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平庸的嘉靖皇帝

嘉靖、嘉慶,明清這個兩個皇帝年號近似生平也近似,這兩位對比同時代的明清皇帝不算太差,但是也不算好,總體而言平庸。

但是他們處的時代卻大不一樣。

嘉慶處於康乾盛世的尾巴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遇到了川陝白蓮教大起義,卻也能彈壓下去不至於損到國家的根本。

但是嘉慶就沒那麼幸運了,他處於正德造成的衰世中,雖然早期他也做了些工作恢復國力,可到了後來他成了道君皇帝后明朝的衰敗之勢就更加明顯了。

尤其是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這一年史學家們往往都津津樂道於嘉靖差點沒被幾個宮女幹掉的那件大糗事。

可是碼字的看《明史》從這一年開始暗暗為明朝捏了一把汗。

俺答汗

因為就在前一年嘉靖二十年(1541年)一個名字出現在了史冊中——俺答。

從嘉靖二十一年開始,史冊中北方來客的主角從吉囊、小王子變成了俺答。

有一種說法在網上流傳,俺答能夠到京畿周邊遊一圈是僥倖,都是白蓮教漢奸們當帶路黨,實際上俺答沒什麼大不了的。

真是這樣嗎?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碼字的就列出來兩組名字給大家看看吧。

正德十六年至嘉靖二十年(排名不分順序):

都指揮使(正二品):王綱、周冕;

參將(正三品):關山、張國輔、鄭東;

指揮使(正三品):殷隆、趙源、趙鏜、周岐。

三品及以上8人。

嘉靖二十一年至嘉靖四十五年(排名不分順序):

總兵(正二品):張達、李淶、嶽懋(mào)、殷尚質、楊照、孫臏、郭江;

都指揮使(正二品):線(線繁體)補袞、楊維藩;

副總兵(從二品):林椿、郭都、李梅、蔣示勳、陳鳳、黑春、王勳;

參將(正三品):張世忠、張鳳、閻振、史略、馮恩、趙傾葵、李光啟、崔世榮;

指揮使(正三品):劉欽、顧相、董X易、王相;

遊擊(從三品):高極、張紘、董國忠、梁平;

指揮僉事(正四品):王恭;

守備:陳舜、張文瀚、魯承恩、武守爵、黃廷勳、祁謀;

千戶(正五品):汪洪。

三品及以上:至少32人。

這裡稍微偏題一下解釋下明朝奇特的武官制度。

明朝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是有制度保證的,千戶以及各種指揮是衛所的日常主官,都指揮使類似省軍區司令員,指揮使則是軍分割槽司令員;但是戰時朝廷則會另派總兵(省戰區司令)、副總兵(副將)、參將(戰時分割槽司令)、遊擊等來統兵作戰。

這其中守備較為特殊,在北方邊軍中它不常設無明確的品級,但職位比遊擊低。被授予這個職銜的將領一般負責在前線城堡中帶兵屯守,所以正常的情況下擔任者品級不會超過從三品,既可以是總兵任命也可以是都指揮使任命。

所以有明一代軍隊始終存在著平戰兩套管理體系,都指揮使和總兵是平行關係,因此相互間爭權的事情也是不斷髮生。

但由於明朝中期總兵開始常駐地方,總兵的欽差性質使得總兵逐漸地能管制都指揮使了。為此明朝又弄出了巡撫來直轄都指揮使從而達到限制總兵權力的目的,使得明軍的體系變得更加混亂不堪。

因此明朝並不只是以文制武,也以武制武。

閒話不說了,那麼這兩組資料能說明俺答厲害嗎?

俺答真的很厲害

當然能,這是《明史》中列名的嘉靖朝戰死的明朝北方邊將名單。

以俺答成為明朝寇邊主力的嘉靖二十一年為一個分水嶺,明朝戰死的高階將領數量暴漲,嘉靖朝大半戰死的邊將都是出自俺答的手筆。

對比兩個時期表中戰死的明朝將領的官職,我們從中不難發現,負責日常管理的都指揮使和指揮使兩階段戰死的都是六人沒有數量上的變化,但是朝廷派遣的將領(總兵等)戰死者無論數量還是層級都暴漲。

從這我們不難看出明朝總兵廣泛地常駐於邊防各鎮應該是從嘉靖中期開始的,總兵官常駐的一個結果就是軍閥化開始生出苗頭,這也是明朝為什麼會設定巡撫的一個原因。

不過嘉靖年間總兵官常駐邊鎮並不僅僅是因為邊防越來越吃緊,嘉靖年間也是明朝邊鎮兵變正式開始的時代。

兵變(鬧餉)一直是明中後期的老大難問題

嘉靖元年(1522年)甘州兵亂,殺巡撫都御史許銘。

這場兵變就像是開啟一個潘多拉的魔盒,其後的明朝歷史中各種兵變不斷見諸史冊中。為了壓制邊鎮不斷髮生的兵變,總兵們越來越久地被派駐到了邊鎮上,但是這並不能阻遏大明王朝與自己的主要武裝力量的構成基礎——募兵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這個矛盾給明朝帶來的後果是毀滅性的,最後推翻明王朝的根本不是什麼農民起義。

張獻忠大家知道這老兄是兵痞出身本就是軍戶;而李自成的出身就不太好說了。

都知道李自成是郵遞員也就是驛卒,很多文章都稱他是明朝的公務員,造反是因為被崇禎砸了鐵飯碗。然而驛丞已經是明朝公務員的最底層了,因此當年崇禎實際裁撤的不是驛卒而是驛站、驛丞,驛卒只是驛丞在地方僱用的平民老百姓。

所以李自成從來就不是明朝的公務員,從他後來參軍的歷史推斷他極有可能也是軍戶出身。

包括闖王高迎祥,他是安塞人。安塞顧名思義那也是明朝當時的一個邊鎮,他很可能也是軍戶出身。

所以明朝末期的流民起義到了後來已經都是由有軍事背景的起義軍領袖在領導,農民軍的精銳其實就是前明軍,明末農民起義最後已經類似於北魏邊鎮起義的性質了。

這也是為什麼明朝起義軍就算只剩下幾個人卻能屢屢東山再起的原因,剩下的這些骨幹人員雖少卻都是類似班排長一樣的軍事人才。有了他們這些基幹很快就能組織起新的隊伍來,一旦明軍不能壓制萬曆大禮包就能讓他們迅速地膨脹百倍萬倍。

還是繼續說回我們的主角俺答吧。

俺答之所以如此被某些人所輕視,其實是因為兩個人,馬芳和周尚文。

馬芳就不多說了,他其實才是嘉靖朝的第一名將,同時期的戚繼光、俞大猷戰績跟他比差了一個檔次。

重點這裡說說周尚文(1475年-1549年)的事情。

知道什麼叫老當益壯嗎?

二十三年(1544年)七月,俺答犯大同,總兵官周尚文戰於黑山,敗之。

二十七年(1548年)八月,俺答犯大同,周尚文追敗之於次野口。

二十八年(1549年)二月,俺答東犯永寧,周尚文敗俺答於曹家莊。

70、74、75,這是周尚文三敗俺答時的年紀。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來形容周尚文真是再貼切不過了。然而就是在曹家莊之戰後不久,周尚文便死了。接著第二年就發生了庚戌之變,俺答領兵在京畿飽掠八日而回。

很多人扼腕嘆息,周尚文死的太不是時候了。

而且《明史》稱周尚文一生清廉,嚴嵩父子對他百般排斥,讒言中傷。及至去世後,又因嚴嵩之故,朝廷不予卹典。給事中沈束上疏為周尚文鳴不平,嚴嵩故意激怒世宗,使沈束禁錮在監獄達十八年之久。

這更加令人對周尚文的死感到憤怒,《明史》的記載無疑是在譴責嚴嵩和嘉靖。

可是周尚文怎麼會突然就死了呢?他到底怎麼死的呢?

《明史》沒說,《明實錄》有說嗎?

有,因殺良冒功被下詔令自盡。

《明實錄》裡記載曹家莊之戰周尚文上報斬殺俺答所部至少兩萬,從第二年的情況看顯然這是在吹大牛,而且周尚文隨後不久便被下詔自盡,應該與曹家莊之役後他上交的報功首級有莫大的關係。

《明史》也只是說嚴嵩與周尚文關係不好,但是卻沒有提及嚴嵩與周尚文的死有關,以嚴嵩那老賊的尿性怎麼可能會放過這種機會?

《明史》的編修們自然是認真看過《明實錄》的,但是卻在這玩了一個春秋筆法,有意漏掉了周尚文之死,讓我們單純以為是嚴嵩可惡嘉靖薄情。

由這不難看出後世修前朝史的態度都是由屁股決定的,不過你總不能讓前朝自己給自己修史吧?

所以周尚文怎麼死才會在百度詞條裡那麼模糊其詞,而《明史》對他的戰績也是隻字不提與馬芳傳大不相同。

中後期明軍的德性大家都懂,誰敢給周尚文打包票說沒有殺良冒功呢?

不過,到了隆慶元年(1567年)四月,明穆宗追贈周尚文為太傅,諡號“武襄”,賜祭九壇。

所以周尚文這個人應該還是有些真實功績的。

早年周尚文曾經在網上也熱了一段時間,愛大明的某些粉們紛紛拿他來貶低俺答,然而他的死亡原因被捅出來之後,漸漸地他在網路上就變得籍籍無名了。

但是一個大明的周尚文倒下了,千萬個周尚文站了起來,他們沆瀣一氣將大明的百姓們都逼到了農民軍的那一邊去了。

嘉靖皇帝時期兵變、民變、北虜、南蠻已經夠他頭大了,但是從朱元璋時期便孕育的怪胎這時也發展壯大起來開始反噬明朝。

還記得碼字的在說宣宗朝時提及的那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惡果嗎?

下一篇我們就來看看怪胎與惡果的激烈碰撞在嘉靖朝上演的一幕幕大戲吧。

都到這了,給個贊給個關注鼓勵下碼字的吧。

17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什麼人算是歷史上的罪人?看看他們,用一己之力影響了千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