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如果你喜歡勞駕你點選“關注”、“點贊”或發評論,濤哥先謝了。祝朋友們萬事順意,身體健康。祝全國戰“疫”大獲全勝!

洪武大帝朱元璋

從至正十一年(1351)投缽從軍到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由一個託缽乞討的貧寒和尚,成長為一代帝王,幾十年的征戰,朱元璋終於修成正果,建立了大明王朝。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應天登基稱帝,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從此,歷史開始了明王朝的統治。

朱元璋即位後,實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藉以鞏固其統治。

(1)戶口制

明朝建立以後,這樣做為了建立有效的賦役制度,對地主隱祕田產、戶口而逃避賦役的行為予以打擊。他下令各地認真清理、統計全國戶口和耕地數額,編制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從而形成了嚴密的戶口和財產登記制度。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要求在各地作戰的總兵和地方官員注意蒐集戶口版籍。同年,制定了“均工夫”役法,而且還編制了應天十八府州、江西九江、饒州、南康三府的均工夫圖冊。洪武三年(1370)他又下令按戶登記姓名、籍貫、年齡、丁口、產業,實行戶帖制,將戶帖發放給各戶,全國戶籍則在戶部彙總。在江南一帶地區還試製了“小黃冊”。

明政府也十分重視查核全國的土地。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派官員到浙西核實田畝,攢造魚鱗圖冊。後來又令國子監生吳醇等人到各地丈田繪魚鱗圖冊。魚鱗圖冊按“隨糧定區”原則。把毎區的土地丈量之後,繪成圖冊,冊上記載所有田畝面積、四周邊界、土地沃瘠、戶主姓名。因總圖形狀像魚鱗,所以叫魚鱗圖。

(2)制定科舉

洪武三年(1370)五月,,國家人才緊缺,朱元璋頒發科舉詔令,於八月設科取士。明代科舉考試分為兩科。兩科考試都明確規定考試時間:子、午、卯、酉年為鄉試;辰、戍、醜、未年為會試;鄉試在八月,會試在二月,皆九日為第一場,復三日為第二場,又三日為第三場。中鄉試者稱舉人,京師會試中勝出者有資格參加殿試。三年一大考,皇帝親自把關殿試殿試及格而被錄取的稱為進士。進士分為一、二、三甲,一甲三人,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次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凡中進士者,均可封官。

武科取士的內容同文科有些差別。武科初試馬上射箭,二場試步下箭,三場試第一道。六年一大武舉考試,考中者稱武狀元。武科重技勇,考試的內容也因時局變化而定。

在明初期,科舉制度對於擴大官僚機構、穩定統治政權起到了積極作用。因其以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來束縛讀書人的思想,是一種文化專制制度,所以讀書人為了獵取功名,埋頭“四書五經”,寫空洞的八股文,成為名副其實的書呆子。這種科舉制度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嚴重地阻礙了科學的發展。

朱元璋

(3)發展農耕

明代,隨著鍊鐵技術的提高,鐵質農機具也得到了改善,農耕種田更加追求集約經營,十分重視精耕細作,提倡“寧可少而精密,不可多而草率”。

在整地上,講究深耕,以使土地徹底鬆軟,改良土壤結構。在選種和播種方面,重視收集、選育新種和優良種子,為了便於早播還要提前浸種。

施用追肥,當時不僅施用追肥的時間、數量、次數以及肥效上有了科學的認識,而且對於土壤和肥壤結合方面也有了加深的認識,不斷總結經驗,在全國推廣。

在防治病蟲害方面也積累了一些科學的經驗,如冬天產出草根,添新土用來殺死越冬幼蟲和蟲卵。用藥物拌種避免蟲蝕等。

(4)農工商立法

明朝初年,因為經年戰亂,全國流民充斥,農業生產非常他缺乏勞動力,因而朱元璋加強農業立法,用以恢復促進農業生產。

朱元璋下令禁止人身買賣,以解放勞動力,投入生產。從農業發展需要出發,政府加大水利建設,整治堤岸塘堰,疏浚河道,還專門設立了主管水裡的營田司。由於農業立法的推廣,全國墾田面積和人口大增,社會生產得到了恢復。

明朝的工商立法明確、具體。明初建立的匠人匠戶制度,加大了手工業者的集中管理力度,發揮了技術優勢,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明代商業立法一重農抑商為基礎,而且對鹽、茶採取官營專賣政策。

《大明律》中的市場管理法規定:統一度量衡,市面上所用均需經官府檢查,違者治罪;加強管理機關平抑物價的責任;對不法商人的不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觸犯法律者,處以笞、杖刑罰。嚴禁私人從事海外貿易,將人口、軍器出境者處以絞刑。

(6)封王封臣

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朱元璋考慮到歷代地方割據和叛亂嚴重影響皇權,吸取宋、元兩代皇室孤立的教訓,昭定諸王國邑予管制,大封諸子,屏藩王室。

由洪武三年開始,朱元璋的25個兒子和一個曾孫被先後封王。選擇其中一部分授予兵權,如秦王樉、燕王朱棣、寧王權等,令他們在北方駐守,節制沿邊兵馬,以防禦蒙古殘餘力量;還有一部分駐守在內地各省如魯王檀等,用於監視地方官吏。

為避免握權大臣簒權謀反,明太祖規定,諸王有移文朝廷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同時又擔心諸王權力太大對中央集權的統治構成威脅,又申明諸王“唯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賜土”。

另外,因江、浙等系京畿重地和國家財源所在地,為避免干擾國家經濟和政治活動而不予分封;對閩、粵不封,則因其地勢險惡,皇權難以控制。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一日,朱元璋在信天殿舉行隆重儀式,以表彰文武諸將的開國功勳,並大封功臣。

詔封左丞相李善長為南韓公,右丞相徐達為魏國公,常遇春之子常茂為鄭國公,李文忠為曹國公,鄧愈為衛國公,馮勝為宋國公。又封了六公之下的十八侯:湯和首位為中山侯。唐勝宗為延安侯,陸仲亨為吉安侯,周德興為江夏侯,華雲龍為懷安侯,顧時為濟寧侯,耿炳文為長興侯,陳德為臨江侯,郭子興為鞏昌侯,王志為六安侯,鄭玉春為滎陽侯,費聚為平涼侯,吳良為江陰侯,吳湞為靖海侯,趙庸為南雄侯,廖永忠為德慶侯,於通原為南安侯,華高為廣德侯,楊璟為營陽侯,康鐸為蘄春侯,朱亮祖為永嘉侯,傅友德為穎用侯,胡美為豫章侯,韓正為東平侯,黃斌為宜春侯,曹良辰為宣寧侯,梅思祖為汝南侯,陸聚為河南侯。接著又在該月的三十日,冊封汪廣陽為忠勤伯,劉基為誠意伯。此後,湯和又被朱元璋封為南韓公,仇成又封為安慶侯,金朝興為宣德侯,藍玉為永昌侯,謝誠為永平侯,張龍為鳳翔侯,吳復為安陸侯,曹興為懷遠侯,葉寧升為靜寧侯。

(7)鐵榜誡功臣

明初,一些加官進爵的功臣們,仗勢欺人,橫行鄉里,連奴僕殺人也隱祕不報。洪武五年(1372)六月,朱元璋為了保全功臣,命工部製作鐵榜申誡功臣,厲禁縱容奴僕仗勢為非作歹。

鐵榜共有九條申明律令,責令公侯奉公守法不可侵犯百姓利益。鐵榜公佈後效果很好,但某些將令人我行我素,目無法紀。如藍玉專橫恣暴,儲莊奴數千人,魚肉鄉里;郭英私家養奴150多人,濫殺無辜;周德興營造宅邸,越置豪華等,這些最終導致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和洪武二十六年(1393)藍玉案的爆發。兩次黨獄,致使那些元勳和有功將才全被殺盡。

此外,朱元璋還實施了一系列新政,如修元史,洪武四年《元史》成書。他還實施了移民屯田。從而改變了元末土地高度集中的局面,推動了明初的經濟發展。詔令辦學又是一大舉措。朱元璋令天下郡縣皆立學校,對提高全社會的文化素質、穩定明王朝的統治具有積極的意義。

5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代兩大保命神器!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 那個較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