保護著的導彈艙和貨物艙,由於沒有進一步說明,僅僅從圖上難以看出這些貨物是如何得以裝卸的。從該計劃的諸元上看,排水量終於突破一萬大關,達到10150噸,全長140.9米,寬14.2米,是一種略微顯得豐滿的潛艇,本身用於自衛的裝備為533毫米魚雷管6具,備18枚魚雷,補給用同口徑魚雷則多達80枚,導彈為П-5,П-6或П-7型20枚,都是SS-N-3“柚子”的不同型號,水雷如果是РМ-1,АПМ,“豎琴(Лира)”式,或者УДМ等種類的,可以載162個,如果是ПМ-1,РМ-2 或者ПМ-2等,則可以載112個,這種艇內還可以運載大約200名海軍陸戰隊員及其裝備。艇身的長寬之比大約是一比十,大約相當於V級核潛艇之比,而比水上排水量11200噸的949計劃,花崗岩(Гранит)型,也就是北約所稱的O級飛航導彈核潛艇稍微顯得苗條一些,核反應堆從圖上只畫了一臺,也不排除兩臺並列配置的可能性。
這項664計劃的基本效能於1962年12月被通過,其船體圖紙的製作定於63年末完成,而全製造圖紙的完成則定於1964年6月。但是,據稱由於這項兼顧多項作戰任務的潛艇設計複雜,各種構成部品的配套難以按期完工,而且研究人員的開發作業也步履艱難,因此,設計局最終沒有能夠按期完成各種圖紙的製作。
在進行圖面作業的同時,實際的海上燃料補給操作試驗也在策劃和進行。這項試驗的目的就是要掌握對常規動力潛艇無論是浮航還是潛航狀態都能進行柴油補給的技術,為此,在1964年末期,通過由第35海軍艦艇修理工廠(СРЗ-35)改造的若干艘611計劃(即Z級常規潛艇)和613計劃(即W級常規潛艇),在冰冷的巴倫支海進行了各種天候條件下的補給作業試驗。潛航補給作業是由Z級的Б-82號拖曳較小的W級С-346號,據說兩艘潛艇在將輸油管連線成功後,在保持連線的狀態一同下潛,然後成功地在潛航的情況下完成了燃料補給作業。雖然這次試驗沒有要求完成水下傳遞輸油管道的作業,但是比起需要耗時巨大的在浮航狀態進行補給來,還是大大縮短了上浮狀態的時間,從而相當地提高了安全性。雖然沒有表明是不是完成補給以後,是在潛航狀態下兩艇成功分離,並且成功將輸油管道收回艇內,但是這項試驗最終被認為獲得成功,並決定在644計劃中也採用這樣的系統。
664計劃的建造終於被認可,並在1964年開始在北方機械製造所動工開建,到了第二年初,已經完成了近1000噸的耐壓船體以及其他的構造物。但就在這個當口,工廠接到了上面的指示,為了優先建造兩艘新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必須將船臺讓出。造船所不得不向造船工業部提出改在列寧格勒繼續建造,但是最終還是被下令中止。好不容易動工開建,卻還是中途而廢。
5.初具形態∶748計劃
雖然在激烈的核軍備競賽下,擁有戰略核打擊力量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建造具有絕對的優先度,但這種運輸核潛艇的屢次讓位,也遭來了很大的非議。海軍和總參謀部依然強烈希望建造能夠在遠方進行兵員物資輸送的大型潛艇,結果,在1965到1970的新五年計劃中,又加入了建造運兵潛艇的建造專案。
在1965年8月,還是那個時運不佳的基謝列夫小組終於又被被指令著手進行了一種登陸潛艇的設計,這項方案被稱為748計劃。比起更傾向於對潛艇進行燃料武器補給,兵員運輸還是第二任務的664計劃來,這項新計劃則明確地將強行登陸放在主任務的地位上,她被要求具有“祕密運送登陸部隊,可以在沒有海港設施的海岸強行登陸,而且可以在任務結束以後將登陸部隊撤收,或者收容傷病員將其運回本國,還可能使登陸部隊轉戰別的戰場,在此以外,還可以對遠方的己方部隊提供彈藥、糧食、燃料等後勤物資”。可以說這就是當年那野心勃勃的621計劃的回光反照。由於基謝列夫小組長年積累了對補給運輸潛艇的設計經驗,對於這項新的計劃,研究小組吸取了621計劃遭到挫折的教訓,最初便提出了六種方案,從而遴選出比較切實可行的方案。基本設計出排水量為10000噸,全長150米,寬20米,採用加耐壓殼的並列的3筒,即雙重8字結構型艇身。艇身中這三個耐壓殼之間除了幾處通道以外分別獨立,中央的最粗最長,內裝主機和推進裝置,兩側較小的耐壓船殼為車輛、貨物收容艙,共可以搭載一個海軍步兵加強營,大約470名的士兵及其裝備,3臺ПТ-76水陸兩用坦克,2輛БТР-60П輪式裝甲運兵車,6門連迫擊炮,還有機槍和各種輕武器,總搭載量可以達到920噸。在這兩個側艇身的最前端,安裝有可供車輛搶灘的跳板,也正是由於採用這樣的雙重8字結構,使得艇身變得非常寬,因而吃水也減少了50%。748計劃的船首又被設計為扁平狀,這樣即便是淺海也可以比較容易地接岸。
設計工作進行了兩個多月以後,上級指示將計劃進行修改,將其主機改為核動力。這可以說是一項十分正確的決定,因為這種裝載大規模士兵的潛艇若是採用常規的柴-電動力,在潛航狀態下,即使使用大約2.5節的經濟航速也只能航行60海里左右,而如果是用最大的10節,便只能潛航大約15海里。很顯然,這樣勢必大大限制其登陸的突然性和作戰的靈活性,甚至於因而會導致這種潛水登陸艦的開發失去其應有的意義。這項計劃被修正以後,其排水量增大到11000噸,長寬也分別擴大到160和21米,由於採用核動力,使其潛航以及續航能力得到了飛躍式的提高,最大航速達到了17節,續航力則猛增到了30000海里。而其運載量也得到了猛增,兩棲坦克和裝甲運兵車分別可以搭載10輛,最大的搭載兵員數也達到了1200名!在搭載登陸部隊時的連續潛航時間則由150小時提高到了720小時。這裡我們可以發現,由於核動力的採用,柴油艙和電池艙的空間可以被大大節省,當然為此可以提高部隊的搭載量,然而,即便是核動力,其續航時間也不是通常想象的可以無限,其原因顯然是由於為其所搭載的那大量登陸部隊提供生命維持的負擔異常沉重,而空氣淨化裝置和氧氣再生裝置的能力也有一定限度吧。
748計劃的兩軸推進裝置比較特殊,據稱是融合了661計劃(即創潛艇航速世界記錄的P級核動力飛航導彈潛艇)成功的經驗,從俯檢視看來也的確和P級的推進裝置相類似,想必是為了提高水下航行的效能,但不同於P級的是748計劃的推進器有覆蓋圈。該計劃的武裝除了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以外,考慮到要進行登陸時的火力支援,在其司令塔的前方還安裝有一門比較帶有復古色彩的雙聯57毫米炮。然而,這項748計劃最後沒有被認可,雖然沒有被說明理由,但是,這項計劃的研究成果,馬上被運用在潛水登陸艦的集大成之作,717計劃上。
6.奇葩凋零∶717計劃
雖然748計劃又遭到夭折,但有關方面獲得這種水下怪獸的慾望卻與日俱增,因此,717計劃馬上被提出。關於為什麼這後來的717計劃代號卻排在比其前身的748之前,目前尚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以說明理由。這項計劃的要求和748計劃幾乎一樣,還加上了在遠洋布雷的第二任務。計劃在1967年8月開始,位於列寧格勒的“波浪”中央設計局(ЦКБ ?Волна?)開始進行這種大型兵員運輸及佈雷潛艇的研製了,而負責這項開發任務的還是由這方面的有著十多年豐富研究經驗的基謝列夫來擔任。計劃儘可能地採用了664計劃和748計劃的大量成果,基本構造還是和748計劃一樣,採用並列3筒耐壓船殼式,一方面可以增加裝載量,另一方面可以便於接岸登陸,不過和748計劃略有不同的是,717計劃的推進裝置是處於兩個側艇身的中間而不是兩側,而且結構更為流暢,完全使用導管螺旋槳,這樣可以更大地降低噪音量,提高航行時的安全性。
比748型更為擴大,標準排水量達到了幾乎一倍的17600噸,長度也達到了190米,比以後出現的世界最大潛艇“颱風”級的172米還要超出了許多,寬度也達到了與之幾乎相同的23米。由於採用了核動力,其水下航速達到了17到18節,可以連續作戰行動大約75天,在運載800名登陸士兵的情況下,可以連續潛航240小時。如果執行佈雷任務,可以和664計劃類似,根據種類的不同,攜帶水雷126到252個,大大地超過了她的前身。在艇艏的上部,裝備有自衛的魚雷發射管6部,共搭載魚雷18枚,但是,是不是還是繼承664計劃的洋上補給任務,沒有資料可以證實。在司令塔的前後,還安裝了兩個A-213M型炮座,根據這種炮座,很有可能是使用的是配套的АК-630M型30毫米自動火炮,這種火炮目前廣泛運用在各種俄國艦艇上,是一種近程防禦火力系統,備有六個炮管,射速高達每分鐘達3000發。這種炮座是採用升降式,潛航時,炮塔就會被收容在艇身內,一來降低阻力,更重要的還是降低由此帶來的噪音。至於這種火炮的用途,筆者不免有些疑問,從圖上沒有發現這些火炮的火力控制雷達,如果沒有這樣的雷達,這樣的火炮是否可以有效地對來襲導彈、飛機的攔截?如果是用來登陸作戰時的火力支援的,其有效性又不明確,因此,這裡應該還是有不少疑團有待解決的。
對於其主要任務,也就是兵員運輸任務,其運載能力幾乎和748計劃一致,車輛的運載也是最大ПТ-76水陸兩用坦克和БТР-60П輪式裝甲運兵車各10輛,士兵最多可以搭載800名,但是,這樣的情況下只能運載裝甲車4臺。這裡值得指出的是,在滿載車輛的情況下,到底能夠運載多少士兵,資料中沒有作出更為詳盡的說明,即使沒有了裝載士兵的空間,但是每一輛БТР-60П裝甲運兵車可以最多運送士兵12名,如果這樣計算的話也可以士兵120名可以被運載。不管如何,士兵的搭載空間應該是和裝載車輛的是在同一處。在主艇身兩側的部隊搭載艙最前端,也和748計劃相似,安裝有可供車輛搶灘的跳板。這裡所敘述的從632計劃到這717計劃,所一致的就是其設計最大潛深都為300米。而在300米的潛航深度,依舊能夠保持前面開口處的水密性,而且還要搭載上陸用的跳板,應該是相當的技術難度的。但是據稱設計人員面臨所遭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集中出現在在艇艏和艇艉兩個部分。
由於裝備有登陸跳板,艇艏部分的問題又更為繁多,比如魚雷管的配備,位於兩個跳板之間所裝備著的大型聲納探測角度如何確保最大,以及如何設計艇艏,才能使登陸作業時大型車輛能夠順利地依次裝卸等等;而艉部,則主要在於如何合理安排推進器和舵葉的位置,才能保證佈雷作業時的安全。為了圓滿完成計劃,研究組首先製造比例模型進行各種流體力學的實驗,更是逐個對各個部件進行鍼對性模擬實驗,經過這一系列嚴格測試,才終於確定了基本的設計方案。
然而正當基本概念設計正在進行的階段,研究組又接到了新的命令,要求加裝一個逃生裝置。這是一種比較特別的彈射救生艙,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人員可以進入此艙後彈射脫離,然後浮出水面。加了這一個新的裝置,又不得不大大地將設計作出重大的變更。最後,全部設計作業於1971年末完成,並在翌年的3月得到了上級的認可。根據計劃,一共8艘717型坦克登陸核潛艇與新設計的超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一同在北方機械製造所動工建造,眼看著這20年的辛苦終於就要結出碩果,但是,當時的環境還是容不得這些水中怪獸的問世!70年代初期,美國正在研究三叉戟式潛射彈道導彈,這種導彈最多可以攜帶12個核彈頭,而且精度極高。同時可以24枚這樣的導彈的核潛艇“俄亥俄”級也在緊鑼密鼓地開發研製,這種三叉戟導彈潛艇只要有一艘生存,就可以讓288個俄國城市變為廢墟!俄國人的回答就是26500噸的巨無霸,941計劃“鯊魚(Акула)”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當時蘇聯可以建造這樣的大型潛艇的船廠只有北方機械製造所一家,這樣的情況下,717計劃的命運自然又和其先輩,648、664計劃一樣,將優先權讓位於有關國家命運的核軍備競賽,兩艘已經開工建造的717艇也受命停工,並將物資和材料轉用於巨大的颱風級上。
俄國海軍原計劃在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分佈部署4艘這樣的717型核潛艇,如果部署計劃得以完成,他們將可能隨時將一個旅的海軍陸戰隊員加上一定的裝甲支援在世界上任意海岸進行祕密登陸,但是由於經濟能力所限,最終這種獨特的艦種還是成了一朵不結果實的奇葩。
小節∶舊夢何日得重溫
如果717計劃化為了現實,不知西方世界將如何作出反應?雖然從各自的作戰思路來看,西方海軍不一定去花費巨資建造類似潛艇去對抗,但是,這種神出鬼沒的“海底奇兵”,就像本文開篇所提及的,產生的壓力是異乎尋常的。時光如梭,又一個20年過去了,在這個20年裡,蘇聯的經濟被耗資巨大的軍備競賽拖得體無完膚,終於在冷戰那無形的戰場上敗下陣來,曾被號稱為“牢不可破”的蘇維埃聯盟,到頭來也成了歷史上的陳跡。那些曾經令人膽寒的紅色“狼群”,有多少卻如同擱淺沙灘的巨鯨,在港灣裡露出它們鏽跡斑斑的屍骸,人們與其擔心它們的尖牙利爪,更為擔心的卻成了它們流出的血汙∶那反應堆裡洩漏出來的放射物。為了這場毫無意義的核競賽,俄國海軍卻失去了本應在世界造船史上留下一席之地的獨特艦艇。717計劃以後,這場水下登陸艦之夢,也算是無奈地畫上了句點。
不過,我們在其開發研製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一些俄國設計師們在不利的國際環境以及不負責任的朝令夕改官僚體制下,依然保持鍥而不捨的執著精神。目前的俄羅斯雖然已經過了顛頂時期,但是早已經走出了谷底,近年來又開始向人們展示他們久久不露的尖牙和利爪。從歷史上可以看見,退守對於俄羅斯這個民族來說就是為了更好地擴充套件,像621計劃失敗是在於技術的不成熟,技術條件一經具備,717計劃便應運而生;而717計劃的夭折則是在於局勢的不允許,今後一旦時機再成熟,筆者以為,今後俄國的技術人員們,一定還會重溫起那潛水登陸艦之夢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