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前言

閉關鎖國,是一個成語,也是中國人之痛。

翻看教科書,清朝盲目自大,自詡天朝,愚昧閉塞,拒絕交路,導致國力衰敗,落後捱打……閉關鎖國,遂成近代恥辱之罪魁禍首。

閉關鎖國,愚民誤國,當無異議。

然而,閉關鎖國從何而起?到底誰該為此埋單?

很多人印象中,大明盛世,開明開放,七下西洋,揚威海外,萬國來朝,清朝則截然相反。

然而,這是一個誤會。

追根溯源,明朝才是海禁之始,做出這一決策者是大明開國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

1,洪武海禁的形成

提到倭寇,自然想到嘉靖年間的抗倭名將戚繼光。

但倭寇為患,騷擾中國,從元末明初就開始了。

元末明初,正值日本諸侯割據,互相攻伐,戰敗的封建領主失去土地,無處謀生,便打起了走私搶劫的主意,他們的目標就是富庶的中國。

最初的倭寇,由封建領主、武士、商人、浪人組成,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破落戶,都喜歡來錢快的生意。

最初的倭寇,都是遊兵散勇,他們到中國沿海進行武裝走私和搶掠,雖給東南百姓帶來一些騷擾,但充其量不過是一群流寇,不足以造成大的困擾,因而並未引起統治者足夠重視。

儘管元朝統治者多次實行海禁,但海禁主要是海外貿易,並未形成基本國策,而且時鬆時緊,主要目的不是防範倭寇。

洪武年間,朱元璋建立明朝。

此時,大明還未完全統一天下,統治重心在南方,南方尚不穩固,一些軍閥餘黨盤踞沿海,與海盜勾結,為大明腹心之患。

朱元璋頗有遠見,為防反叛勢力私通倭寇,維持社會穩定,針對海事實施了一系列“禁令”:

洪武三年(1370年), “罷太倉黃渡市舶司。”

市舶司,是唐宋時期管理海外貿易的常設機構,太倉黃渡市舶提舉司,俗稱“六國碼頭”,是朱元璋親自設立的,然而這一年朱元璋親自下令取消了。

為什麼呢?《萬曆野獲編》載:

“海夷狡詐無常,迫近京師,或行窺伺,遂罷不設。”

因為太倉位於江蘇,臨近京師(南京),一些狡詐的蠻夷會打著貿易的幌子,來京師窺伺虛實,所以乾脆就罷除不設。

這個理由很可笑,就因為有個別蠻夷打探虛實,就廢罷市舶司,放棄海外貿易的鉅額利潤,簡直是因噎廢食。

但對朱元璋而言,這個思路很合理。

太倉市舶司廢后,效果應該不錯,無非就是海外商人少賺點錢,這跟大明江山穩固比起來,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於是朱元璋再接再厲,再嚴海禁。

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

“仍禁瀕海民不得私出海…敢有私下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洪武七年(1374年):

撤銷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關閉全部市舶司。

洪武十四年(1381年):

“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 (不許漁民私自與外商做生意)

洪武十七年(1384年)正月:

“禁民入海捕魚。”(連漁民出海捕魚都被禁了)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今兩廣、浙江、福建愚民無知,往往交通外番,私易貨物,故嚴禁之……縱令私相交易者,悉以治罪。”(嚴禁百姓與外中國人做生意,認為是愚昧無知之舉)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正月:

“禁民間用番香、番貨。”(禁止老百姓使用外國貨,夠狠)

可以說,從建國伊始到撒手人寰,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一年比一年嚴厲,從來沒有放鬆過。

2,洪武海禁的原因

中國是傳統農業國,且小農經濟為主,老百姓完全可以自給自足,關起門來過日子,無需對外交流,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整個國家,自然也可以如此,這便是“海禁”的經濟基礎。

中國擁有廣闊的疆域、閉塞的空間、豐富的資源、高額的人口、燦爛的文化,長期處於世界文明頂端,因此一向鄙視外國,視異族為蠻夷,即便不與其交往,也無甚損失。

朱元璋生長在佃農之家,自然“重農抑商”,他深受程朱理學影響,自建國開始便致力於建立一個層次分明、秩序井然、社會穩定的帝國,他實施的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制度都是如此,一切以“預防為主”,甚至是“預防為王”——既然有弊端,我乾脆一禁了之。

簡而言之,朱元璋試圖通過“海禁”,將中國封閉起來,打造一個固化的、“與外人間隔”的桃花源世界,這裡民風淳樸,“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3,洪武海禁的影響

朱元璋極度自信甚至自負,他認為自己所有政策都是正確的,都是為了大明好,後世子孫必須奉行不易,才能保大明江山永固。

儘管老朱家的子孫不是個個都聽話,儘管明朝後期曾出現過“隆慶開關”,但明朝整體上對“海禁”還是沒有太過放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片板不許入海”的“祖宗之法”。

明成祖朱棣,算是開明帝王,他支援鄭和七下西洋,卻是為了宣揚國威,純屬官方政治活動,仍嚴令民間海外貿易:

“不許沿海軍民人等私自下番交通外國,遵洪武事例禁治。”

朱元璋及整個明朝“海禁”政策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為了防範海盜和倭寇侵擾,一定程度也起到了保護作用,但究其根本,卻反映出統治者極端保守的封建思想,“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這種思想的盛行是與明朝強化君權的政治需要分不開的。

4,清朝的海禁

明亡清興,儘管是異族入侵,但清朝制度卻是沿襲明朝,在“海禁”上更是如此,其君主專制比明朝更為強化,“海禁”禁令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清朝“海禁”承襲明朝,清初便實行“海禁”,號稱盛世的康雍乾三代,也是“海禁”最為嚴厲的時期,儘管康熙曾有“開關”之舉,但民間海外貿易仍受到極大障礙。

乾隆自稱“十全老人”,經過康熙、雍正等先祖們的艱苦奮鬥,大清達到鼎盛,疆土廣闊,富有四海,天下昇平,乾隆的夜郎自大也達到巔峰,“海禁”也達到頂峰。

當清朝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閉關鎖國”時,西方正在劇烈變革,等有識之士想要“睜開眼睛看世界”時,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已經被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接下來就是天朝的美夢破滅,恥辱的噩夢開始。

結語

閉關鎖國,始於明初,終於清末,貫穿整個明清,它不是哪個人一時興起的發明,也不是一個暫時性的權宜之計,而是一個持續數百年、不斷強化的過程,不能把鍋扣到一個人頭上。

朱元璋也好,乾隆也罷,為江山也好,為百姓也罷,出發點都是好的,說不上誰給誰背鍋。

綜觀明清兩代閉關鎖國,導致中國衰敗落後的歷史,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無比沉痛的教訓:

自信可以帶來強大,自大則會帶來衰敗,自閉只會帶來滅亡!

15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收攏權力,為何這幾位大將沒有解除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