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35年5月至11月期間的《林伯渠日記》(部分) 中央檔案館藏

1934年10月,由於博古、李德等人“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撤離中央根據地,開始長征。兩年間,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在極端艱險的條件下,先後進行了戰略大轉移。紅軍衝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險阻,經受飢寒傷病的折磨,戰勝黨內分裂的危機,終於勝利完成跨越十幾個省、總行程達數萬裡的長征。長征的勝利,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圖謀徹底失敗,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肩負著民族希望勝利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鬥爭的新的偉大進軍。

林伯渠在長征中擔任紅軍沒收徵發委員會主任,負責籌集軍餉,後又擔任紅軍總供給部部長。他是中央紅軍長征的親歷者,也是長征的記錄者。在槍林彈雨、風餐露宿的行軍間隙,林伯渠依舊堅持寫日記,記錄長征途中的行軍作戰和所見所思,他的日記也成為我們從不同角度探究紅軍長征這一奇蹟的一扇視窗。

《林伯渠日記》(以下簡稱《日記》)記錄在64開的小筆記本上,便於攜帶,用鉛筆書寫,共60多頁,時間從1935年5月至11月。因為當時處於戰爭環境,日記內容簡潔、要點突出,涉及行軍、會議簡記、籌集糧鹽等重要事項。

例如,紅軍強渡大渡河後,召開總結會議,在1935年6月1日的《日記》中,記錄了張聞天同志在會上總結渡河成功的原因:一是黨和軍委戰略正確,二是紅軍英勇,三是群眾擁護;以及此後的重點任務,即提高士氣,消滅敵人;鞏固和擴大部隊;加強地方工作;瓦解白軍。

《日記》中還較為具體地記錄了紅軍每日行軍里程、到達地點等情況,如:6月11日,行軍約80裡;6月12日,行軍50裡;6月13日,行軍約60裡。

此外,《日記》中還記錄了籌糧、分糧等工作的情況,因為林伯渠在長征中主要負責籌集軍餉,如8月9日的日記,記錄了當天供給會議和制定二次籌糧計劃等內容。

再如,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吳起鎮,25日,在這裡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在當日的日記中,林伯渠記錄下了毛澤東在這次會議上所作報告的重點內容。

更為重要的是,《日記》還為釐清一些歷史事實提供了依據。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決定恢復1933年3月創辦於江西瑞金的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改稱中央黨校。但其具體恢復日期,在當時的文字記載中尚未找到相關記錄,目前發現僅《林伯渠日記》中有相關記載:“(1935年)十一月十九日,晴,八時黨校開會,博古報告肅反工作。”這裡所說的“黨校”應是中央黨校。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李維漢回憶稱,1935年11月10日到達瓦窯堡後“立即恢復中央黨校”,林伯渠在《日記》中記錄19日已到“黨校”開會。如此看來,其恢復日期應為10日到19日之間。這一看似簡單的記錄,卻為探尋中央黨校具體恢復日期提供了可資印證的文字資料。

從這些記錄可以看出,林伯渠作為長征的親歷者,他的《日記》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能夠歷經槍林彈雨得以儲存下來,極為難得、珍貴。(本文源自:“中國檔案報”微信公眾號,原創: 袁寶君)

版權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絡(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中央蘇區第一所工農婦女夜校——新泉工農婦女夜校(張家祠)