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黨的歷史上,有很多威名的將軍,在革命年代為新中國付出了生命,左權將軍就是這麼一位,被大家早已熟知。還有一些開國元帥比如彭德懷、葉劍英等地革命人物,都是功勳卓著的英雄人物,廣為人知。但還有更多的英雄不被人們所熟知。有一位將軍在長征時,與彭德懷彭老總齊名,若不是自殺身亡,中國恐怕又多一位元帥,這人就是董振堂。
董振堂(1895—1937),字紹仲,河北省邢臺市新河縣人。自幼跟父親習武,中學時獲“優秀模範”稱號。1920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1926年9月參加北伐戰爭,1931年春,參加對中央蘇區發動的第二次“圍剿”。1931年12月14日,率兵舉行了震驚中外的寧都起義。193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10月,執行寧夏戰役計劃。1937年1月,攻佔甘肅省高臺縣城後,被國民黨馬步芳部2萬餘人包圍,激戰9晝夜,後於20日犧牲。
董振堂中學畢業後,1920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後在陸軍第十五混合旅中當兵,後來被分配到馮玉祥麾下,當部隊的官軍,董振堂以軍人的嚴格要求管理士兵,紀律十分嚴明,深受馮玉祥的賞識。因為馮玉祥的提攜,董振堂一路高升,從炮兵排長到連長,後來一直做到工兵團團長,直到1926年,正值中原大戰,馮玉祥派他參加北伐,當任國民聯軍第四師二旅旅長,後來又升成第十三師師長,和馮玉祥、閻錫山討蔣。
中原大戰後,董振堂縮編為七十三旅,董將軍任旅長。後來,他受到在自己部隊中工作的共產黨員劉伯堅、劉振亞的影響,逐漸了解和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1931年12月14日,董振堂發動了著名的寧都起義,率領一萬七千餘名官兵加入紅軍。起義勝利後,部隊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董任副總指揮兼紅十三軍軍長。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董振堂擔任紅軍第五軍團最高指揮員,掩護全軍多次安全轉移,1935年1月是敵人大肆追擊,正是董振堂率軍進行堵截,才確保了遵義會議召開,立下大功,後來紅軍橫渡金沙江時,也是因為董振堂奮力阻擊,才讓紅軍順利過江,由此董振堂所率紅5軍團被稱為“鐵流後衛”。
1936年10月,董振堂率軍攻佔了甘肅高臺縣,不料竟被馬步芳率領兩萬人來襲,在雙方交戰過程中,董振堂被敵軍兩萬多人包圍,雙方激戰九天九夜,直到10月20日高臺失陷,在突圍時受了傷的董振堂命令身邊的同志迅速突圍,自己坐在地上射擊掩護,在即將被敵人包圍被俘之際,董振堂舉槍對準自己的胸膛,扣動了扳機自殺,為革命事業獻身。董振堂手下的三千多紅軍將士也全部壯烈犧牲。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紀念董振堂的英雄事蹟,葉劍英下一首詩:英雄戰死錯路上,令我深懷董振堂。猿鶴沙蟲經世換,高臺為你著榮光。足見葉劍英元帥對董振堂的欽佩之情。
若董振堂不犧牲,以他在紅軍長征的資歷,在建國後獲個大將或元帥軍銜,並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