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可汗,kě hàn,1、亦作"可罕";2、古代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民族中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又稱大汗、合罕、汗王,簡稱汗。汗最早出現於3世紀鮮卑部落,最初這個稱呼最早被用於稱呼鮮卑部落的酋長,漢語譯作“可寒”。可汗作為一國之主的稱號最早始於402年柔然首領社崘統一漠北自稱。類似於漢字的國王;古代北方阿爾泰語系民族鮮卑、回紇、柔然、鐵勒(高車)、突厥、吐谷渾、阻卜、女真等部族對首領皆稱可汗;蒙古帝國滅亡後受其影響,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哈薩克汗國、布哈拉汗國等國和東歐的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等突厥化穆斯林國家君主也開始稱可汗。

女真族與蒙古族相鄰,受蒙古文化影響很深,故努爾哈赤建國即位之後,稱“汗”。但努爾哈赤在一些對明朝或北韓的文書中,稱“大金國汗”或“大金國皇帝”,實際上是“汗”即“帝”。萬曆皇帝在滿文中就是“萬曆汗”。

皇太極繼位後仍稱“汗”。在滿文中,凡大金國皇帝處,“帝”仍用“汗”。皇太極與袁崇煥議和時,漢文書信中所寫“大金國皇帝”字樣,曾被袁崇煥指責為議和的障礙。皇太極對此作出讓步,曾宣告不稱“帝”而稱“汗”。這是因為在明朝人看來,只有明朝皇帝才能稱“皇帝”,“帝”與“汗”是不同等級的尊稱。

隨著後金國軍政勢力的發展與強大,皇太極的尊稱,由“大汗”向“皇帝”提升,當屬必然。因為在女真族的概念中,雖然“汗”即“帝”,但“皇帝”一詞,在漢文化中是比少數民族的“汗”為更尊貴的稱謂。皇太極在綏服蒙古、戰敗北韓、南攻明朝、北征索倫,屢次取得勝利之後,自然不甘於做“大汗”,而是要做“皇帝”。皇太極在建號大清的同時,接受了滿、蒙、漢群臣恭上“寬溫仁聖皇帝”的尊號。皇太極尊稱“皇帝",而把出於蒙古語的 “汗”封賜給外藩蒙古王公。

7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屠殺一縣百姓,幾次謀劃攻打母國,戰國公子孟嘗君是忠臣還是叛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