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提到"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相信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都會是英國,作為工業革命的發生地,英國早早地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並一度成為了世界上軍事、經濟實力最強大、領土面積最廣的國家。為了強調英國在世界各地都有著殖民地,人們紛紛稱其為"日不落帝國",取不論何時,太陽照射的地方總有英國領土之意。

然而,靠著領先於時代進行工業革命而強勢的大英帝國卻在強盛了兩百多年之後被擠下了世界第一強國的寶座。值得一提的是,將英國取而代之的正是當年發動獨立戰爭從英國分化出去的美國。那麼,為何英國在當了那麼久世界霸主後,會被原本還是自己統治範圍內的美國搶走了位置,只能屈居其後呢?

首先,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兩個田徑運動員比賽跑步時,一開始落在身後的甲之所以能夠趕超原本領先的乙,必然是因為甲的步速超過了乙。而甲之所以能夠超過,可能是因為他加速之後擁有了遠超於乙的速度,也可能是因為乙步速的放慢。投射於國家身上,我們就能大概得到英國被美國取代的原因:一是美國發展速度超過了英國;二是英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慢了原本的速度。

那麼,我們先來說說其一,也就是美國高速崛起,甚至擁有了超過英國的發展速度。作為一個年輕的國家,美國的建立還是十八世紀中後期的事情,當時,英國已經坐牢了世界霸主的位置,而美國則還處於草創階段。然而,美國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它資源豐富、擁有著儲量居於世界前列的煤、鐵、石油、天然氣等重要礦產,這幫助其很快追上了和英國的工業實力差距。

美國的發展速度令人稱奇,而英國則在高速發展後陷入了尷尬的慢速增長。一方面,當時英國國內黨同伐異的現象十分嚴重,各黨派秉承各自理念互相爭鬥,導致白白錯過了許多維持霸主地位的重要事件和機會。另外,英國儘管靠著搶先近代化走在了世界前列,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汙染嚴重、就業形勢嚴峻、社會階級間矛盾尖銳等重大問題,這些問題都對英國的發展速度造成了消極的影響。

關於美國何時真正取代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一種說法認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GDP總量、人均GDP陸續超過英國後就已經完成了。不過,也有許多人表示經濟上的超越並不代表美國就已經奪走了霸主地位,畢竟論起軍事實力、國際影響力等,英國還是不遜色於美國的。因此,不少人主張催化美國取代英國的重要因素還有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實際上的經濟實力已然不輸英國,但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它的國際聲望顯然不及已經在世界各地留下大名的"大不列顛王國"。不過,此時的美國深諳隱忍之道,它並不在乎什麼世界第一的頭銜,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強大自己,而一戰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當時,戰爭以歐洲為主戰場開展,而位於大洋彼岸的美國則完全不用擔心受到波及。因此,精明的美國政府和商人們便開始利用戰爭發財,他們兜售軍火、推銷武器,並以強大的資源儲備為基礎大發橫財。等到一戰結束,歐洲各國已是千瘡百孔、元氣大傷,而美國則反而是賺的盆滿缽滿。

一戰結束後,美國主導了著名的"華盛頓會議",會議期間,在作為重要議題的海軍軍備問題上,美國成功說服各國同意了"限制海軍軍備"的方案,讓美國、英國的主力艦船噸位比達到了1:1。這一方案表明,當時的美國已經憑藉令人不得不重視的實力與傳統海軍強國英國成功分享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而作為島國的英國一旦在海上不佔絕對優勢,自然實力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華盛頓會議的召開說明了美國實際上已經開始接管世界大事的話語權,而當歐洲各國正忙著重建時,本土一片繁榮祥和的美國顯然顯露出了新世界霸主的姿態。對於美國的崛起,英國一直沒能採取有效措施遏制,反而是自己不斷出問題,這幾乎是將前者"保送"成了新世界的主宰者。

總的來說,英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強國,之所以會被美國後來居上,主要是因為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當時的美國確實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社會環境先進高效,因此發展速度快得出奇;另一方面則在於英國自身問題不斷,又受到戰爭等因素影響,沒法維持原先的霸主地位。

18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基偉戰爭日記選登——走過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